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年”是一種傳承。
……
在這個吃穿不愁,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美好時代,又一個兔年來臨。
童年時居住在背靠烏拉山、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的哈達瑪爾村,那是物質(zhì)匱乏的年代,缺吃少穿,置辦過年的食物、衣服,確實不是一件容易事兒。過年常被當作年關(guān)。過年如過關(guān)呀!關(guān)是關(guān)卡,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開,年關(guān)里裝滿了苦澀和憂愁。如何排遣這種憂愁?臘月里熬煎得沒法,干脆上集逛畫,大概不失為一種麻醉自己的好辦法。
記憶中的木版年畫,確實是那個年代靚麗年景的最好裝飾品。孩提時代跟著父親上集看畫的情形,我至今記憶猶新。此時的家鄉(xiāng)寒凝大地、冰封雪裹,而我一旦走出崎嶇不平的山路走進新華書店、供銷社,立于年畫前,即刻便回到草木崢嶸的時節(jié)。一幅幅圖畫把四季風光回放在眼前。你看那四條屏,牡丹嬌艷出春天,蓮花爆開出盛夏,菊花散發(fā)著秋天的芳香,更為罕見的是梅花,迎著紛飛的瑞雪竟凌寒開放,真令人向往。更別說那畫上還有英姿勃發(fā)的人物:巾幗英雄有紅娘子、花木蘭、穆桂英、梁紅玉,看得眼熱心跳;威武豪杰有李廣、衛(wèi)青、霍去病、關(guān)云長、岳飛,看得熱血澎湃……
以方寸容萬有,以尺壁攝萬象,以木版畫解世界,理盡時代風俗,情系時代歲月。年畫最早始于古代的“門神畫”。據(jù)東漢《荊楚歲時記》記載:“歲旦,繪二神貼戶左右,左神荼,右郁壘,俗謂之門神。”漢代春節(jié)就有在門上畫門神的習(xí)俗。到了唐末,在印刷技術(shù)發(fā)展的推動下,促進了年畫的繪制、生產(chǎn)、銷售,形式也越來越多樣,有門神畫、中堂畫、四條屏、福字斗方等等。每逢過年,家家的大門上都要張貼門神。門神乃唐朝大將秦瓊與尉遲恭。據(jù)傳李世民得罪了變?yōu)閰柟淼臎芎育埻?,夜夜遭驚擾,做噩夢,無法正常睡覺。二位大將守候在門口,他才能安然成眠、酣然入夢,而他的貼身愛將卻徹夜難眠,實在于心不安。于是,他換了個招數(shù),請畫師繪出愛將的威武形象,張貼于門扉驅(qū)除鬼魅。秦瓊與尉遲恭的畫像自此流傳開去,成為千家萬戶敬畏的門神。門神的作用恰如一副楹聯(lián)所寫:“惡當門外鬼,善保宅內(nèi)人。”這與《朱子治家格言》中的“既昏便息,關(guān)鎖門戶”是一個意思,意在提醒謹守家門,確保安全,可見,古代先祖早把安全放在了居家過日子的第一位。更能體現(xiàn)安全意識的是,各家屋里的煙囪上都要張貼一只大紅公雞。此是為何?說來要追溯到更早的上古時期。那時處于國中之國的唐國,得到一只重明鳥,大臣們都想把它留在宮中,賢明的君王帝堯卻執(zhí)意放歸民間。為何會因一只鳥見解不同?原因是這鳥可以搏擊魑魅魍魎。王嘉在《拾遺記》中記載了這事,破譯了這事。重明鳥并不神秘,就是后來司空見慣的喔喔叫的大紅公雞。大紅公雞真能搏擊魑魅魍魎嗎?不見得,卻也不可小覷。它不能搏擊豺狼虎豹,卻能夠降服蝎子、蜈蚣之類的五毒。在那時這作用確實不小,試想古人多在山洞居住,陰冷潮濕,五毒隨時都可能鉆進去傷害人身,大紅公雞見一個,吃一個,豈不是非??煽康陌踩l(wèi)士!門口有警衛(wèi),屋里有保安,幸福生活就有了基本保證。
元明之后,形成了天津楊柳青、山東濰縣、江蘇桃花塢三大年畫產(chǎn)地。
清代年畫發(fā)展到了高峰,從最初驅(qū)邪避天的門神畫,漸漸地增加了吉祥如意,多子多壽,仕女娃娃一類的題材,從而具有了表達在新一年中美好意愿的功能。民間對年畫有著多種稱謂:宋朝叫“紙畫”,明朝叫“畫貼”,清朝叫“畫片”。直至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李光庭在他所著的《鄉(xiāng)言解頤》中“年畫”一條說:“掃舍之后,便貼年畫,稚子之戲耳。然如《孝順圖》《莊稼忙》,令小兒看之,為之解說,未嘗非養(yǎng)正之一端也。”我國年畫,歷史悠久,但在此之前,我國繪畫史論著作中不見“年畫”一詞。
