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一類資質(zhì) 中央新聞網(wǎng)站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手機版

熱門搜索: 金磚
當前位置: 首頁 > 記者編輯專欄

“逸豪”,在這里“覺悟”

2024-02-20 10:10:55 來源:環(huán)球人物網(wǎng)-《環(huán)球人物》雜志 作者:張櫻爍
小號 中號 大號
  下雪了,路面變得有些濕滑。母親彎腰幫女兒緊了緊衣領(lǐng),又牽著她繼續(xù)匆匆趕路。母女倆的衣衫都算不上厚實,行李也只有手提肩扛的幾個包裹而已。
  女孩圓圓的小臉被凍得有些發(fā)紅,那雙眼睛卻靈動明亮。她一邊走,一邊好奇地打量著飛舞的雪花、吆喝的攤販和街道兩側(cè)異國風情十足的建筑。
  此時是1910年底,女孩名叫鄧玉愛。不同于那個年代大多數(shù)深鎖閨門的女孩子,只有6歲的玉愛已經(jīng)跟母親“行萬里路”了——從家鄉(xiāng)南寧,到繁華的廣州、上海,再到北方的通商之埠天津。初至天津的玉愛還不知道,這座城市將成為她的第二故鄉(xiāng),以及她一生革命事業(yè)的起點。也是在這里,她改名叫“鄧穎超”。
  2024年2月4日,是鄧穎超同志誕辰120周年?!董h(huán)球人物》記者懷著對這位偉大女性的崇敬和緬懷,試圖通過其身邊人的講述和對其歷史足跡的探尋,還原一位明亮又堅毅、溫暖又智慧的“小超”……
  與母親走南闖北
  新中國成立后,鄧穎超居住在中南海西花廳。她的臥室床頭常年掛著一張與母親楊振德的合影。鄧穎超秘書趙煒先后在周恩來、鄧穎超身邊工作了37年,她告訴《環(huán)球人物》記者,鄧穎超每晚就在這張照片的陪伴下入睡,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在鄧穎超人生的前20年里,母親扮演了最為重要的角色。“她剛出生時,重男輕女的父親要把她送人,是一向溫和的母親楊振德以命相搏,護了女兒周全。”
  趙煒說,思想開明、追求進步的楊振德是鄧穎超最早的啟蒙老師。在她的教導下,鄧穎超兩三歲就開始識字背詩。故鄉(xiāng)的庭院里有一株高大的木棉,春天時開得一片火紅。聰慧的鄧穎超常在楊振德充滿母愛的目光中繞樹玩耍,奶聲奶氣地吟誦“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父親在鄧穎超3歲那年被流放至新疆,未待返鄉(xiāng)便因病身故。從此,鄧穎超與母親相依為命。“除了偉大無私的母愛,楊振德沒有任何財富來供養(yǎng)鄧大姐,只能帶著她顛沛流離。1910年,楊振德帶鄧大姐前往天津謀生。一間育嬰堂需要醫(yī)生,精通中醫(yī)的楊振德在那里謀到了職位。育嬰堂供給食宿,每月給10元零用錢,母女倆勉強可以維持生活。”趙煒說。
  母親的自立自強,給鄧穎超以潛移默化的影響。當時的天津已開辦了嚴氏女學、貞淑女學等女子學堂,鄧穎超常能看到背著書包上學的女孩子,很是羨慕。但她知道母親負擔不起學費,便堅持自學。為了減輕母親的壓力,鄧穎超還在育嬰堂辦的編織所里織布、繡花,有時候一天工作10個小時,能掙六七個銅板。
“逸豪”,在這里“覺悟” 
 鄧穎超(右)與母親楊振德的合影。
  動蕩年代,機構(gòu)常因經(jīng)費短缺停辦。楊振德?lián)Q了許多工作,終于湊夠?qū)W費,將鄧穎超送入直隸第一女子師范(以下簡稱女師)附小念書。據(jù)當時的同學回憶,鄧穎超“口才好,腦子好,功課好,作文總在八九十分以上”。
  1915年,楊振德再次失業(yè),母女倆只能織布為生。眼看讀了兩年書又要失學,鄧穎超很焦急。她聽說女師預科不要學費,但最小錄取年齡為13歲,便虛報2歲去考試。她一考即中,以第三名被錄取,一年后順利升入女師本科繼續(xù)學習。因為用功過度,鄧穎超得了肺病,身體一直虛弱,但想到母親終于不用再為學費發(fā)愁,她仍感到欣慰。
