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車禍中逝世的文學院長“老葉”:愛學生就給他們上好課

2024-04-12 10:26:33來源:新京報客戶端作者:郭懿萌 郝哲琳
原標題:逝者丨校園車禍中逝世的文學院長“老葉”:愛學生就給他們上好課

昏迷了18天的葉君老師,再也不會醒來。

得知葉老師因車禍離世,不管是往屆還是現(xiàn)在的學生,在電話里聊起與老師的過往,都時斷時續(xù),夾帶著小聲抽泣。

在學生的記憶中,葉君是一個嚴謹治學的謙謙文人,也是個不吝夸獎的嚴師益友。從農村走出的他,相繼在黑龍江大學和廣西民族大學任教,并擔任廣西民族大學文學院院長,近20年鐘情研究蕭紅等鄉(xiāng)土作家,學術上頗有建樹,今年2月,剛剛獲得廣西文藝最高獎“銅鼓獎”。

然而就在3月22日“銅鼓獎”頒獎的當天上午,一場意外來臨:廣西民族大學文學院樓外,人越圍越多,地上只有碎玻璃——來自旁邊的校車。

120拉走了被撞倒昏迷的院長葉君,他的生命在昏迷中延續(xù)了18天。4月9日下午,葉君離世,終年53歲。

嚴師:厚厚的講義,工整的板書

上過葉君課的學生,無不知道他的嚴格。

葉君經常說,如果一個老師愛學生,就應該給他們上堂好課。所以他堅持自己的原則:不用多媒體,每節(jié)課拿厚厚一沓講義,手寫板書。

學生們記得,葉老師在課堂上經常會和大家有眼神互動,也會在課堂上點名怒斥玩手機不聽課的學生。

課上,他講先鋒文學、現(xiàn)實主義,談社會不公、女性困境。“女性一定要獨立,要清醒。”作為一個男學者,他經常站在女性立場看待問題。

在去廣西民族大學任教前,葉君在黑龍江大學文學院工作了13年,在這里,他教授中國當代文學、女性主義文學、蕭紅文學、鄉(xiāng)土文學等課程。

在他的課上,沒有標準答案。他鼓勵學生多發(fā)現(xiàn)問題,敢于質疑。

一位黑龍江大學的畢業(yè)生記得,他們曾被葉老師“恐嚇”了整整一學期:“我一眼能看出來你們看沒看過書。期末考試抄講義,看心情給60分;讀了作品,70分;有簡單想法,80分;做過一些研究有自己的見解,90分以上”。

后來大家才明白,葉老師的“威脅”,是為了在學術上引導學生們要跳出既定框架,培養(yǎng)自由思考的習慣。

那時候為了出國留學,這名學生險些退掉葉老師的課。等到而立之年,回想起自己看的劉震云、格非、余華、莫言、路遙、王安憶、張愛玲,她才了解葉老師為什么會“逼著”他們去看那些書:“他們都成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葉君雖然“逼著”學生們看書,但他也很清楚,能夠繼續(xù)學術或寫作道路的終究是少數(shù),所以很清楚明白地告訴學生,不要沉湎于文學的快感而丟失掉自我修煉,中文系的學生更應當培養(yǎng)自己的表達力與見地,掌握核心競爭力立足于社會。

葉君生前圖片。受訪者供圖

“老葉”:沒有架子的院長

2019年,葉君來到廣西民族大學后任文學院教授和院長。

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學生黃禹瀚,在追悼恩師的緬文中說,作為2020年入學的學生,算是在葉老師一路照拂下長大的孩子。

他沒有架子,和誰都會笑著打招呼。學生們很少喊他院長,大多直呼“葉君老師”甚至是“老葉”。

開畢業(yè)論文小組會,他會問學生最近是不是沒有好好吃飯,怎么變得這樣瘦。還會問有沒有找到工作,以后準備干什么。

在廣西民族大學,他把《呼蘭河傳》改編成話劇,在學院內選演員排練。

參與排練與演出的一名學生說,盡管葉老師非常忙碌,但是每天晚上都會盡量抽出時間到文綜樓1107室看排練,“永遠是笑瞇瞇地看著我們,葉老師也不止一次表達了非常感謝我們可以出演他的話劇,永遠的鼓勵式教育,夸我是個有靈性的孩子。”

在亦師亦友的相處模式中,“老葉”會糾正學生們的讀音,會和大家講蕭紅在文學史的地位,講他之前在黑龍江大學排練話劇的趣事,會告訴大家相聚在這里真的是緣分,也會在排練中和大家一起捧腹大笑,還會自費請全體參演人員喝奶茶、吃飯,不止一次說“你們辛苦了”。

參演學生說,他是個很隨和的人,很好相處,“現(xiàn)在回憶起來那間不大的1107室,真的承載了太多太多美好的回憶了”。

2022年12月正式演出那天,黃禹瀚來到學校那棟梁思成親手設計的大禮堂。過道、窗口擠滿了人,附屬小學、幼兒園的老師們帶隊觀演。臺上,“滾滾開水”潑向小團圓媳婦,演員厲聲凄哭,場內靜寂無聲;演員插科打諢,將悲劇付諸笑言,場下有人悄悄抹淚。

葉君坐在臺下,演出結束時,他緊張地搓著手問旁邊的學生,“你覺得演出怎么樣?精彩嗎?”

4月9日,淅淅瀝瀝的春雨過后,廣西民族大學校園道路上的點點白花瓣。受訪者供圖

學者:生于鄉(xiāng)土,也耕耘于鄉(xiāng)土文學

葉君是湖北浠水縣人,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著有《參與、守持與懷鄉(xiāng)──孫犁論》(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鄉(xiāng)土·農村·家園·荒野──論中國當代作家的鄉(xiāng)村想象(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從異鄉(xiāng)到異鄉(xiāng)──蕭紅傳》(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蕭紅圖傳》(廣東教育出版社2010)、《蕭紅與生命中的他們》(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等。曾榮獲蕭紅文學獎、黑龍江省社科優(yōu)秀獎二等獎2次。

在葉君的著作和研究中,他將很多視線都聚焦在了鄉(xiāng)村和家園,中國當代文學中的鄉(xiāng)土文學,似乎就是他的偏愛。

在一次訪談中,葉君道出了其中緣由:我是一個農民的兒子,在農村出生,在農村成長。鄉(xiāng)村生活給了我非常深刻的記憶,是我重要的人生經驗。描寫鄉(xiāng)村生活的小說,也是我讀得最多的文學作品。

也正是于此,葉君在做博士論文的時候,正式接觸到了蕭紅的作品,2006年定居哈爾濱后,讀到更多關于蕭紅生平的資料。“感到其形象與我此前的想象有巨大的差異。這激發(fā)了我的興趣,于是便著手蕭紅的傳記研究,一做就是十年。”葉君認為,研究蕭紅還真得回到黑龍江這塊土地上,時間短了也不行。要感受這塊土地對人的生養(yǎng),才能真正認知蕭紅是什么樣子。

4月9日,南寧下了淅淅瀝瀝的小雨,相思湖畔的校園道路上,落滿點點白色花瓣,也像極了北國的片片雪花。

“葉老師去找蕭紅女士了吧,他們會談呼蘭河、生死場和彼此的一生。”一位學生在朋友圈寫道。

責任編輯:高瑋怡
列表
文章排行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huán)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huán)球人物網(wǎng)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