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位于浙江臺州的神仙居景區(qū)不斷出圈。神仙居主峰大青崗海拔1271米,旅客游覽時需要走一條鑲嵌在懸崖峭壁上的“天路”——棧道。
而在這條棧道上,常常能看到在峭壁上憑繩索攀懸崖的“小黃人”,他們就是神仙居景區(qū)的清潔員,60歲的張婉貞和閨蜜李月香就是其中的成員。每天,她們都把自己吊下懸崖好幾趟……
60歲阿姨攀懸崖
只為一張廢紙巾
棧道上,李月香正牢牢拽著綁在棧道扶手上的繩頭。她戴著一頂粉色頭盔,上半身黃色工作服,下半身深藍色工褲,腰間掛著一個黃色防水垃圾袋。
路過的旅客好奇地圍了上來,目光沿著繃直的繩子向下,看到在峭壁上還有一位“小黃人”正憑繩索下降。下降約50米,“小黃人”在一片平坡上松開安全繩,撿起了一張廢紙巾,接著又沿著平坡前前后后走動,繼續(xù)搜尋“漏網(wǎng)之魚”。
“沒事沒事,就是看到垃圾下去撿,我們每天都要下去好幾趟。”在棧道上護繩的李月香一邊安慰大家,一邊打開垃圾袋給大家看:飲料罐、紙巾、一次性雨衣、包裝袋……“有些游客順手往下一扔,可能覺得沒關(guān)系……”
撿完垃圾后,崖底的“小黃人”將繩子纏進安全扣,兩腿交替在繩子上蹬,沒多久,她抓到了棧道扶手,雙手有些顫抖,跨腿緩緩翻過欄桿。
李月香阿姨介紹,這位“小黃人”叫張婉貞,是她的閨蜜,她們兩人都60歲了,退休后來到神仙居景區(qū)當起了清潔員。
是社區(qū)主任
也是公益救援員、懸崖清潔員
退休前,張婉貞是當?shù)厣鐓^(qū)的副主任,她和李月香都曾在一個名為“兩棲救援隊”的民間組織內(nèi)參與免費救援。“除了要上山清潔、救援,還要下江河撈人。”
△張婉貞吊下懸崖?lián)炖?/span>
張婉貞回憶,一個下雨的晚上,一支六十多人的戶外登山隊,從小道進到神仙居深山里,結(jié)果找不到路。山里夜間氣溫低,還有蛇,無法過夜,他們只能報警求助。接到消息后,張婉貞馬上換上救援服出發(fā),不到一個小時就找到了這支登山隊,將他們帶出了山。
白天是社區(qū)干部,晚上、周末則參加救援,還和閨蜜李月香一起到神仙居當清潔員,這就是張婉貞當時的生活常態(tài)。
△張婉貞(前排左一)和李月香(前排右一)曾參加水域搜救行動
“攀巖下去撿垃圾是要有山地救援證書的,那時候拿到這個證的人少,我們就周末來兼著做,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11年了。除了撿垃圾,還要去找游客掉下去的手機、無人機。”
四年前,神仙居景區(qū)規(guī)范化運營,招募一批懸崖清潔員,剛退休的張婉貞和李月香結(jié)伴上崗。除了下暴雨,她們每天都要不停地圍著神仙居轉(zhuǎn)上一圈又一圈。“崖底下不只有樹林,還有一些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在清潔的同時我們還要注意保護。”
△李月香(左)和張婉貞(右)
“干這個當然不是圖錢
要一直到不能干為止”
一開始家人不同意張婉貞當懸崖清潔員,認為又危險又累人,圖啥?張婉貞不會說漂亮話,只是回答說“干這個當然不是圖錢”。
前段時間,曾是特種兵的張婉貞丈夫陪戰(zhàn)友來神仙居游玩,走到臥龍橋,剛好碰上在崖邊升降的張婉貞。丈夫告訴戰(zhàn)友說:“你們看,這是我老婆。以前我還指導(dǎo)她攀降,現(xiàn)在她可比我厲害!”
△張婉貞爬繩上崖
11年前,張婉貞和李月香初來神仙居,每人每天在崖底能撿上六七袋垃圾。“垃圾袋差不多和那種三五十斤裝米的麻袋那么大,現(xiàn)在一天只有一兩袋了。”隨著神仙居景區(qū)不斷出圈,從原生態(tài)深山峭壁成為頗負盛名的旅游勝地,游客的數(shù)量在增加,但她們的工作量卻沒有變大。
旅客們都說,她們就是懸崖峭壁上的景區(qū)“美容師”,是她們每天行走于懸崖之上、棧道之間,用自己的辛勤與汗水,守護景區(qū)的純凈和美麗。
隨著“接班人”越來越多,景區(qū)的懸崖清潔員不再面臨招不到人的情況,但張婉貞和李月香還打算再干幾年。“干到不能干為止吧,最起碼5年起!”張婉貞笑著說。
△李月香(右)和張婉貞(左)綁繩索準備下崖
本文來源:央視新聞微信公眾號(ID:cctvnewscenter)綜合都市快報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huán)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quán)所有:環(huán)球人物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