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人”苗浩:從拋棄鐵飯碗到亞洲之光,一切只為熱愛

2024-06-14 10:49:37來源:澎湃新聞作者:胡杰 徐晗翀
原標題:專訪|“鐵人”苗浩:從拋棄鐵飯碗到亞洲之光,一切只為熱愛

苗浩出現(xiàn)在大眾視野,是在6月2日的IRONMAN德國漢堡鐵人三項歐錦賽上。沖線的最后瞬間,體力不支的苗浩摔倒在地,隨后爬著到達終點。

與沖線時的狼狽相比,結(jié)果足夠耀眼——在全程226公里的大鐵比賽中,苗浩以7小時58分04秒奪得全場季軍,成為首位打開8小時大關(guān)的亞洲人,也將個人大鐵最好成績一舉提高了20分鐘。

所謂“大鐵”比賽,是指包含了3.8公里公開水域游泳、180公里自行車與最后42.195公里馬拉松的鐵人三項賽事,堪稱人類身體極限的終極挑戰(zhàn)。

突破極限的同時,苗浩的這段視頻收獲近百萬點贊,讓更多人了解了鐵人三項。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專訪時,苗浩講述了一個關(guān)于自我追求與家庭平衡的故事,“7小時58分只是一個開始。”

德國漢堡,苗浩的巴音布魯克

苗浩用“極限”二字輕描淡寫、一筆帶過了沖線那一刻的摔倒。

但早在馬拉松賽的16公里處,他就到達了身體的極限,“當時我的眼睛是發(fā)黑的,臉和手都是麻的,注意力也沒辦法集中,我當時已經(jīng)沒辦法專注到跑步和比賽中了。”

支撐苗浩跑完剩余25公里的是一句在腦海里不斷盤旋的話,“教練告訴我有可能破8小時。”

還有就是電影《飛馳人生2》中主角張弛的那句擊中他內(nèi)心的臺詞,“我努力了無數(shù)次,但機會總存在于其中的一兩次。”

苗浩不止在一處采訪中提到過這句臺詞,而德國漢堡恰恰就是他的巴音布魯克,是挑戰(zhàn),也是福地。

一年前,苗浩就是在這片賽場上,以8小時19分12秒獲得全年齡組季軍,刷新個人最佳成績的同時,刷新中國大鐵紀錄。第二次踏上這片賽場,他多了幾分熟悉,也多了幾分自信,“這對我來說是個優(yōu)勢,我很熟悉它,所以我也和教練說把這場比賽定為自己上半年A級的賽事計劃。”

對于鮮少踏上相同賽場的鐵三運動員來說,這樣的選擇自然是有意為之。

去年9月的Ironman尼斯世錦賽,苗浩收獲35-39年齡組亞軍、全年齡組季軍,個人成績位列亞洲冠軍,但9小時09分59秒的成績卻讓他失望至極。

賽后,他和自己的教練說:“今年我們輸?shù)臇|西,明年我要贏回來。”

苗浩發(fā)現(xiàn)自己的自行車能力雖然在國內(nèi)水平不差,但與歐洲運動員相比“完全沒有還手的能力”,同時,游泳運動員出身的他下肢力量相對薄弱,跑步也是短板。

于是在冬訓期間,苗浩刻意增加了自己的騎車時長。為了提高下肢力量,以前從不去健身房做力量的他也開始了一周兩次的健身房專項訓練,其中包含一次負重、一次自重。

漫長的高強度訓練,“是壓力也是源動力”,而應對負面情緒,他的選擇也很簡單,“與其內(nèi)耗,不如把精力和體力放在訓練和提高上。”

賽前一晚,苗浩在微博上用“不問終點,全力以赴”概括了這一路的歷程,隨后也在賽場兌現(xiàn)了為數(shù)不多的機會。

從8小時19分12秒到7小時58分04秒,苗浩每一秒的提升都有跡可循。

訓練和家庭

自18歲接觸鐵人三項開始,今年是他入行的第18年?;蛟S體力不比當年,但時間和經(jīng)歷的錘煉,讓36歲的苗浩學會了在比賽中跟自己對話。

2018年,退役的苗浩坐了一個月的辦公室,這種失去了極限運動的平淡日常讓他無所適從,“我不喜歡這樣,我希望去做出一些事情,做出一些和別人不一樣的事情。”

于是他放棄了在北京的“鐵飯碗”,選擇繼續(xù)做一名鐵人三項運動員,原因則是簡單的三個字“還能練”,“我覺得這不是我的天花板,或者說我沒有到極限。”

那一年,八一體工大隊只有兩名運動員轉(zhuǎn)業(yè)后沒有要分配的工作,一個是苗浩,一個是索契冬奧會速度滑冰冠軍張虹。

于是,苗浩從鐵三專業(yè)運動員成為中國首位鐵三職業(yè)運動員。

從專業(yè)到職業(yè),看似只有一個字的不同,背后卻天差地別——如何安排訓練計劃、日常飲食,分配給家庭和訓練的時間如何平衡,甚至如何應對收支不平衡,一切都需要苗浩自己摸著石頭過河。

一天只有24個小時,如何將訓練和陪伴家人的時間安排好,對苗浩來說是一件“挺困難”的事,“因為之前沒有過,我也沒地方去取經(jīng)。”

