舉報專區(qū)
專訪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洛斯德萊特:為發(fā)展,中國人敢作敢為
2024年12月03日18:10 來源:環(huán)球人物網(wǎng)-《環(huán)球人物》雜志 作者:鄭敖天
小號 中號 大號

2024年9月23日,洛斯德萊特在北京建筑大學接受《環(huán)球人物》記者采訪。(環(huán)球人物記者 侯欣穎 / 攝)

馬克·梵·洛斯德萊特,1959年7月生于荷蘭,1988年獲得瓦赫寧根大學博士學位,同年任教于代爾夫特理工大學,2003年起任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環(huán)境生物技術系主任,2007年當選為荷蘭工程院院士,201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2024年獲北京市“長城友誼獎”。

我們的實驗室是不是‘很有味道’?別擔心,只要在這里待得足夠久,你就聞不到這些味道了?!睅е董h(huán)球人物》記者參觀污水處理實驗室時,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馬克·梵·洛斯德萊特幽默地說。

在與洛斯德萊特相處的幾個小時里,《環(huán)球人物》記者發(fā)現(xiàn):這位年過六旬、在國際學界聲名遠揚的頂尖學者,在北京建筑大學工作時,身上總帶著大一新生才有的“開心勁”。無論是給博士生答疑解惑,還是檢查實驗設備,洛斯德萊特總會在不經(jīng)意間露出心滿意足的微笑。

“我喜歡大學里的生活,因為在這里我能自由地做我想要做的研究。對我來講,科學研究的起點應是好奇心,最終目標是讓人生活得更好。我們在這里的工作,很顯然滿足了這兩個標準?!甭逅沟氯R特說道。

2000年,洛斯德萊特第一次來到中國。在這之前,他已經(jīng)和污水處理打了很久的交道,并先后斬獲兩項國際頂級大獎:瑞典斯德哥爾摩水獎和新加坡李光耀水源獎。在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任教多年來,他不僅培養(yǎng)了多名中國水資源領域的領軍人才,更與中國學者一起為中國的凈水事業(yè)探索了一條新路。

在中國,我們能做更多的事情

洛斯德萊特指導的“中—荷未來污水處理技術研發(fā)中心”實驗室位于北京建筑大學大興校區(qū)一棟教學樓的地下。在許多人心目中,實驗室里一定是擺滿了精密儀器,有許多身著白大褂做研究的科學家。但洛斯德萊特的實驗室卻充滿“泥土氣”:各類污水處理機器的轟鳴聲和水流聲交織在一起,聽起來像是一個24小時不停歇的小型工廠。

洛斯德萊特介紹道:“我們的實驗室等同于一個微型的污水處理廠。這里的污水有的是從周邊收集的,有的是我們自己配制的,目的是測試新式污水處理方案對不同種類污水的處理效果。我們主要研究的是如何在高效凈水的同時,把污水中的磷、氮、碳等元素提取出來,重新利用。我們在這個小實驗室中獲取的實驗成果,可以幫助我們建立真正的高科技污水處理中心?!?/p>

2019年,洛斯德萊特在北京舉行的一場報告會上與中國師生互動。

洛斯德萊特強調(diào),并不是所有用過的水都是廢水。“‘廢’意味著這些水已經(jīng)沒有了利用價值。但事實上,這些工農(nóng)業(yè)污水中依然有許多未被充分開發(fā)的‘寶藏’。例如農(nóng)業(yè)污水中的磷可以被重新提取,用作化肥。污水中的許多有機物不僅能作為生物能源,也可以在經(jīng)過處理后用作建筑材料?!?/p>

作為一名富有遠見的水資源專家,洛斯德萊特早在30年前便提出了可持續(xù)污水處理的新理念,開創(chuàng)性地實現(xiàn)了污水中生物塑料、藻酸鹽、藍鐵礦等高附加值產(chǎn)品的回收。首次來華,他便與曾經(jīng)的學生、北京建筑大學教授郝曉地共同提出中國的污水處理技術要走可持續(xù)的道路,并以污水中的資源和能源回收為技術發(fā)展的著力點。在之后的20多年里,他也一直為實現(xiàn)中國污水處理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而努力。

在國際上,洛斯德萊特以主導研發(fā)好氧顆粒污泥技術而聞名。這種技術借助微生物的集聚現(xiàn)象,讓微生物在吸附了污水中的有機和無機物后,沉淀為“有機污泥”。相較于傳統(tǒng)化學和物理污水處理方法,好氧顆粒污泥技術的凈水效率更高,能耗小,也有利于回收污水中的資源。在他的指導下,我國技術科研團隊成功讓擁有自主知識產(chǎn)權的好氧顆粒污泥技術CREATE(創(chuàng)造)實現(xiàn)產(chǎn)業(yè)化,為中國污水處理技術的跨越式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2017年,洛斯德萊特在北京東壩中試基地指導實驗。

