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人物于敏

“兩彈一星”元勛于敏:愿將一生獻宏謀

2022-07-06 17:06:57來源:人民日報作者:李朝全

于敏(左一)和同事常鐵強(左二)、賀賢土(右一)討論工作。

圖片由于敏生前工作單位北京應用物理與計算數學研究所提供

于敏在欣賞京劇海報。

圖片由于敏生前工作單位北京應用物理與計算數學研究所提供

2019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前夕,著名核物理學家于敏被授予“共和國勛章”。就在被授予勛章前幾個月的1月16日,于敏溘然長逝,享年93歲。

于敏的科研生涯,始于著名物理學家錢三強任所長的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上世紀60年代初,錢三強找到已在原子核理論研究領域鉆研多年的于敏談話,安排他參與氫彈理論探索的任務。從那時起,于敏便轉入了絕密的國家科研工作,開始了隱姓埋名的28年奮斗生涯。

1967年6月,我國第一顆氫彈空投爆炸試驗成功。從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到第一顆氫彈爆炸,美國用了7年多,中國僅僅用了兩年零八個月。

此后,在一系列尖端的國防科技研究中,于敏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上世紀80年代以來,于敏率領團隊攻克了一個個技術難關,實現了一項項重要突破,為我國國防力量的壯大做出了突出貢獻。

回望于敏93年的人生,在科研工作之外,便是與家人的相處。從于敏與家人相處的點點滴滴中,我們似乎可以讀懂些什么……

新中國成立初期。當時已是一名小有成績的青年科學工作者的于敏,由于整日埋頭科研,一直沒有機會談戀愛。轉眼間就過了而立之年,家人都很操心他的終身大事。

于敏的姐姐于愫在天津工作。在其托管孩子的保育院里,有位端莊秀麗的姑娘讓她眼前一亮。那是孩子的保育員老師,名叫孫玉芹。

在姐姐的安排下,于敏和孫玉芹見了一面。雙方的感覺都很好,從此便確立了戀愛關系。一年后,他們走進了婚姻的殿堂。

1958年冬天,孫玉芹調入北京,進入于敏所在單位從事行政工作。

婚后,孫玉芹操持起了全部家務,無微不至地照顧著丈夫。于敏則一如既往地全身心投入科研工作中。

孫玉芹知道,丈夫從事的是很重要的科學研究。但是,她從不過問他的具體工作,只是默默地擔負起了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她明白,創(chuàng)造一個溫馨舒適的家庭環(huán)境,讓于敏不必為家務分心,就是對丈夫工作最大的支持。平時在家,也是孫玉芹一個人忙前忙后,于敏安安靜靜地工作。

幾年后,家里先后添了一女一兒。

那些年,于敏一家包括老母親在內的五口人,住在一套兩居室的房子里。房間里除了一張書桌外就是床,十分擁擠,人來回走動都有點困難。晚上,于敏回到家,女兒要用書桌做作業(yè),于敏只好把桌子讓給女兒,自己趴在床上去推導方程或者做計算。

孫玉芹心疼丈夫,擔心他勞累過度。于是,有時到了周末,她就硬拉著于敏,帶著孩子一起去逛公園,想讓他稍稍休息一下。但于敏總是沉浸在對問題的思考里,常常和妻兒不合拍。后來,再去逛公園的時候,于敏就干脆自個兒找個安靜的亭子,獨自坐在那里看書。

有一次,孫玉芹好不容易說服丈夫陪自己一起去逛百貨大樓。到了百貨大樓門口,于敏卻不愿意進去,說自己坐在門口等她。然而,等孫玉芹買好東西出來時,卻找不見于敏,她只好一個人先回家。到家后,還是沒看到于敏,孫玉芹就到所里辦公室去尋找,也找不見。

人到哪兒去了呢?孫玉芹有點生氣,又有點擔心。

一直等到天完全黑了,于敏才姍姍而歸。

孫玉芹問他:“你去哪兒了呢?我都找你半天了,找遍了單位和家里,也沒找到你。”

于敏這才回答說:“我突然想到了一個問題,便找了個安靜的地方去琢磨。沒想到天黑得這么快。”

孫玉芹又心疼,又無奈。

還有一次,于敏看見妻子實在太忙,感到很內疚,于是主動提出,要幫忙洗衣服,就是用盆往洗衣機里加水。

一盆、兩盆、三盆……他不停地往洗衣機里加水。“加了這么多盆水,怎么洗衣缸里的水還沒加夠呢?也沒見水漲上來???”于敏心里好生奇怪。

妻子也覺得納悶,走過來仔細查看。這才發(fā)現,洗衣機的排水閥門還開著,于敏完全忘掉了要先關上排水閥門,加進去的水全都流走了。

眼前的場景,讓孫玉芹真是又好氣又好笑……

兩人就這樣攜手走過了一輩子。

年逾古稀后,于敏開始有更多的時間待在家里,陪伴妻子。

2012年8月的一天,81歲的孫玉芹突然心臟病發(fā)作。孩子們趕緊送母親去醫(yī)院。于敏顫顫巍巍地跟在后面,目送著他們離去。

當天,孫玉芹就去世了。

這,對于于敏來說,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這么多年來,他早已習慣了妻子陪伴在身邊。從那時起,他似乎變得更加沉默寡言了,人一下子蒼老了許多。

