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1470—1559),初名壁,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是明代中期最著名的藝術家之一。其一生沉浸于詩、書、畫中,曾習文于吳寬,學書于李應禎,學畫于沈周,不僅與唐伯虎、祝枝山、徐禎卿并稱“江南四大才子”,與沈周、唐寅、仇英合稱“明四家”,更與祝允明、王寵、陳淳合稱為“吳門四家”。其詩、文、書、畫無一不精,有“四絕”全才之稱,在當?shù)孛麣鈽O大,號稱“文筆遍天下”,為吳門書派中領袖人物。
文徵明在書法上取得極高的成就,全靠勤奮得來的。其少時愚鈍,11歲時才開始說話,一次應試,因宗師批其字不佳,于是發(fā)奮努力,精研楷法,日臨《千字文》數(shù)遍,終成一代大家。他的書法成就除受益于其老師前輩之外,特別歸功于與祝允明、唐寅、王寵等人的緊密交游,相互之間切磋書畫技藝,得以共同提高,是繼元代趙孟頫之后,又一位集大成的書法家,而且終生勤快而陶然自樂書寫不輟,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墨寶。王世貞言: “書法無所不規(guī),仿歐陽率更、眉山、豫章、海岳,抵掌睥睨,而小楷尤精絕,在山陰父子間。八分入鍾太傅室,韓、李而下,所不論也。”在《藝苑巵言》中也云:“待詔一小楷名海內,其所沾沾者隸耳,獨篆筆不輕為人下,然亦自入能品。所書《千文》四體,楷法絕精工,有《黃庭》《遺教》筆意,行體蒼潤,可稱玉版《圣教》,隸亦妙得《受禪》三昧,篆書斤斤陽冰門風,而楷有小法,可寶也。”可見其書法集百家之所長,各體兼工,又不失其個性特點,尤其是小楷,最為稱頌,有“小楷名動海內”之譽。
文徵明的小楷清勁秀雅,以晉唐小楷為基礎,師法鍾繇《宣示表》、王羲之《黃庭經(jīng)》和歐陽詢《九成宮》等,并能變革元人軟弱秀媚的習氣,力求古樸蒼勁,以傳達魏晉小楷端莊流利、剛健婀娜的氣韻。單從這一點看,已難能可貴。因為自唐以后,小楷形成兩種不同的寫法,一是遵循鐘、衛(wèi)之法,筆畫求其疏朗;一是沿用唐人之法,以大字縮小的方法寫小楷。文徵明立足于晉唐之間,以一種新的認識,把小楷藝術推向了又一個高峰。其特點為:格調高雅,法度嚴謹,工整精致,毫無懈怠之筆,往往以攲反正的空間效果,把整體之間的每一字通過揖讓、向背甚至夸張的手法使飄逸靈勁和工整細致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創(chuàng)造出獨特的文氏家法。這正如豐道之所說:“(文徵明)小楷招本鐘、衛(wèi),金聲玉灑。”他說:“古無真正楷書,即鐘、衛(wèi)所傳《薦季直表》《樂毅論》,皆帶行筆,自唐《九成宮》《多寶塔》等碑,始字畫謹嚴,而偏肥偏瘦之病,猶然不免。至國朝文征仲先生始極意結構,疏密勻稱,位置適宜。如八面觀音,色相俱足。于書苑中亦蓋代之一人也。”由于文徵明確立了自家獨特的小楷藝術風格,從而奠定了他在楷書發(fā)展史上特殊的地位,奠定了他對后世書法的影響。其楷書代表作有《前后赤壁賦》《離騷經(jīng)》等。
文徵明在行草書上也取得了極高的藝術成就,其行書如王世貞云:“行筆仿蘇、黃、米及《圣教》。晚歲取《圣教》,損益之,加以蒼老,遂自成家。”同時深受趙孟頫影響,加以融會,形成了風格秀麗溫潤,氣韻流暢的獨到書風。晚年則轉向黃山谷,懷素,以大字居多,在總體風格上以純正、高雅的品格,表現(xiàn)出了文人的“書卷氣”與隱逸的空靈之風。在明朝輕篆、隸,重楷、行的時代下,文徵明對篆、隸也有涉獵,尤擅作隸,自言“吾于篆則不能,隸莫吾如古人也。”成就雖不及楷、行,但在當時已十分難能可貴。
文徵明不僅在詩、文、書、畫等方面造詣極高,而且為人正直、率真。首先,他最嚴于義利之辨,從不妄收錢財。其父文林在溫州知府任上去世后,下屬及各縣大夫要贈銀千兩,文徵明說:“父親任知府,未貪取一毫,今不幸病故,可謂一生正大光明。我若接受贈銀,對不起死去的父親。父親堂堂正正去了,我作為兒子豈能不堂堂正正活嗎?”于是堅決不接受溫州府僚及縣大夫的饋贈。
其次,文徵明立身行事高潔不媚,與人交往坦蕩明白?!睹魇贰分段尼缑鳌酚涊d:“四方乞詩文書畫者,接踵于道,而富貴人不易得片楮。尤不肯與王府及中人,曰:‘此法所禁’也。”他這種不因權貴而獻媚揖拜,不因財貨而匐伏以求的為人處世,就可見其人品的高潔。
再次,文徵明個性率真,為人灑脫。當時文徵明的詩文書畫極為珍貴,時人“雖尺牘亦輒藏之為榮”,甚至海外如日本諸國“亦知寶公之跡”。后來有一些門人士子冒文徵明之名,贗作甚多。而文徵明知道后,僅僅是哈哈一笑,從不禁止。甚至有些門下士畫了贗品后,還請文徵明在其上題款,文徵明從不拒絕,隨手書之。由此可見其率真之情。(馬于強)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huán)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huán)球人物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