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金磚
您的位置:首頁 > 面孔
 
本期人物李政道

李政道:病中大腦空白,唯有物理健在

2024-08-07 12:40:13 來源:環(huán)球人物網-環(huán)球人物微信 作者:鄭敖天
大號 中號 小號


·李政道與夫人秦惠?合影。

“我平生最大的心愿和安慰

就是能夠為祖國做點有益的事情。”

1957年,年僅30歲的李政道,在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獎演說中,用中文講了一個《西游記》的故事。

“孫悟空翻了一串跟斗,以為已經到了宇宙的盡頭,實際上他還在如來佛的手掌中。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我們可能取得很快的進步,但是,我們必須記住,即使到了如來佛手指的底部,我們離絕對真理還很遠、很遠。”

8月5日,著名華人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李政道去世,享年98歲。這位曾“大鬧天宮”,徹底顛覆人類對物理學理解的“孫悟空”,就此騰云駕霧而去,化為繁星。


從“神童”到泰斗

1926年11月25日,李政道出生在上海的一個書香門第。他自幼便聰明過人,并對數學和物理產生了獨特愛好。1937年,日寇發(fā)動全面侵華戰(zhàn)爭,已在中學就讀的李政道與家人被迫先后遷往江西、貴州。盡管一路上顛簸流離,李政道依然咬緊牙關,堅持學習。

在早年的求學之路上,李政道邂逅了許多名師。1943年,17歲的李政道考入在貴州辦學的浙江大學物理系,后又進入西南聯大就讀,先后師從中國物理學泰斗束星北、王淦昌、吳大猷,并就此第一次接觸到量子力學等物理學前沿領域。


·青年時的李政道。

抗戰(zhàn)期間,李政道多次與死神擦肩而過。1944年,李政道突遭車禍,住院數月。束星北為避免李政道養(yǎng)傷時無聊,送了他一本《電學和磁學的數學理論》。在養(yǎng)傷期間,李政道不但做完了所有習題,還手寫了一冊《金斯電磁學習題全解》。這本題解隨后被刊印成西南聯大物理系的教學參考書。

吳大猷是李政道最重要的引路人之一。吳大猷很早便發(fā)現李政道“思想敏捷,大異尋常”。李政道曾說:“我從吳師學到的,不僅包括人格的涵養(yǎng),最重要的是學到對知識的忠誠。吳大猷先生是影響我最深遠的一位師長。” 

抗戰(zhàn)勝利后,在吳大猷的推薦下,李政道前往美國芝加哥大學攻讀博士,并師從諾貝爾獎得主恩里科·費米。1949年,年僅23歲的李政道完成了關于白矮星的博士論文,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被譽為“神童博士”。


·在美國求學時的李政道。

剛來美國讀書時,李政道曾給自己制定了一個10年奮斗的計劃,他暗下決心,不在學術上取得大成就,不會過早地談戀愛、結婚。但愛情的到來總是出乎意料的:1948年,李政道在火車站接同學時,與同在美國留學的秦惠?一見鐘情。為了追求愛人,李政道決心拿掉自己“小胖子”的頭銜,開始努力減肥。這導致他的導師費米一度以為日益消瘦的李政道在經濟上出現了困難。

1950年6月,秦惠?畢業(yè)后接受了李政道的求婚,他們的婚禮在芝加哥市政府大廈舉行。之后的幾十年里,兩人的生活琴瑟和弦,并育有兩子。李政道的兒子李中清和李中漢長大后,都成了美國著名華裔學者。


·李政道夫婦在芝加哥市政廳前的合影。

1956年,29歲的李政道成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二百余年歷史上最年輕的正教授。在短短幾年里,他開辟了弱作用中的對稱破缺、高能中微子物理,以及相對性重離子對撞物理等全新的科學研究領域。

在美國讀書期間,李政道結識了同為優(yōu)秀物理學家的楊振寧與吳健雄,三人很快成為了好友。在大學里,李政道和楊振寧經常用中文討論的熱火朝天,讓旁聽的美國人一頭霧水。1952年開始,兩人合作提出了統計物理中關于相變的楊振寧—李政道定理和李—楊單圓定理。1956年,兩人聯名發(fā)表了著名論文《對弱相互作用下宇稱守恒的質疑》,質疑當時物理學中的基礎理論宇稱守恒定律。二人很快將研究結果告訴了身為實驗物理學家的吳健雄,并希望她能夠通過實驗證明該理論。


·著名華裔物理學家吳健雄。

1956年圣誕節(jié)前夜,吳健雄興奮地告訴李政道,她成功用實驗否定了宇稱守恒定律,物理學的歷史就此被徹底改寫。1957年,李政道與楊振寧一同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上У氖牵脤嶒炞C明二人猜想的吳健雄因為提名問題,未能獲得諾貝爾獎。