對于妻子,于敏經常說:“我覺得我對不起她。我總是有許多愧疚。”

于敏一生都忙于科研工作,對子女的照料常常不夠,關心和培育也不夠。

在女兒于元和兒子于辛的成長過程中,于敏幾乎很少有時間陪伴。因此,孩子們對他的印象是一個永遠在忙碌的背影。

但是,媽媽卻一直叮囑他們:“爸爸在忙工作,不要去打擾他。”孩子們從小都很懂事,盡量不去影響爸爸的工作。

當于敏轉入研究氫彈之時,已經有了女兒。每當同事來家里討論工作,為了保密需要,于敏就讓妻子帶著女兒到外面去轉悠。這樣的習慣,以致孩子長到很大的時候,仍然一見生人就會躲起來。

于元上學后,父親一有同事來訪,于元就得帶著弟弟離開房間。

有一次,小于元站在門口,偷聽爸爸和叔叔們的談話,聽到爸爸時不時說到一個字“肉”。

孫玉芹看見了,趕緊把孩子拉開:“大人談事情,小孩子不要偷聽!”

沒成想,于元卻很開心。她興奮地告訴媽媽:“媽媽,爸爸說‘肉’,我們有肉吃了!”那時候生活很艱苦,對于普通百姓來說平時吃肉不多,因此孩子對“肉”這個字眼很敏感。

到了吃飯的時候,于元卻發(fā)現桌上并沒有肉。于是就問爸爸:“爸爸,您不是在說‘肉’嘛,為什么我們沒有肉吃呢?”

于敏愣了一下,隨即反應了過來,孩子說的一定是希臘字母ρ。

他笑了,告訴孩子:“我說的不是吃的肉,而是一個希臘字母。它表示的是物體的密度。體積相同的前提下,密度越大的物體越重。”

“我明白了!越重的物體,它的‘肉’當然就越重。”于元天真無邪地說。于敏和孫玉芹都被逗樂了。

由于和父親在一起的時間特別少,因此幾乎每一次,于辛都記得特別清楚。他最難忘的是有一回,讀小學時,全家人一道去頤和園游玩。那天,一家人沿著昆明湖畔的彩繪長廊緩緩地往前走??吹介L廊的梁棟上畫滿了圖畫,于元和于辛姐弟倆都很好奇。于敏仔細打量這些彩繪,一幅幅地給孩子們講解:這幅畫講的是“蘇武牧羊”的故事,那幅畫講的是“三顧茅廬”的故事,還有“岳母刺字”……

時隔多年,于辛回想起來那一天的經歷,仍歷歷在目。那時候的他多么希望,父親能夠有更多的時間陪伴自己啊!

在于辛的記憶中,父親經常出差,有時一出差就是兩三個月。在家里也多半都關在房間里,和叔叔們探討科研的問題。他知道,父親很有學問。

有一次,上物理課,老師講到電路圖這一章節(jié)。那時,對于復雜電路里的串聯(lián)和并聯(lián)究竟是怎么回事,于辛一直都弄不懂?;氐郊?,正好父親有時間,他就向父親請教。

于敏便在一張白紙上畫了一幅圖,給于辛講解起來。父親這樣一講,于辛一下子就明白了。從那以后,他對電路圖、接電線、動手做物理實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后來,老師教大家自己動手制作收音機。于辛對此特別感興趣。父親給他買來了磁鐵、線圈、電容器,然后指導他如何將這些器件組裝起來,如何通過調節(jié)電容調出聲音來。于辛自己動手,制作了一臺能夠收聽廣播的收音機,心里很得意。

直至今日,回憶起這些點點滴滴,于辛感到,父親確實很有本事,也很愛他和姐姐,只是父親的工作實在是太忙,因此不能抽出更多的時間陪伴他們。

母親去世后,為了照顧好父親的生活,于辛一家搬了過去,和父親住在了一起。

那時,于敏的臥室里,用的依舊是上世紀80年代的簡易鐵床、油漆剝落嚴重的老式寫字臺和書柜,還有一臺老舊的電視機。于敏生命中最后的時光,就是在這個無比簡樸的房間里度過的。