沒有標準,沒有參考,總免不了挫折,“當時我也特別累,休息不好,訓練也不好。”另外,時年正逢苗浩兒子出生,一個三十多歲的人面臨房貸和育兒的雙重壓力。

訓練不能停,家人必須陪,錢也總得有。

“其實我所有的訓練都是以家人為起點,我要把他們先安排好。”苗浩在摸索中漸漸找到了以家人為“軸心”的訓練計劃。

周末,兒子不上學,愛人也不上班,苗浩就選擇凌晨4點起床,趁著家人睡覺的時候起床去跑步。訓練完成家人剛好也醒了,剩下的時間安排就可以和家人重疊。

除了早起“偷時間”,苗浩還會選擇“商量”的方式來平衡訓練和家庭。

“如果我在陪孩子,但我的訓練計劃還沒完成,我就會和我兒子商量。他覺得沒問題,就會按照我給他的計劃去做,我也能按照自己的訓練計劃走。”

苗浩五月底前往德國漢堡參賽的第二天,兒子就因發(fā)燒上吐下瀉,當時苗浩的愛人也因工作出差,只能將兒子托付給老人。

在此之前,苗浩與兒子已經(jīng)形成某種默契,只要不在身邊,兒子每天都會給苗浩打電話。但在漢堡備戰(zhàn)的四五天,他都沒有接到兒子的電話。直到苗浩完賽回家,兒子才把自己發(fā)燒卻不想打擾苗浩的事情說出來。

提到四歲半的苗面包(苗浩兒子昵稱),苗浩總是洋溢著幸福和小驕傲,“其實我很感謝我兒子,我兒子特別給力,像小太陽一樣,是動力,是底氣。”

以往,每當苗浩進行跑步訓練時,妻子就帶兒子騎著小電動車跟在苗浩身邊,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而在即將到來的澳洲凱恩斯IRONMAN70.3比賽,苗浩也將成為“后勤人員”,保障熱愛鐵三的妻子完成113公里的比賽。

“我是鐵人三項運動員,也是父親和丈夫。”多重身份讓苗浩致力于尋找平衡,也一直把“我還可以做得更好”掛在嘴邊。“做得更好”是期待,也是承諾。

是熱愛,是使命

打開8小時大關(guān)后,苗浩已經(jīng)把目光放在了今年夏威夷科納的世錦賽上。

“我已經(jīng)比了五場大鐵的比賽,五場全是第三名,我希望這幾個月能夠再突破一下。我的手表上是我在尼斯世錦賽的頒獎照片,我希望能夠把它換掉,換成拿冠軍的照片。成績的話,7小時58分只是一個開始,我相信會越來越好。”

36歲的苗浩沒有停下腳步的意思,“通過這項運動,我看到了自己的進步。三年時間我從最開始的8小時29分提高到現(xiàn)在的7小時58分,提高了31分鐘,這是一種成就感。”

為了這31分鐘的提升,苗浩始終把身體放在首位。每次訓練結(jié)束,他都會拿出相同的時間做恢復治療,休息時間,他會閱讀訓練相關(guān)的書籍,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體。

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對這項運動的熱愛也水漲船高,“我特別喜歡馬龍說過的一句話,只要心懷熱愛,永遠都是當打之年,我也一樣。”

說起鐵人三項運動的傳播和推廣,苗浩提到了“使命”二字,而這項運動在國內(nèi)的發(fā)展也讓他感到驚喜。

苗浩分享了他5月份在訓練營的故事,當主持人問到鐵人三項具體指什么時,底下的小朋友不僅能夠?qū)⒂斡?、騎車、跑步三個項目說出來,甚至能將鐵人三項具體的公里數(shù)報出來。

苗浩十分感慨:“因為放在以前,有人可能會回答,鐵人三項是游泳、標槍和鉛球。”

在賽事方面,苗浩也覺得比以前幸福太多,“以前國內(nèi)一年可能也就四五場比賽,現(xiàn)在幾乎每周都有一兩場比賽,有時候甚至到了比賽太多,運動員不夠用的趨勢。”

2021年,苗浩受邀擔任福建鐵人三項教練,帶領(lǐng)這支年輕的隊伍在2021年陜西全運會上拿到了混合團體接力項目亞軍。談及這段經(jīng)歷,苗浩覺得自己不僅是教練,也是榜樣,或者說“是一面鏡子”,“我要做到一個老師該做的,因為孩子們在看著你,我要給他們做個表率。”

此時的苗浩,又說起了德里克·菲茨杰拉德的故事。作為退役海軍陸戰(zhàn)隊員的德里克·菲茨杰拉德,在接連戰(zhàn)勝癌癥、心力衰竭后,成為第一個做過心臟移植手術(shù)并完成226公里大鐵比賽的運動員,他用別人的心臟完成了一次Ironman。

這個故事也帶給苗浩思考和鼓舞,“他們很積極很樂觀,并且會感染身邊的很多人。我現(xiàn)在要做的就是感染身邊更多的人”。

當談及未來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時,36歲的苗浩覺得自己可以“一直在這里”,希望通過自己的經(jīng)驗、經(jīng)歷乃至精神,幫助和鼓勵更多人了解認識并加入到鐵人三項中,去感受這項運動的魅力。

苗浩說:“也想告訴大家,其實生活中沒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只要你扛過去肯定會好起來。”(澎湃新聞記者 胡杰 實習生 徐晗翀)

責任編輯:邱小宸
關(guān)鍵詞: 苗浩
列表
文章排行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huán)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quán)所有:環(huán)球人物網(wǎng)

關(guān)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