洛斯德萊特認為,好氧顆粒污泥技術非常符合中國的“生態(tài)文明”理念:“循環(huán)經(jīng)濟是‘生態(tài)文明’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的目標就是讓人類文明像大自然一樣,形成一個資源循環(huán)利用的‘閉環(huán)’。而好氧顆粒污泥技術正是把自然循環(huán)的模式引入人類社會,實現(xiàn)資源的重復利用,真正地讓我們的城市成為一個擁有自我代謝能力的生態(tài)圈。”

洛斯德萊特很享受在中國的工作:“與荷蘭相比,中國是一個有著14億多人口的大國,污水處理的情況更加復雜多樣。在中國,我們能學到更多的知識,也能為社會做更多的事情。這也是我和一些荷蘭水資源專家會選擇來中國工作的主要原因。”

然而,洛斯德萊特與中國的緣分不止于此,早在幾百年前,他的母校就染上了一抹“中國藍”。

荷蘭名校的“中國藍”

在“中—荷未來污水處理技術研發(fā)中心”辦公室外,《環(huán)球人物》記者注意到,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名稱縮寫中代表“大學”的“U”字是青藍色的,酷似中國青花瓷上的配色。

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的校標。

“在荷蘭,人們管這個顏色叫‘代爾夫特藍’。這抹藍色與中國還有很深的淵源?!甭逅沟氯R特笑著解釋道。作為洛斯德萊特的母校,代爾夫特理工大學是歐洲最頂尖的理工院校之一。但早在其建校前,該校所在的代爾夫特市就因為中國瓷器而聞名歐洲。

17世紀時,荷蘭商人將大量的中國青花瓷帶回歐洲。這些工藝精湛、設計優(yōu)美的藝術品很快在歐洲掀起了一股“中國熱”,成為當時歐洲各國最暢銷的進口商品之一。但隨著明朝社會日趨動蕩,出口到歐洲的青花瓷數(shù)量大幅減少。為填補市場空白,代爾夫特的荷蘭瓷匠們開始認真研習中國瓷器工藝,最終制造出了“荷蘭版青花瓷”:代爾夫特藍瓷。為此,代爾夫特理工大學也將“代爾夫特藍”印到了自己的?;丈稀?/p>

“幾百年前,中國的工匠把制造瓷器的技術帶到了代爾夫特。今天,代爾夫特理工大學又與中國院校合作,共同建設‘藍色水工廠’。這也是一種歷史的緣分?!甭逅沟氯R特說。

1988年,洛斯德萊特來到代爾夫特理工大學擔任助理教授。他笑著告訴記者,自己一開始對在大學任教還有些抵觸情緒?!拔乙恢睒酚谠趯嵺`中解決問題,所以我博士畢業(yè)后很想在工業(yè)領域工作,但我的老師最終還是為我推薦了一份教職。誰能想到幾十年后,我會如此熱愛大學的生活呢?”

洛斯德萊特說,自己進入污水處理領域可以說是一個自然而然的“巧合”:“我從小就很喜歡大自然,遠足是我一生的愛好,這讓我十分關注環(huán)境保護。直到今天,我還保持著每年帶著我的學生在荷蘭遠足的傳統(tǒng)。同時,我也對生物學和化學很感興趣,而污水處理把兩者很好地結合了起來?!?/p>

洛斯德萊特認為,想要做好污水處理研究,首先要弄清理論研究與工程實踐之間的關系:“污水處理研究既需要深厚的科學理論基礎作為支撐,也要重視在工程實踐和產(chǎn)業(yè)化上的可行性。這要求我們經(jīng)常在大學與企業(yè)之間兩邊跑。在我看來,科學研究和產(chǎn)業(yè)實踐的重點不同,也不宜混在一起,但科研機構與產(chǎn)業(yè)部門之間的合作是將科學研究成果轉化為社會價值的前提。”

在這種情況下,洛斯德萊特不僅成為一名出色的研究者,更是一名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chǎn)力的大師。在他的主導下,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的科研團隊在世界上首次實現(xiàn)了好氧顆粒污泥技術在污水處理方面的大規(guī)模工程應用,并成功推廣到全球13個國家。

