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弘力繪《古代風俗百圖之鏡聽圖》
在春節(jié)這般特殊的日子里,眾人皆愿心中所念所想在來年花開結(jié)果,因此也就誕生了不少在春節(jié)除夕前后祈福占卜的習俗,例如民間著名的用甜食供奉灶君并送灶上天的行為。與灶君信仰相比,鏡聽之俗顯得不為人知,但小鏡子確實也在過年中發(fā)揮過大作用。
鏡聽,是古人利用鏡子在新年前后進行占卜的行為,具體的操作過程可見描繪蘇州民俗的《吳郡歲華紀麗》:“除夕,更深人靜,禱于灶神,以杓投釜中,隨杓柄所向,執(zhí)鏡而往,聽路人無意之言,以卜來歲休咎,謂之鄉(xiāng)卜,亦名鏡聽。”但不同時間不同區(qū)域下的“鏡聽”習俗有著不小的區(qū)別。在方法上,成書于元代的《賈子說林》收錄有所謂的《鏡聽咒》:“并光儷影,終逢協(xié)吉。”并記載說占卜時需手握鏡子面向灶神,不能令人看見,口中誦咒七遍,再出聽人言,以定兇吉,這和元代伊世珍《瑯?gòu)钟洝分械拿枋鲆恢?。也有另外一種方法,即是占卜時閉眼信足七步,隨后開眼照鏡,隨其所照的方位去傾聽人言。在時間上,《吳郡歲華紀麗》只言明在除夕時才會有“鏡聽”,但《鬼谷子》卻記載說是在“元旦之夕”,《揮塵錄》則說是在“元夕第三夜更闌時”。這些記載雖然有所差異,但“鏡聽”作為一種新年前后的占卜習俗則毫無疑問。
行鏡聽之人需聽無心之言方可定兇吉,因此這種行為一般都是在夜深人靜時私下偷偷進行的,而他人也知自己無意中說的話可能會極大地影響占卜之人,因此盛行這種習俗的當?shù)厝嗽谛履昵昂蠖紩M量相約說好話。清人錢沃臣就在《鏡聽》一詩中道:“相成好言非媚灶,隔墻鏡卜有人聽。”這種時候也要特意關(guān)注那些口無遮攔者,清人袁景闌也曾寫過:“此夕街頭扶醉漢,隔墻有耳勿輕言。”(《鏡聽詞》)
鏡聽之俗最早可以追溯至唐代,唐代詩人王建寫有一首《鏡聽詞》,頗值得玩味:“重重摩挲嫁時鏡,夫婿遠行憑鏡聽?;厣聿磺矂e人知,人意丁寧鏡神圣。懷中收拾雙錦帶,恐畏街頭見驚怪。嗟嗟??下堂階,獨自灶前來跪拜。出門愿不聞悲哀,身在任郎回未回。月明地上人過盡,好語多同皆道來。卷帷上床喜不定,與郎裁衣失翻正??芍腥盏孟嘁?,重繡鏡囊磨鏡面。”按照詩中的描述,鏡聽之俗應(yīng)該在此前就已經(jīng)形成,但值得注意的是,此詩描寫的是一位閨中婦女對于遠行夫婿的思念,應(yīng)當是受到了彼時閨怨詩較為盛行的影響。
鏡子本就與女性息息相關(guān),早期的詩文故事中行鏡聽之俗的絕大多數(shù)都是女性,而且不少是以閨怨為主題,如明人韓洽寫的:“夫婿經(jīng)秋長別離,空留明鏡照相思。含顰自啟香匳看,分付愁心與鏡知……隔溪遙聽人行處,依稀似道歸家去。自疑自信還自慶,鏡明鏡聰堪作證。”(《鏡聽詞》)這就暗示了鏡聽之俗與女性尤其是閨中婦女間親密的關(guān)系。鏡聽之俗很有可能就起源于閨中婦女對于某些事物的占卜,此后這種行為才逐漸擴散開來,不僅占卜的對象日益擴大,不少男性也加入到了鏡聽之列,最后和民眾過年祈福占卜的心理相結(jié)合發(fā)展成了現(xiàn)在我們所見到的年俗。
鏡聽之俗在古代應(yīng)受到過不少民眾的歡迎,在著名的小說《聊齋志異》中就收錄有一篇名為《鏡聽》的短篇小說,描寫的是一戶普通人家有兩個兄弟,父母偏愛大哥,這就招致了弟弟媳婦的不滿,因此她于夜半行鏡聽之俗想以此占卜自己丈夫的前途,但只聽見“汝也涼涼去”一句,這令她十分困惑,未曾料到不久后的夏日,兩兄弟雙雙中舉,她正可拋開家務(wù)涼快去,這令她不禁感慨鏡聽如此靈驗。收錄于《賈子說林》中的另一件關(guān)于“鏡聽”的小說也明示了這種習俗有多么靈驗,有一女子行鏡聽之俗聞見有人說“樹邊兩人”,鏡子里照見的簪餌之數(shù)為五,她因此獲悉五日后將有兩人經(jīng)過,期至果然?;蛟S正是在這些故事的傳播渲染下,鏡聽之俗才會在古代民眾中如此受歡迎。
鏡聽之俗在當代人看來似乎有點荒誕不經(jīng),但究其實質(zhì),這種祈福占卜的行為折射出古人對于未來充滿希望的向往,自然不能一味以愚昧視之。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之間,賡續(xù)的不也正是這種充滿希望的向往嗎?歲暮天寒,爆竹聲聲,懷揣著希望沉沉睡去也是一件快事。
文并圖/葉國安 聶悅(浩然文史)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huán)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quán)所有:環(huán)球人物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