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現任的哈馬斯最高領導人
哈尼亞的選擇余地似乎越來越窄
當地時間4月20日,土耳其總統(tǒng)埃爾多安在伊斯坦布爾會見了來訪的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政治局領導人哈尼亞。在長達數小時的會談中,埃爾多安呼吁加沙戰(zhàn)爭盡快?;鸷桶屠账固箖炔恳M快實現團結,強調了土耳其對巴勒斯坦正義事業(yè)的堅定支持。埃爾多安還特別談到,不能讓以色列-伊朗沖突分散了對加沙的注意力,建立獨立巴勒斯坦國是實現中東和平的關鍵,土耳其會為之繼續(xù)努力。
雖然埃爾多安的表態(tài)相當積極,但是哈尼亞和哈馬斯如今正面臨著“至暗時刻”是不言而喻的。在以色列的猛烈攻勢下,哈馬斯的大部分軍事力量已經被摧毀,加沙也正處于以色列攻打南部重鎮(zhèn)拉法的緊要關口。包括三個兒子在內,哈尼亞的多名家人也在以色列的轟炸中身亡。
另一方面,以色列和哈馬斯關于停火和釋放人質的談判仍然沒能取得明顯進展。作為2012年以來哈馬斯總部的所在國,卡塔爾近期與美國互動頻繁,甚至有媒體報道說哈馬斯正在被迫考慮把其總部搬離卡塔爾。
目前,以色列仍然在堅定不移地執(zhí)行對加沙的三大作戰(zhàn)目標,即徹底摧毀哈馬斯,帶回所有人質,加沙去軍事化成為對以色列無威脅之地。就在21日的電視講話中,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暗示,因為人質獲釋談判沒有進展,以色列國防軍將很快會在南部城市拉法發(fā)動軍事行動。已經聚集了加沙一半人口的拉法一旦陷入戰(zhàn)火,大量的平民傷亡和人道主義危機的加劇在所難免。當然,哈馬斯也將被進一步摧毀乃至覆滅。
面對如此艱難時刻和極度困境,雖然有埃爾多安的積極表態(tài),但到底是斷臂求生還是坐以待斃,哈馬斯也不得不盡快作出抉擇。畢竟,外部支持力量能否發(fā)揮作用,更取決于自身策略是否得當。作為現任的哈馬斯最高領導人,哈尼亞的選擇余地似乎越來越窄。
前總理主政加沙
2006年1月,也就是以色列沙龍政府單方面取締加沙定居點并完全撤出猶太定居者四個月后,在一場有美國和歐盟在內的國際觀察員在場的巴勒斯坦立法委員會選舉中,倡導廉潔政府和高效行政的哈馬斯戰(zhàn)勝了腐敗丑聞纏身、對以色列政策也沒能取得成功的巴勒斯坦第一大政治派別法塔赫,贏得了132個席位中的74個,法塔赫僅贏得45席。在這場選舉中,哈馬斯贏得組建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政府的資格。2006年3月29日,由伊斯梅爾·哈尼亞擔任總理的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政府宣誓就職。這位哈尼亞,就是現任的哈馬斯政治局領導人。
雖然哈馬斯贏得了選舉的勝利,但是國際社會對它卻認識不一。哈馬斯是在1987年巴勒斯坦反抗以色列占領的大起義爆發(fā)后不久誕生的,謝赫·艾哈邁德·亞辛是其精神領袖。新成立的哈馬斯認為自己是穆斯林兄弟會的巴勒斯坦分支,認為對以色列的圣戰(zhàn)是解決巴勒斯坦問題的唯一方式,不承認以色列存在的合法性,而且認可針對以色列平民的暴力攻擊。1991年,強調軍事斗爭的哈馬斯組建了具有相當獨立性的軍事部門卡桑旅。對于1991年開啟的巴以和平進程,哈馬斯持反對態(tài)度,也不認可巴解組織領導人阿拉法特和以色列達成的《奧斯陸協議》。
但即便是亞辛,他也多次表示,他和哈馬斯反對的不是猶太人,而是猶太人對巴勒斯坦的占領。亞辛等哈馬斯領導人在不同場合的言論存在一些矛盾性,哈馬斯的反以行為也有多重表現,各國都可以從中找到自己評價哈馬斯所需要的證據,因此國際社會對哈馬斯身份的界定有分歧,有的認為它是恐怖組織,有的認為它是抵抗力量。
在2006年贏得立法委員會選舉的時候,哈馬斯已經被以色列、美國、加拿大和歐盟等認定為恐怖組織,因此這次選舉結果遭到它們的質疑甚至是否定。由聯合國、美國、歐盟和俄羅斯組成的中東問題四方也表示,除非哈馬斯承認以色列的生存權、放棄暴力并接受包括《奧斯陸協議》在內的多項巴以之間達成的協議的有效性,否則它們不會與哈馬斯政府打交道。但是哈馬斯對此加以拒絕。之后以色列和美國等對巴勒斯坦哈尼亞新政府實施了制裁。與此同時,因為哈馬斯和埃及“非法組織”穆斯林兄弟會的密切聯系,當時處于穆巴拉克執(zhí)政時期的埃及政府對哈馬斯也持反對態(tài)度。