清末,北京《京話日報》的彭羿仲(貽孫)在報上提倡年畫改良。天津楊柳青齊健隆畫店受彭羿仲的影響,刻印了一些宣傳《滿漢平等》《女子求學(xué)》的新畫樣,并刻上了“請看看吧,齊健隆推出了改良的年畫咧”的文字,首先在畫上使用了“年畫”一詞。民國二年(1913年),直隸巡按使公署天津教育司又出版了一些《破除迷信》《程門立雪》等石刻印畫,印有“改良年畫”的圖章。由此,“年畫”一詞遂被沿襲下來了。
清末“秦西石印”技術(shù)傳入中國,特別是后來膠印年畫的迅速崛起,使我國年畫達到了一個繁榮昌盛的局面。中國年畫看起來比較夸張,色彩鮮明,線條明快,色調(diào)反差很大,它的內(nèi)容是現(xiàn)實的,但又是超越現(xiàn)實的,內(nèi)容題材非常廣泛,從早期的自然崇拜逐漸發(fā)展為以表現(xiàn)驅(qū)邪納祥、歡樂喜慶、傳說故事、節(jié)日風俗。無論是題材內(nèi)容、刻印技術(shù),還是藝術(shù)風格,都具有自己鮮明的特色。它不僅對民間美術(shù)的其他門類曾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而且與其他繪畫形成相互融合成為一種成熟的畫種,具有雅俗共賞的特點。對于年畫的記憶,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席鐵凝這樣寫道:“每逢春節(jié),最先給家鄉(xiāng)帶來歡樂氣氛的便是武強年畫。年畫在這里鋪天蓋地,爭奇斗艷,直至每一個村子里每一戶有購買力的人家對年畫的需求達到飽和為止。少了年畫,這些黃土平原的年節(jié),會變得多么難耐和凋零。”可見,千百年來,年畫一直是舊歷春節(jié)必不可少的一樣?xùn)|西,影響著千家萬戶的生活。
《芥子園畫傳》里有一段趙孟頫的畫論:“作畫貴有古意,若無古意,雖工無益。今人但知用筆纖細。傅色淡艷,便自謂能手,殊不知,古意既虧,百病恒生,豈可觀也?”他感嘆的仍是對傳統(tǒng)書畫優(yōu)長的漠視。在楊柳青年畫面前,我們對特異獨出的古畫之美的虧欠有了補償,這是楊柳青年畫的莫大功績。
二
楊柳青年畫,還長于以繪畫圖解民俗,包括圖解年節(jié),圖解生活場景,圖解人的愿景,圖解曾經(jīng)的器具,服飾,圖解歷史故事,圖解戲劇場面和人物,不啻為一種圖畫資料,畫中描繪的時空,讓不同時代的人都能感到新鮮有趣。圖解年節(jié),有不同版本的《大過新年》,展示家族團聚,祥和歡樂。圖解生活場景,有《十美放風箏》《琴棋書畫》《耿直全圖》等。圖解愿景,幾乎所有的題材都是祝福頌吉的,如《金玉滿堂》《天官賜?!贰段骞蓉S登》《平安富貴》,等等。圖解器具服飾,有門神的盔甲、燈仗,有仕女、童子的裝束等,式樣繁復(fù),且極盡精細、華麗。圖解歷史故事,《孟母斷機》《文王愛蓮》《文姬歸漢》等都是。戲劇場面和人物的題材形成系列,舞臺上演繹的,畫幅無所不有。而且其所勾畫的人物形態(tài),夸張了形體的動作力度,展示另類神采,這一切都顯現(xiàn)了年畫民間藝人獨特的塑造智慧。
《連年有余》是天津楊柳青年畫的典型代表。一個盼望過上富裕生活的人類愿景,借用了蓮花、金魚和旺盛生命的娃娃,來啟發(fā)人們的聯(lián)想。諧音頌吉,這是漢語獨特的民俗,是中華民族的獨特文化。畫上的娃娃,十分可愛,其面孔飾粉涂朱,依樣戲劇閨門旦角的臉妝。蓮花蓮蓬,花與果實并存。金魚凸起的眼睛,舒展的魚尾,生機盎然,極盡美化。超真實,富理想,別具一種格調(diào)。楊柳青年畫獨特的根本,在于它宗屬中國畫迥異于西洋畫的表現(xiàn)方法——墨線勾勒。物體形象均用線條表現(xiàn),即使是沒有色彩的白描,也能造型有余。色彩只不過是線條勾勒形象的補充和加強。《連年有余》中,娃娃、金魚、蓮花,人物的五官、金魚的尾筋,荷葉的葉脈,無不是用線條勾出。講求線條勾勒的繪畫,源于中國文化的歷史傳承,和書畫工具的特質(zhì)而造就。著名紅學(xué)家周汝昌先生是從天津走出去的學(xué)術(shù)大師。先生曾論述說,中國毛筆的出現(xiàn)是人類文化史上的一項極了不起的創(chuàng)造。他說,如對毛筆的特點不明,意義不曉,用法不講,是產(chǎn)生不出夠品格的書法與繪畫的。用毛筆這種“柔翰”來書寫,生出了一種奇妙的筆觸或線條的變化,由此方有“八法”的書法原理。