·李政道(左)和楊振寧在諾貝爾獎頒獎典禮上交談。

獲得諾貝爾獎,遠不是李政道科學征途的結束。在之后的幾十年里,他先后在量子力學、高能物理學等領域做出了許多開創(chuàng)性和奠基性的工作,為人類文明的進步做出了杰出貢獻。1997年,國際小行星委員會特地將第3443號小行星命名為李政道星。


“為祖國做些有益的事情”

李政道一生心系祖國。他曾對老朋友朱光亞傾訴:“平生最大的心愿和安慰就是能夠為祖國做點有益的事情。”1974年,毛澤東主席第一次接見李政道。兩人相談甚歡,毛主席和李政道提起了自己青年時閱讀的英國科學家湯姆遜所著的《科學大綱》,并贈予了李政道一本自己親筆簽名的《科學大綱》。


·1974年,毛澤東主席會見李政道。

1979年,經多方籌劃,李政道正式提出“中美聯合招考研究生”計劃,促成美國最好的80余所大學每年向中國招收100名研究生在美就讀。1983年,李政道提出在中國設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的初步設想。1985年,中國博士后制度正式開始。李政道還為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會設計了會徽。


·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會會徽。

同時,李政道也提議完善自然科學基金制度,并幫助中國建造了世界一流水平的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創(chuàng)辦了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為中國科學教育的發(fā)展嘔心瀝血。

李政道曾多次與鄧小平見面。李政道在北京建立正負電子對撞機的建議也獲得了鄧小平的大力支持。李政道在回顧中國高能物理事業(yè)的發(fā)展時,高度評價鄧小平的果斷與決心:“總結起來,真正結束中國高能物理發(fā)展徘徊狀況的人是鄧小平。據我所知,在決定正負電子對撞機要不要上的最后時刻,他以政治家的氣魄分析說,要么就不干,要么就堅決地干,不能總是猶豫不決。”

1985年,李政道在與鄧小平會面時提出希望盡快建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并由第一流科學家負責,為科學家從事科學研究提供經費保障。鄧小平還當場指示有關部門盡快落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得以于1986年初正式開始運行。


·李政道(左一)陪同鄧小平參觀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

1985年,李政道在蘇州設立李政道獎學金。1993年5月25日,李政道與秦惠?親臨上海,為他參與籌辦的“復旦大學李政道物理學綜合實驗室”揭牌。他在演說中說道:“為了祖國的年輕一代,為了祖國建立世界水平的物理學實驗室,我愿意拋磚引玉??茖W研究事業(yè)的未來在年輕一代,我深深地為復旦、上海、祖國的青年們祝福。”

1996年11月,李政道在夫人秦惠?去世后,將全部私人積蓄以及部分親友的捐贈拿出來設立了“秦惠?—李政道中國大學生見習進修基金”,以支持祖國的教育事業(yè)。


落葉歸根

李政道晚年依然筆耕不輟,直到84歲退休前,他依然在發(fā)表研究論文。2006年,北京大學成立高能物理中心,80歲高齡的李政道擔任首任主任。

2007年4月,81歲的李政道突然高燒不退,住院治療。用他自己的話說是:“真乃九死一生。”出院以后,他在回復朋友的問候時寫道:“病中,我感到幾乎大腦里什么都沒有了,但物理卻似仍健在,在康復出院之后的第二天,我很幸運地推導出了隱對稱性中的雅爾斯科格不變量J的具體表達式。”

2011年6月,李政道表達了將其畢生積累和收藏的各類科學文獻、研究手稿、通訊信件等文件捐贈給上海交通大學的意愿。在上海交大的李政道圖書館中,有著8萬余件館藏,包含信函4萬余封、手稿近萬份。對于李政道來講,這何嘗不是一種“葉落歸根”。


·李政道獲得的諾貝爾獎獎章,收藏于上海交通大學李政道圖書館。

細推物理須行樂,何用浮榮絆此身。這句古詩出自杜甫所作《曲江二首》,也是李政道最喜歡詩句之一。他曾寫道:“這一非凡的詩句,道出了一個科學家工作的真正精神。不可能找出比‘細’和‘推’更恰當的字眼,來刻畫對物理的探索。”與他探索真理、報效祖國的旅程相比,諾貝爾獎或許只是他壯闊人生中的一個注腳。

監(jiān)   制: 許陳靜  

編    審:田   亮 

(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加微信“HQRW2H”了解細則。歡迎大家投稿和提供新聞線索,可發(fā)至郵箱tougao@hqrw.com.cn。)

責任編輯:邱小宸
關鍵詞: 李政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