  在多年的漂泊中,鄧穎超跟著母親接觸了不少教育界的愛國進步人士。他們的言傳身教,推動鄧穎超在小小年紀就開始思考國家與民族的命運。
  1916年11月8日,發(fā)動“護國運動”、起兵討伐袁世凱的蔡鍔將軍不幸逝世,女師舉辦了一次雜文比賽,題目是《對于蔡松坡(蔡鍔的字)先生逝世感言》。全校300多名學生的作品中,有4篇被選為優(yōu)秀作品,其中一篇就是鄧穎超的。
  在這篇僅有500多字的作文里,鄧穎超概述了蔡鍔從“反對帝制”到“遽爾病逝”的生平,其中有“揭彰正義,共伐民毒”的謳歌,有“東望扶桑,薄海同哭”的傷懷,更有充滿激情的救國宏愿:“望吾同胞從此上下一心,振起精神,謀國家之進步!”不僅如此,鄧穎超還響亮地提出:“世事靡常,豈能一定,安知吾國異日不立于萬國之上哉!”少女的愛國壯志,初露鋒芒。
  在女師,鄧穎超用的名字一直是楊振德起的學名“鄧文淑”。畢業(yè)前,班主任白眉初因鄧穎超年齡最小卻聰慧超群,取《論語》“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之句,幫她改名為“穎彬”,又叫“穎斌”,希望她脫穎而出,早日成為巾幗英雄。鄧穎超認為“穎斌”念來有些拗口,考慮再三,將“斌”改為“超”字。后來家喻戶曉的名字“小超”,就這樣誕生了。
  “覺悟”于五四激流中
  天津的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內(nèi),陳列著一幅油畫。畫面中央的鄧穎超站在高處,正揮舞著手臂進行講演。頭綁毛巾的老農(nóng)、背著麻袋的苦工、穿著背心的幼童、梳著發(fā)髻的婦女……數(shù)不清的民眾簇擁在她周圍。頭頂?shù)奶炜蘸谠频统粒昃鸵湎聛砹?,可沒人愿意離去。
“逸豪”,在這里“覺悟”  
鄧穎超演講的油畫。
  畫面上的這一年,鄧穎超只有15歲,校園外的世界在劇烈震蕩。五四運動爆發(fā)了,學潮以最快的速度蔓延到緊鄰北京的天津。過去長年被“遵守女德”“莫談國事”束縛的女生們,提出“愛國不分男女”的響亮口號。1919年5月25日,以女師學生為主要力量的天津女界愛國同志會成立,鄧穎超被選舉為講演隊隊長。
  當時的講演可不是我們今天所理解的文藝活動——國難當前,學生手無寸鐵,講演就等同于戰(zhàn)斗。聽眾大多文化水平不高,鄧穎超要用通俗易懂、引人入勝的方式向他們宣傳愛國道理。她還常常深入市民家中,將社會變化講給那些無法輕易出門的婦女聽。一位叫李孟氏的婦女聽后深受感動,典當了自己的衣服來印制愛國傳單。
  經(jīng)過實踐,鄧穎超發(fā)現(xiàn)戲劇的教育效果更好,便組織同伴一起排演。劇本是女生們自己寫的,分別是歌頌我國古代女英雄的《花木蘭》和描寫朝鮮義士刺殺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安重根》。那時候男女不能同臺演戲,鄧穎超便反串“安重根”一角。大家在廣東會館演出,門票收入竟得了七八百元,對運動經(jīng)費是很大的補充。
  轉(zhuǎn)眼到了這一年秋天。9月16日,20位男女青年聚集在一處青磚院落,宣布成立愛國進步團體覺悟社。男女社交剛剛放開,有的人不免拘束,鄧穎超與所有社員都相識,便主動起身來一一介紹。經(jīng)過討論,大家一致同意,要“睜開眼看看是什么世界,沉下心想想怎樣為人”;“先改造自己的思想,進而改造中國”。社員們抓鬮決定代號,鄧穎超抽到了1號,化名“逸豪”。
  社員中還有一位大名鼎鼎的、抽到了5號的“伍豪”,就是周恩來。年少的鄧穎超與周恩來并不陌生,早前排演話劇時,有豐富經(jīng)驗的周恩來就指導過她。巧合的是,周恩來總是男扮女裝,鄧穎超則總是女扮男裝。