隨著洛斯德萊特在學術圈聲名鵲起,1999年,他迎來了自己的首名中國博士生郝曉地。那時的洛斯德萊特可能沒想到,在之后的20多年里,中國會成為他人生中的重要部分。

中國人有股“沖勁”

“我在1992年第一次與洛斯德萊特教授相識。那時我見到的荷蘭人都說,他的大腦反應比計算機還快。在與他交流過后,我就打定主意,要去他那里讀博士?!比缃褚咽潜本┙ㄖ髮W教授的郝曉地告訴記者。雖然郝曉地和洛斯德萊特是“師徒關系”,但兩人年齡只差一歲,很快建立起了亦師亦友的關系。

洛斯德萊特教授(右)和郝曉地教授的合影。

2000年,郝曉地第一次邀請洛斯德萊特來華?!澳菚r的北京還飽受空氣污染問題困擾,中國污水治理的規(guī)章制度也還不健全,但我看到那時的中國人正在努力改變現(xiàn)狀。再看看今天北京的天吧,多藍?。 甭逅沟氯R特說道。

來到中國后,洛斯德萊特發(fā)現(xiàn),中國的市政污水處理技術仍以傳統(tǒng)工藝為主且研發(fā)水平受限。為了幫助中國改變這一現(xiàn)狀,他先后來華舉行了60多場學術講座,講授國外的先進市政污水處理技術。

20多年來,洛斯德萊特來華的次數(shù)數(shù)不清,但他也有些小遺憾?!懊看蝸砣A,我大多數(shù)時間都花在實驗室和學術交流活動上,沒時間出去走走。作為一個遠足愛好者,我只登過中國‘五岳’中的華山,華山陡峭的絕壁和神秘的云霧都給我留下了一生難忘的記憶?!?/p>

洛斯德萊特說,他最欽佩的就是中國同事們在工作時展現(xiàn)出的熱忱和對發(fā)展的追求?!霸谥袊膶W者和工程師身上,你能感受到一股追求進取的‘沖勁’。他們將發(fā)展中國的基礎設施視為自己的職業(yè)使命,在技術創(chuàng)新上也非常敢作敢為。我剛來中國時,主要的工作是傳授知識。但今天,我已經(jīng)能和中國學者們互通有無。中國提出的一系列新概念,例如城市雨洪管理中的‘海綿城市’概念,也獲得了世界的認可?!?/p>

“我認為中國的學術開放對世界意義重大。對學者來講,走出自己的舒適區(qū)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在中國的經(jīng)歷給我?guī)砹嗽S多新經(jīng)歷、新視角。我希望有更多的國際學者來中國交流學習,也支持中國學者多走出去看看?!?/p>

2015年,我國頒布實施了《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一年后,洛斯德萊特代表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與北京建筑大學、北京首創(chuàng)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了中—荷未來污水處理技術研發(fā)中心,致力于推動科研成果的應用轉化。

2016年,洛斯德萊特(右三)、北京建筑大學校長張大玉(左一)和首創(chuàng)集團董事長劉永政(右二)為中—荷未來污水處理技術研發(fā)中心及中試基地揭牌。

洛斯德萊特表示,多年來,中國在水資源保護和利用上取得了許多進步,中國城市的水質(zhì)和污水處理能力都得到了顯著提高。他認為這背后有兩個重要原因:一方面,中國在水資源保護監(jiān)管政策上進步明顯,其嚴格程度甚至超過了一些發(fā)達國家。另一方面,中國樂于接受新技術、新思想。一些在歐洲可能要耗時幾年才能投入使用的技術,在中國可能幾個月就能進入試用階段。

洛斯德萊特說,目前中國在科研成果的轉化方面依然面臨著一些挑戰(zhàn),很多科研機構與產(chǎn)業(yè)和投資部門之間依然有“距離感”?!拔艺J為作為一名科學家,我們要更加關注如何讓我們的科研成果造福人類。這意味著,我們不僅要向社會展現(xiàn)研究成果的科研前景,更要讓社會看到這些成果能創(chuàng)造的經(jīng)濟和社會價值。這樣我們才能讓科研成果走出實驗室,走進人們的生活?!?/p>

點擊閱讀英文報道》》》

Exclusive Interview with Loosdrecht:For development, Chinese dare to act and innovate

系列短視頻》》》

荷蘭水污染治理專家:中國的水質(zhì)大為改善,魚類回到河流中

荷蘭水污染治理專家:我在中國爬華山


責任編輯:蔡曉慧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huán)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備案編號:京ICP備2023030480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56

由《環(huán)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