先生生前對古鎮(zhèn)楊柳青情有獨鐘,他喜歡楊柳青的風,喜歡楊柳青的水,喜歡楊柳青的樹,喜歡楊柳青的畫,還喜歡那勤勞樸實的御河人家。先生曾作詩贊美楊柳青年畫:“楊柳青青似畫中,家家繡女竟衣紅。丹青百幅千般景,都在新年壁上逢。”為什么楊柳青年畫這么討人喜愛!先生給出了他心中的答案。他說:“楊柳青年畫是天地間一股靈秀之氣、恰就聚在天津楊柳青。產(chǎn)生了那種極其精美的中華獨有的藝術(shù)。楊柳青年畫吸引我的不是現(xiàn)象,而是它撲面而來的靈秀氣,這在別處是找不到的。”先生喜歡年畫,還專門為楊柳青木版年畫節(jié)賦詩四首:“柳青年畫照律門,史跡東京溯夢痕。
驅(qū)向燕山百工技,丹青雕刻落金村。古鎮(zhèn)風光富棗梨,千株好木最珍奇。雕成萬象丹青美,長駐人間話語詩。年畫何書議論精,太君劉姥坐橋亭。大觀誰賦芳園號,艮岳修來已半成。”
楊柳青年畫還有一個特殊之處,就是畫面蓬滿,不留飛白,不管是人物全身,還是背景襯托,畫家極力鋪陳,遍體紋飾圖案,給人無以復(fù)加的豐滿之感。即便無需背景的畫,也要印于彩紙。繁華,富麗,熱烈,絕無疏淡貧乏,就因為這畫是參加人間過年的,它是年畫呀!
“奧密克戎,今兒給你拿拿龍!”前不久,由天津楊柳青畫社在社交媒體上發(fā)布的戴著口罩、腳踩病毒的抗疫鐘馗年畫,將傳統(tǒng)年畫與抗疫時事巧妙結(jié)合,剛一亮相就刷了屏。這幅抗疫年畫《鐘馗給你拿拿龍》由楊柳青畫社的傳承人王艷創(chuàng)作。“我們也想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讓年畫發(fā)聲,為奮戰(zhàn)在一線的防疫工作人員與志愿者鼓勁,愿早日打贏這場防疫硬仗。”王艷這樣解讀自己的創(chuàng)作初衷和創(chuàng)作理念,“傳統(tǒng)年畫中的鐘馗形象有迎福納祥、新福除邪的吉祥寓意。這次的作品在原作構(gòu)圖的基礎(chǔ)上,增加了抗疫元素,鐘馗戴上了防護口罩提醒大家要時刻做好個人防護;鐘馗把病毒踩在腳下,則表達了我們戰(zhàn)‘疫’必勝的決心。”為了展現(xiàn)天津人的風趣幽默和面對疫情時的積極樂觀精神,在文字上畫作采用了天津方言。王艷說,比如畫面中的“neng 它”,比普通話“消滅它”,更貼近天津老百姓的生活;‘拿拿龍’就更有咱們天津語言特色了。
以木版年畫為代表的農(nóng)耕文明時期的文化,是千百年來中華民族歷史發(fā)展的實踐總結(jié),是中華兒女對漁樵耕讀生活信仰的展示并傳承至今的一種文化資源形態(tài)。其所體現(xiàn)的文化思想正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精髓,所傳承蘊含的優(yōu)秀文化品格和思想精華正是體現(xiàn)在木版年畫的題材內(nèi)容中。民俗風情、歷史故事、教傳事跡、喜劇說唱、歲時節(jié)日、祭祖敬神禮儀、文明道德行為、愛國抗敵精神等等,無不涉獵。它匯集了繪畫、刻板、著色、手繪、印刷等多種技藝,充分顯現(xiàn)出中華民族的精神內(nèi)涵和生活歷程的遺跡,從中可以窺見中國人生活歷史的軌跡和智慧的結(jié)晶。
愿新年的木版年畫喚起曾經(jīng)溫馨、愉悅的記憶,用它恒久的美麗向我們久久地、久久地絮語。(賀志宏)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huán)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quán)所有:環(huán)球人物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