  “這種的團體可以說是天津的小明星……會員是天津?qū)W生界中最優(yōu)秀、純潔、奮斗、覺悟的青年……”如今,走進天津三戒里4號的覺悟社紀念館,便能看到百年前北京《晨報》的這段報道。覺悟社之突出,可見一斑。
“逸豪”,在這里“覺悟”  
1919年9月16日,天津愛國進步團體覺悟社成立。這是部分社員合影,前排右三為鄧穎超,后排右一為周恩來。
  與多位優(yōu)秀的哥哥姐姐同行,鄧穎超的光芒并未被掩蓋。她既學會了發(fā)動輿論、組織群眾,又學著廣交朋友,團結(jié)各界共同進行救國斗爭。
  10月10日,天津又發(fā)生了一件大事:4萬多名學生、市民和各界人士在南開學校操場集合,舉行天津歷史上第一次聲勢浩大的國民大會。
  覺悟社社員諶志篤被推為大會總指揮,周恩來、鄧穎超等被推為大會主席團成員。鄧穎超帶領(lǐng)女學生和童子軍站在隊伍最前列,手上拿著以竹竿串起的小旗——這是大家討論后作出的精心安排,萬一與當局發(fā)生沖突,竹竿可作為武器。
  會后,群眾按計劃舉行示威游行,遭到數(shù)百個武裝警察阻攔。鄧穎超帶領(lǐng)女生隊伍沖鋒在前,揮動竹竿奮力抵抗。據(jù)當時的《益世報》報道,警察用槍托兇猛毆打,鄧穎超“被傷吐血”。緊急關(guān)頭,學聯(lián)宣傳隊開來大卡車,學生們里外夾攻,沖破了警察的包圍圈。
  學生運動的成果讓鄧穎超歡欣鼓舞,但一些消極面也令她憂慮。于是,她奮筆疾書,在1920年1月的第一期《覺悟》雜志上發(fā)表了文章《為什么……?》。
  “……但是現(xiàn)在多數(shù)學生,覺得自己有點學問,裝飾得新奇一點,覺得算是社會上特殊的人了。于是見了那無知識的、貧窮的、鄉(xiāng)下的同那勞動界一般苦同胞們,簡直就不愿意理睬……我要問我們這些學生,受的是高等教育,唱的什么‘平等’、‘博愛’、‘互助’,難道連自己的責任同做人的意義,還不知道嗎?大家想想究竟為什么看不起人?”從“為什么看不起人”到“為什么要沾染惡習”“為什么要有華麗的裝飾”“為什么不照著他的話去實行”,鄧穎超思考著、批判著,并在實踐中不懈地改造著自己與社會。
  這期雜志出版沒多久,周恩來等人因請愿被捕。過了3個月,眼見當局企圖用“拖”來消磨大家的斗志,被捕代表秘密聯(lián)絡(luò),決定發(fā)動絕食斗爭。
  愛國何罪,竟要遭此涂炭?鄧穎超建議,要代替代表們絕食,向當局施加壓力。建議被采納了,連同鄧穎超在內(nèi)的24名青年結(jié)伴來到警察廳大門前,當面同廳長楊以德理論。楊以德被逼得無話可說,只得安排被捕代表和鄧穎超他們見面。
  回到學校后,鄧穎超一邊忙著為獄中戰(zhàn)友聘請律師,一邊還領(lǐng)導了一場爭取愛國權(quán)利的斗爭。
  5月7日是日本強迫袁世凱政府承認“二十一條”的“國恥紀念日”,女師學生決定全體參加“國恥紀念大會”。鄧穎超代表全體同學和校長齊璧亭交涉,要求學校5月7日放假一天,但思想保守的齊璧亭就是不答應。第二天,400多名女生干脆直接罷課,齊璧亭氣得下令開除全體學生,要求她們當日就搬離學校。鄧穎超一邊為大家協(xié)調(diào)住處,一邊聯(lián)系社會各界人士尋求幫助。最終,在社會輿論的支持下,學校不得不收回成命。
  在趙煒看來,鄧穎超稱得上是一位“出類拔萃的戰(zhàn)士”。“鄧大姐勇敢剛毅、自強自立的特質(zhì),令她在五四運動的激流中脫穎而出。”她說。
  “女星”冉冉升起
  1920年,鄧穎超畢業(yè)了。她到北京工作了一段時間,又回到天津,應女師前學監(jiān)馬千里之邀,到新創(chuàng)辦的達仁女校任教。