除了這些外部反對者外,哈尼亞新政府還面臨法塔赫的挑戰(zhàn)。作為巴勒斯坦的第一政治力量和長期的政治主導者,本次選舉的失利以及它與哈馬斯久已存在的意見分歧,導致法塔赫對巴勒斯坦新政府不予配合,這使得哈尼亞新政府根本無法有效運行。哈尼亞新政府的一些改革計劃還觸及到法塔赫的切身利益,雙方很快就爆發(fā)了公開沖突甚至軍事戰(zhàn)斗。2007年6月,哈馬斯將加沙的法塔赫力量驅逐出去,巴勒斯坦總統(tǒng)阿巴斯隨之宣布解散哈尼亞政府,并將哈馬斯稱為“非法組織”。此后,哈馬斯主政加沙至今,巴勒斯坦的兩大政治派別也一直處于分裂狀態(tài)。
未能奏效的“溫和化努力”
主政加沙后,哈馬斯仍然堅持對以色列的暴力斗爭,雙方在2008~2009、2012、2014、2019、2021年都發(fā)生過軍事沖突或戰(zhàn)爭。2023年10月7日爆發(fā)的哈馬斯和以色列的戰(zhàn)爭則仍在進行中。2007年以來,以色列一直對加沙執(zhí)行全面封鎖政策。因為加沙與埃及接壤,因此如果沒有埃及的積極配合,單靠以色列是無法完成對加沙封鎖的。不過,由于哈馬斯與穆斯林兄弟會千絲萬縷的關系,因此埃及常常配合以色列對加沙的封鎖。
身處加沙的哈馬斯獲得了卡塔爾等波斯灣阿拉伯國家、伊朗和土耳其等國的資助和支持。過半的加沙居民被聯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和工程處登記為難民,聯合國對這個群體的援助也一直沒有間斷。此外,加沙也獲得一些宗教收入、僑匯和私人捐贈。但是由于頻繁遭受以色列的軍事打擊與破壞以及哈馬斯在對抗以色列上的高投入,再加上以色列和埃及的嚴密封鎖,加沙的經濟發(fā)展相當糟糕。
2017年5月,哈尼亞被哈馬斯選為該組織新的政治領導人,成為該組織事實上的最高領導者。此后,哈馬斯對自己的主張進行了一些修改,比如進一步澄清自己的斗爭不是針對猶太人,而是針對猶太復國主義者,也暗示可以接受以1967年戰(zhàn)爭前的邊界建立巴勒斯坦國。哈馬斯還努力劃清自己與埃及穆斯林兄弟會的界限,認為自己是獨立運動而不是穆斯林兄弟會的分支。因為這些朝著溫和化方向的努力,哈尼亞被認為是哈馬斯內部的溫和力量。
盡管如此,巴勒斯坦問題的長期懸而未決以及該問題被日益邊緣化的現實,以色列對巴勒斯坦政策的持續(xù)強硬,哈馬斯與法塔赫的內部競爭,以及一些國際支持力量變化的影響,還是導致2023年10月7日加沙武裝對以色列發(fā)動突然襲擊,并導致又一輪哈馬斯與以色列戰(zhàn)爭的爆發(fā)。
“斷臂求生”?
哈馬斯能夠在加沙發(fā)展和存在了這么久,有以色列特別是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包庇的因素,希望用它來制衡法塔赫。2012年,哈馬斯總部落戶卡塔爾首都多哈,也是在美國支持下實現的。但是,去年10月7日的“阿克薩洪水”襲擊發(fā)生之后,以色列特別是內塔尼亞胡對哈馬斯本來就存在很大爭議的包庇,美國對哈馬斯本就不多的認可,都已經煙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它們要徹底摧毀哈馬斯(的軍事力量)的決心。
4月20日,美國眾議院通過總額高達950億美元的對外援助法案,其中給以色列的約263.8億美元。盡管美以特殊關系正在遭受日益增多的批評,但是,迄今華盛頓對以色列這個國家的支持仍然是毋庸置疑的。在這樣的形勢下,哈尼亞領導的哈馬斯正站在懸崖邊上。
在過去半年中,美國和世界各地出現非常多的支持巴勒斯坦人的言論和集會,這是一個事實,但是即使是那些對巴勒斯坦的支持行為,也并不一定是對哈馬斯的認同。
去年10月7日哈馬斯在以色列境內進行無差別殺害并抓獲包括第三國人士在內的200多人為人質時,哈馬斯如今遭遇的極端困境基本就已經注定?,F在,是斷臂求生還是坐以待斃,哈尼亞和他領導的哈馬斯都要盡快作出選擇。
(作者系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教授)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huán)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huán)球人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