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身體里,約有37兆2000億個各種各樣的細胞,每時每刻都在充滿活力地工作,支撐起這具身體的生機。當身體變成一個工作世界,當細胞都變成了上班族,會發(fā)展出怎樣的故事?風靡全球的日本漫畫《工作細胞》可以給出答案。
《工作細胞》故事的主角正是人體內(nèi)的各種細胞。今年2月,根據(jù)漫畫改編的動畫片登陸央視電影頻道,掀起一波追劇熱潮。剛播完不久,劇場版《工作細胞:細胞大作戰(zhàn)》又被宣布引進,將于4月在國內(nèi)影院上映,引來粉絲一片歡呼聲。這部講述“身體里的故事”的動漫何以如此受追捧?離不開背后的創(chuàng)作者,一位活力滿滿的90后女孩——清水茜。
清水茜生于1994年,創(chuàng)作《工作細胞》純屬偶然。2013年,她在漫畫專門學校學習畫畫。一天,苦于復習細胞知識的妹妹,提議她把枯燥課本知識畫成擬人漫畫,以方便記憶。于是,清水茜查閱資料,學習細胞知識,最終完成畢業(yè)作品——漫畫《細胞的故事》。2014年,憑借這一作品,清水茜摘得“月刊少年天狼星新人賞”。第二年,她以《工作細胞》為題,開始在《月刊少年天狼星》上連載漫畫。
清水茜
漫畫中,身體是一座繁忙“大都市”,肺部是機場大廳,鼻腔是長長的溫泉酒店。細胞們各司其職,忙碌而充實:主人公紅細胞,一個冒失上進的職場菜鳥女孩,頂著紅色郵差帽,如快遞員般穿梭于身體內(nèi)部;消滅細菌、病毒以及變異細胞的白細胞,是一個外冷內(nèi)熱的“警察”小哥哥,身著白衣,沉默寡言,偶爾有點兒天然呆;巨噬細胞是溫柔優(yōu)雅的御姐,一旦投入戰(zhàn)斗便手握大刀殺傷力十足;癌細胞則是個反叛少年……一個個原本名字拗口、形象抽象的細胞,都變成真實可感的人物角色。
日本漫畫《工作細胞》。
除了科普知識,《工作細胞》的故事也充滿戲劇性。“盡量避免設(shè)計能讓人猜得到年齡和性別的特定疾病,每一場戰(zhàn)爭都與你息息相關(guān),讓個體感同身受。”清水茜說。在她的筆下,每一個小意外,都可能在人體內(nèi)上演災難大片。比如一次擦傷,留下的是“世界大戰(zhàn)級別的轟炸痕跡”:皮膚出現(xiàn)傷口,開始流血,大量細菌、病毒趁機一窩蜂沖進去,于是白細胞打頭陣,淋巴球軍隊做主力,單核細胞和巨噬細胞從旁支援,血小板制造“血痂”堵住傷口……眾細胞分工合作,打響“反侵略戰(zhàn)爭”。“看著他們戰(zhàn)斗、犧牲,即使身處險境也鼓起勇氣完成自己的職責,真令人振奮!”“原來我身體里的細胞都在這么努力地工作,為我操心呢!”連載不久,《工作細胞》就在日本引起關(guān)注,收獲一大批粉絲,后來還成功進入日本生物教學課堂,獲得醫(yī)學專業(yè)人士稱贊。
為確保漫畫質(zhì)量,清水茜更新速度很慢。今年1月26日,《新冠肺炎(后篇)》刊登,算是給作品畫上句號。這最后一話,緣起于疫情開始時讀者的留言,故事情節(jié)緊密貼合當下,既讓人感受到《工作細胞》是一部活著的作品,也給疫情籠罩下有些灰暗的生活帶來了活力。而這也是清水茜創(chuàng)作漫畫的初衷之一——當我們感到頹廢、沮喪、無精打采時,想想那些可愛的細胞吧,“只要能讓大家了解這些細胞的魅力,也就沒有什么遺憾了”。(劉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