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人詩詞中 品讀濃濃年味

2023-01-23 10:47:41來源:延安日報作者:汪翔
原標題:古詩詞中年味濃

“天地風霜盡,乾坤氣象和。歷添新歲月,春滿舊山河。”

春節(jié)作為農(nóng)歷新年,是中華民族古老而隆重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在我國民間,傳統(tǒng)意義上的春節(jié)貫穿了臘月初八臘八節(jié)到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一個多月的時間,尤其以大年三十除夕團圓、正月初一出行拜年最為重要。每到這個時刻,神州處處張燈結(jié)彩,舞龍耍獅,家家戶戶貼春聯(lián)祭祖先辭舊迎新,充滿了吉祥喜慶的色彩。古人過年,從一些古詩詞中可以探尋到豐富多彩的民俗生活、辭舊迎新的喜慶畫面,以及迎春接福、人壽年豐的美好祈盼。古詩詞中聞年味,別有一番意境。

臘月的最后一天為除夕,又稱除夜。除夜常有“五更分二年”之說。即在這一夜里,人們不僅要辭去舊歲,還要迎接新年。在中國古代,人們把農(nóng)歷新年稱為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象形字,象征太陽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即一日的開始。人們“元“”旦”兩字結(jié)合起來,就引申為新年開始的第一天。

歷代古人的守歲詩都有描繪人們徹夜不眠、辭舊迎新的過年景象。南北朝徐君倩《共內(nèi)人夜坐守歲》一詩中,刻畫了一家人圍爐守歲迎接新年的溫馨場景:“歡多情未極,賞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覓楊梅。簾開風入帳,燭盡炭成灰。勿疑鬢釵重,為待曉光催。”杜甫的祖父杜審言《守歲侍宴應(yīng)制》道:“季冬除夜接新年,帝子王孫捧御筵。宮闕星河低拂樹,殿廷燈燭上熏天。”描寫了皇宮守歲的盛況。南宋范成大《賣癡呆詞》“:除夕更闌人不睡,厭禳鈍滯迎新歲。小兒呼叫走長街,云有癡呆召人買。”除夕夜家人團團靜坐,祈求神靈除災(zāi)降福,坐得久了,竟顯出癡呆相來,只有頑皮的孩子們不肯安分,大街小巷地奔跑呼叫。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除夕使團圓的家庭充滿了熱鬧歡樂的氛圍。對于不能團聚的家庭來說,則充滿難耐的相思。高適因漂泊在外,除夕不能與親友團聚,忍不住發(fā)出“故鄉(xiāng)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的感嘆。于是,就有熬年之說。唐代來鵠《除夜》:“事關(guān)休戚已成空,萬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曉雞聲絕后,又將憔悴見春風。”除夕,對于一個被貶謫在外的孤獨身影竟是那么沉重,一夜相思,一年恩怨,在心中洶涌澎湃。

除夕一過是大年初一。新年里,人們最期盼的事就是平平安安,和諧順利,因此也講究在新年期間驅(qū)除邪魔。燃放爆竹的習俗源于唐初,本是驅(qū)除瘟疫的儀式,到宋代愈加盛行,演變成一種節(jié)日喜慶形式。歲末年初,家家爆竹,戶戶焰火。王安石《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城鎮(zhèn)鄉(xiāng)村燃放爆竹、飲屠蘇酒、更換桃符,節(jié)慶氣氛躍然紙上。詩中提及桃符,是春聯(lián)的前身。古人認為桃木有驅(qū)邪的功效,便在桃木板上畫門神或?qū)懮祥T神的名字掛在大門上,后來演變成現(xiàn)在的春聯(lián)。“兒童卻立避其鋒,當階擊地雷霆吼。一聲兩聲百鬼驚,三聲四聲鬼巢傾。十聲連百神道寧,八方上下皆和平。”范成大的《爆竹行》既描述了除夕夜燃放爆竹的過程,也描繪出人們迎新春時的喧鬧景象和內(nèi)心祈禱。

新年里,人們相互拜年,互祝平安,且有寫春聯(lián)、貼福字、掛年畫等年俗。唐代包佶《元旦觀百僚朝會》道:“萬國賀唐堯,清晨會百僚?;ü谑捪喔C服霍嫖姚。壽色凝丹檻,歡聲徹九霄。”描寫了文武百官元旦朝會的景象,也反映了當時的盛唐氣象。宋代時已用名片拜年,稱為“飛帖”,各家門前貼一紅紙袋,上寫“接福”,即承放飛貼之用。到了明、清,“飛帖拜年”非常流行。文征明《拜年》:“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可見古人不見面就可以達到相互拜年的目的,這為拜年簡化了程序,與現(xiàn)在短信拜年有異曲同工之妙。

上元節(jié)即元宵節(jié),熱鬧非凡,大街小巷張燈結(jié)彩,火樹銀花。辛棄疾《清玉案·元夕》寫的是當時的元宵節(jié)景象“: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zhuǎn),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燈籠,彩樓,魚龍舞,寶馬香車,笑語盈盈,真可謂盛況空前。

古詩中的年味,經(jīng)過了幾千年的沉淀與發(fā)酵,是那樣絢麗多彩。這濃濃的年味和著文化氣息,流露出人們對美好未來的期盼和向往。(汪翔)

責任編輯:馮小玨
列表
文章排行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huán)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quán)所有:環(huán)球人物網(wǎng)

關(guān)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