  鄧穎超承擔一年級的教學工作。她深知兒童是國家的未來,不僅僅傳授其知識,更要培養(yǎng)其愛國情懷。“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她給孩子們講工人如何反抗剝削壓迫;五四運動紀念日,她給孩子們講自己參加斗爭的情景;“五七”國恥紀念日,她告訴孩子們,袁世凱為了換取日本對其復辟帝制的支持,竟然與日本簽訂了旨在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
  馬千里的小女兒馬翠官時年6歲,是鄧穎超的學生。她回憶,鄧穎超不是“按課本一個字一個字地教”,而是通過簡單有趣的小故事或圖畫引出教學內(nèi)容。她常常引導大家復述,講得好時給予鼓勵,孩子們“學得很有興趣”。
  1922年,直系軍閥吳佩孚控制北京政府。黎元洪復任大總統(tǒng),為了裝點門面,宣布召開議會,制定憲法。各大城市掀起婦女參政的熱潮,天津婦女也在籌備成立參政請愿團。
  鄧穎超受邀參加籌備會。面對一些來賓的反對聲,她抓住其中漏洞有力駁斥:“如果按照適才馮先生所說,女子教育不普及,縱然爭得參政權(quán)也無用。然而,我們現(xiàn)在若不爭,后來姐妹也不爭,從此無人去爭,再過二千年,此事也不能實現(xiàn)!我們現(xiàn)在不是為自己爭,是為后來的千千萬萬姐妹爭取平等的權(quán)利。”
  鄧穎超不愧是五四時期的講演隊隊長,一番話結(jié)束,全場響起熱烈的掌聲。11月,女權(quán)運動同盟直隸支部成立,鄧穎超當選為支部評議委員。
  這期間,鄧穎超自己的思想也在不斷發(fā)展進步。她經(jīng)常閱讀《新青年》《中國青年》等書刊,接觸和接受了馬克思主義,開始樹立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她認識到,婦女問題是社會問題的一部分,必須把婦女解放運動和被壓迫階級的解放斗爭密切聯(lián)系起來。
  1923年,鄧穎超和覺悟社社友、達仁女校同事們成立了女星社——大家希望它像明亮的星星,照耀中國婦女運動發(fā)展的前途。
“逸豪”,在這里“覺悟”
  1923年,女星社創(chuàng)辦婦女補習學校。這是鄧穎超(前排右三)和學校師生在開學典禮上。
  在女星社編輯出版的《婦女日報》的創(chuàng)刊號上,鄧穎超發(fā)表了詩作《實踐之燈》。“掌著《實踐之燈》的我們,將用那鮮紅的熱血,一點點,一滴滴地渲染在我們前進的道路上……”勇于實踐,反對空談,腳踏實地,這是女星社的風格,也是鄧穎超一生的風格。
  女星社成立的第二年,天津發(fā)生了一樁聳人聽聞的血案:富豪張致和虐待妻子趙氏致死,還企圖通過行賄逃脫法律制裁。鄧穎超協(xié)調(diào)社員們會同記者前往現(xiàn)場調(diào)查,并組織“趙氏昭雪委員會”,在《婦女日報》上連續(xù)刊登文章,揭露事實真相。最終,法庭按律處理,判處張致和極刑。
  《婦女日報》是當時中國唯一的一張專門討論婦女問題的報紙,鄧穎超先后任編輯和代理總經(jīng)理。除此之外,女星社還出版《女星》期刊。這些刊物一方面大量發(fā)表女性遭受封建壓迫的事實材料,喚起社會注意,一方面引導廣大女性關(guān)心國家大事,積極參與反帝反封建斗爭。
  從小隨母親輾轉(zhuǎn)謀生的鄧穎超知道,婦女解放的基礎(chǔ)既包括自由的思想,又包括自立的能力。因此,女星社創(chuàng)辦了天津女星第一補習學校,學制一年半,以“援助失業(yè)婦女,授以相當知識及簡易技能,使其自謀生活”。學校前后招收了70多名女學生,鄧穎超擔任教務長。她不僅負責學校的經(jīng)費籌措、日常管理,還介紹畢業(yè)生到天津勸業(yè)場等商店去工作。后來,女星社又創(chuàng)辦女星星期義務補習學校,以中下層家庭婦女為對象,學制一年,學費免收。
  如果說1919年,15歲的少女鄧穎超在覺悟社中是個活躍的小妹妹,那么到了1923年,樹立了共產(chǎn)主義信仰的青年鄧穎超,已是女星社這個進步婦女組織的核心了。
