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專區(qū)
老底子,蘇州人用的蛤蜊油!
2025年01月06日15:53 來源:蘇州日報 作者:陸鐘其
小號 中號 大號

年末整理雜物時,在一個抽屜的角落里翻出兩盒蛤蜊油,讓我驚詫。這是一種存放在蛤蜊殼內(nèi)的以凡士林為主要原料的護膚油脂。因蛤蜊殼就是貝殼,故又名貝殼油。又因使用的貝殼有點像老底子的瓦片,故亦名瓦殼油。它是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人們普遍使用的一種護膚品,其普及程度遠非今天的護膚品可比。打開盒蓋,盡管油性已然不足,但依稀還能聞到一縷清淡的馨香,讓我不由想起小辰光冬天護膚的往事。

我們小辰光沒有空調(diào)和電取暖器,感覺那時的冬天比現(xiàn)在冷得多,這種蛤蜊油就是我們冬天的護膚法寶,擦在面孔上和手上效果相當好。當年,街上幾乎所有百貨店、雜貨店都有蛤蜊油出售,視蛤蜊的大小分幾個等級,我家現(xiàn)在剩的這兩盒蛤蜊油屬中號,如半個乒乓球大小,記得那時賣7分錢一個,大號的1角錢,最小盒的5分錢。由于價格便宜,實用耐用,在當時大家經(jīng)濟都不寬裕的情況下備受青睞。

那時每到入冬,祖母就讓我去買四五盒蛤蜊油回來。上幼兒園時,每天早上起床揩過面孔后,趁臉上還有熱氣,祖母左手拿蛤蜊油,右手用食指從蛤蜊油表層刮一點點,輕揉慢抹后,均勻地涂到我的臉上和手上。在小學中年級時,有一段時間祖母讓我自己涂蛤蜊油,結(jié)果一貝殼蛤蜊油一星期不到就被我涂完了。不管三七二十一,挖出蛤蜊油沒搓勻就往臉上抹,也不管涂得均勻不均勻,完全是完成任務(wù)。祖母于是收回成命,仍然幫我擦。一直到進入小學高年級,看我好像懂事了一點,祖母才再次讓我自己擦蛤蜊油。這時候我學會了挖出一點蛤蜊油先用兩個手掌搓勻,再往臉上涂,既抹得均勻,又省蛤蜊油。

蛤蜊油除護膚外,還可治凍瘡。有時手腳上出現(xiàn)凍瘡裂痕,祖母就把蛤蜊油挖出一小塊,直接嵌進裂痕,再貼上一小塊橡皮膏。這種土辦法效果相當不錯。記得有一次手凍紅腫了,夜間奇癢無比,一抓就弄破皮,流出黃水。祖母用桑葉煮水給我洗患處,然后小心翼翼地給我抹上蛤蜊油,再用紗布包扎。說來也怪,抹上時間不長,我就感覺皮膚松弛了許多,先前的疼痛跑得無影無蹤。另外,冬天有時嘴唇干裂,將蛤蜊油涂抹上去見效也很快。

有時我蒙頭睡覺起來后頭發(fā)翹翹的,梳不平,祖母就摳一點蛤蜊油朝翹頭發(fā)上搓抹一下,再梳,立馬就順了。

某年正熱播電影《五朵金花》和《劉三姐》等,其中有少數(shù)民族吹蘆笙的鏡頭,我曾突發(fā)奇想,央求隔壁的小木匠幫忙,在用完油的貝殼上鉆三個小洞。我將嘴對著最上面的小孔,用兩根手指按住下面兩個小孔,邊吹邊輪流放開手指,居然吹出了響聲。正得意時,旁邊看我們搗鼓的小女生捂著耳朵潑冷水:“什么調(diào)啊,嗚哩嗚哩,難聽死了?!庇谑蔷痛俗髁T。

當年的蛤蜊油不僅物美價廉,護膚功效好,外包裝也是一絕:貝殼上的一圈圈天然花紋非常美觀。課間休息時,一些女同學會從衣兜里拿出蛤蜊油殼相互比較,看誰的貝殼完整清潔、條紋清晰漂亮、商標完好無缺。記得商標好像是綠色的,顯得很環(huán)保。

班級中有一些心靈手巧的女生收集外觀漂亮的蛤蜊殼,用錐子在蛤蜊殼上鉆個小洞,再用一根紅線把幾個蛤蜊殼串起來做成風鈴。有時拿到男生面前顯擺,課余掛在教室門框上,風一吹,風鈴一搖一晃,發(fā)出叮叮當當?shù)穆曇簟?/p>

但我小時候一直不解:為什么要用貝殼做包裝容器呢?你想從貝殼的挑選分類、處理加工,再到灌裝原料、包裝運輸,需要多少工時和工序,但價格卻如此便宜,拿現(xiàn)在的話來說簡直就是白菜價?,F(xiàn)在看來主要原因一是當時勞動力價格低廉;二是蛤蜊殼為沿海生長的貝類外殼,在海灘上隨處可撿,屬于廢物利用,基本無須計入成本。雖然這在當時也許是經(jīng)濟困難時的無奈之舉,但絕對是了不起的創(chuàng)意。這種節(jié)約成本的包裝屬純天然,裝蛤蜊油的兩片貝殼能夠無數(shù)次開合后仍然咬合完好,大概也可以申請專利吧。

現(xiàn)在各種各樣的護膚用品層出不窮,蛤蜊油早已退出了歷史舞臺,但是它為那個年代的生活做出的貢獻和帶來的樂趣卻一直留存在我們這一代人心中。


責任編輯:李璐璐
關(guān)鍵詞:

蛤蜊油

關(guān)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