書柜里,有幾本于敏親自整理的手稿,那是為學生做學習研究參考用的。每一頁上,每一個字,一筆一畫都寫得工工整整。客廳里,一直懸掛著一幅書法——“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每天,于敏都按時早起。先打一打太極拳,做一做健身操。吃過早飯,看一些科技資料、電視新聞。接著看看書,寫寫材料。午飯后,要小睡一會兒。然后起來看看報紙和專業(yè)書籍。剩下的時間大都花在看資料、跟蹤國際最新科技進展上。同時,他依舊保持著對史書、古典文學和京劇的熱愛,會看《三國演義》《資治通鑒》《史記》《紅樓夢》等書籍,有時間還會聽聽京劇。

于確是于敏的堂弟,比于敏小26歲。雖然兄弟倆年齡懸殊,卻始終保持著手足深情。

新中國成立后,在天津老家,于敏的父親和叔叔兩家九口人一直吃住在一起??墒牵捎趦杉依先四昙o大了,沒有正式工作,家里孩子尚小,所以基本上沒有經濟來源。

1951年,于敏到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后,每月15日都會給天津的家人匯款。

剛開始工作時,于敏的工資并不高。等到1956年晉升為副研究員后,工資才高了一些,一個月180元。除了自己小家的日常開銷外,剩下的錢幾乎全都寄回天津。孫玉芹賢惠明理,對此毫無怨言。每次匯款,都是孫玉芹去郵局辦理。

有一次,已經過了每月預定的時間,匯款單還沒寄來。又過了一周,匯款單才寄到。后來,家里人才知道,那一次,于敏的工資丟了,只得想辦法把錢湊足了,才給家里匯過來。

這些匯回老家的款項,既是給老人的贍養(yǎng)費,也有全家人的生活費。于確和弟弟妹妹的學雜費,都是用哥哥寄來的錢付的。

1960年,于敏的父親去世后,他還繼續(xù)給老家寄錢。一直到1978年,于確的父親去世,在于確家人的再三堅持下,于敏和孫玉芹才停止了匯款。

在于確的記憶里,他只在春節(jié)期間偶爾見到過于敏。那時,年幼的于確特別盼著過年,因為堂哥于敏回家過年時,總會給他們帶來許多好吃、好玩的東西。

平日里,于敏則會給家人寫信。據于確統(tǒng)計,家里斷斷續(xù)續(xù)收到了于敏200多封家書。后來,這些家書都被家人珍藏在了一個專門的箱子里。

每一次收到于敏的書信,于確便會和家人一同湊在父親身邊,聽父親念信。于敏的信里從不談工作,全部是關心老人身體健康、孩子學習教育和健康成長的內容,鼓勵弟弟妹妹好好學習。

于確說:“哥哥謙虛謹慎的性格,對我們這些弟弟妹妹影響非常大。我們都以他為榜樣,心懷真誠、善良,努力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以前,于確只知道哥哥從事的是需要保密的工作,但哥哥究竟具體做什么工作,他一直都不清楚。直到1986年,他在電視上突然看到了于敏的名字,才知道原來哥哥做的事情這么重要!

新中國成立50周年前夕,于敏作為為研制“兩彈一星”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被表彰并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于確得知這個消息后,內心無比激動,倍感自豪。他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撥通了于敏家的電話,卻哽咽得說不出話來。電話那頭,于敏反而很平和。他說,自己為國家做點兒事是應該的。

還有一回,于確在報紙上看到關于于敏的報道,便給于敏寫信,大意是想和那位記者聯(lián)系一下,聊聊哥哥孝敬老人的事。然而,于敏卻回信說,國家弘揚的是“兩彈一星”精神,不要宣傳自家私事。

2006年,于確到北京探望于敏。提到叔父時,于敏流淚了。這是于確平生第一次看到哥哥落淚。于敏愧疚地對于確說:“真對不起叔父,沒能在他彌留之際見上一面。”

隨著年紀漸長,于敏的身體狀況也成了于確心中的牽掛。2018年底,于敏入選“改革先鋒”。當于確得知哥哥身體不好,住進了醫(yī)院,非常擔心。“他為了國家強盛,兢兢業(yè)業(yè),是為國家盡了忠;27年匯款贍養(yǎng)老人,是盡了孝。哥哥是這世上忠孝兩全的人!”于確這樣評價堂兄于敏。

在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之后,73歲的于敏曾寫了一首七言《抒懷》,總結了自己沉默而又壯麗的一生。其中有這樣的詩句:“身為一葉無輕重”“愿將一生獻宏謀”!

這,正是這位杰出科學家,對祖國、對人民的真情告白!

責任編輯:馮小玨
聲明: 版權作品,未經《環(huán)球人物》書面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列表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huán)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huán)球人物網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