“逸豪”,在這里“覺悟”  
1923年,女星社舉行演劇募捐活動,為補習學校籌措經(jīng)費。這是鄧穎超在《新聞記者》中飾演男角的劇照。
  “信里談的是革命”
  鄧穎超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女星社,但仍然同覺悟社的社員們保持緊密聯(lián)系。一些社員遠赴歐洲勤工儉學,鄧穎超便通過書信與他們交流。正是在女星社成立的這一年,鄧穎超同遠在法國的周恩來確立了戀愛關(guān)系。
  周恩來的侄女周秉德告訴《環(huán)球人物》記者,覺悟社剛成立時,社員們曾經(jīng)約定不談戀愛、不結(jié)婚,免得影響工作。而鄧穎超目睹周遭婦女,特別是覺悟社好友張嗣婧婚后的不幸遭遇,對婚姻更是有抵觸心理,在路上碰到花轎,都會覺得“這個婦女完了”。
  張嗣婧迫于家中壓力出嫁,在婆家飽受苛責,于病痛中抱憾離世。鄧穎超發(fā)表多篇文章,悼念好友并發(fā)表獨立宣言。她號召:“新人生,新事業(yè),新天地,新光明,全是憑人的力量,人的努力,和勇敢創(chuàng)造的精神去尋求開墾得來的,不是天賦的,不是命定的。親愛的姐妹們,起喲!作一個真獨立的‘人’吧!”
  鄧穎超對婚戀的態(tài)度為何發(fā)生了變化?在周秉德看來,伯父伯母是“根據(jù)他們的革命事業(yè)和共同理想相愛的”。“伯父早年在法國留學,給伯母寫了很多信,其中有一張明信片印著李卜克內(nèi)西和盧森堡畫像,伯父寫道:‘希望我們兩個人將來,也像他們兩個人一樣,一同上斷頭臺。’這可是情書啊!你們能想象嗎?”周秉德說。
  這樣的情書在今人看來可能頗為激進,胸懷壯志的鄧穎超卻恰恰能夠欣賞其中的浪漫。楊振德建議鄧穎超等周恩來回國后再考慮戀愛問題,但這一次,鄧穎超罕見地沒有聽母親的話。
  兩人通信,談的多半還是家國前途。鄧穎超后來如此評價她和周恩來之間的信:“可以說是情書,也可以說不是情書,我們信里談的是革命,是相互的共勉。”
  1925年,五卅運動席卷全國,推動鄧穎超馳騁于更廣闊的政治舞臺上。此時,她已經(jīng)成為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并擔任中共天津地委婦女部長。在黨的領(lǐng)導下,她的斗爭藝術(shù)更趨成熟。
  6月14日,天津各界聯(lián)合會發(fā)動游行示威,當選為聯(lián)合會主席團主席的鄧穎超走在隊伍最前面。到了省公署,升官當了省長的楊以德聽到“老對手”鄧穎超來了,避而不見。隊伍又前往督辦公署,督辦李景林迫于壓力,同意了聯(lián)合會的愛國要求。
  鄧穎超的領(lǐng)導能力與她在天津民眾中的巨大聲望,使得反動當局又恨又怕,于7月初悍然發(fā)出通緝令。黨組織決定讓鄧穎超火速離開天津。
  自1910年到1925年,除了在北京待了2年,鄧穎超在天津生活了13年,真是熱土難離!何況母親還在這里。在過去的歲月里,母親擔憂時局的變化,又揪心于她的安危,但從未反對她從事革命事業(yè)。母女倆相依為命21年,頭一回面臨分別。
  為了國家,鄧穎超縱然有千言萬語,也只能將其藏在心中。這一天,穿上灰布衣褲、裝扮成普通家庭婦女的她,鄭重地告別了母親,在戰(zhàn)友們的目光中,登上了南下廣州的火車……
責任編輯:顧瑞
關(guān)鍵詞: 鄧穎超 楊振德 周恩來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Copyright ? 2015-2023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quán)所有:環(huán)球人物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