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被刑拘,女兒花500萬元想“撈人”被騙,2人被判刑

2024-04-10 16:14:14來源:人民法院報

 

父母因涉嫌刑事犯罪

被公安機關拘留,

心急如焚的女兒

卻想靠“硬關系”

把人“撈”出來。

花錢就能從局子里“撈”人,

如此神通廣大,

究竟是“大人物”

還是“大騙局”

......

自稱有“硬關系”,花500萬能從局里“撈”人

小李的父母因涉嫌刑事犯罪被公安機關拘留,為了把父母“撈出來”,小李經(jīng)朋友介紹認識了吉某,吉某自稱有硬關系,并以“案情復雜”“疏通關系”“取保候?qū)徑?rdquo;等理由先后向小李索取“活動經(jīng)費”500萬元,承諾只要錢到位人就能放出來。

然而,吉某并不認識什么“大人物”,在收到小李的錢款后,她找到王某,并按王某要求支付288萬元,其余款項截留。王某聯(lián)系陳某等人,花費86萬元作為活動經(jīng)費及取保候?qū)彵WC金等,其余錢款用于個人消費。

一個月后,小李的父親因為不符合逮捕條件被取保候?qū)?,母親則被批準逮捕并移送審查起訴,此時,小李仍然相信吉某可以把她的母親“撈”出來。直到二審小李的母親被判有期徒刑12年,她才發(fā)覺被騙,多次聯(lián)系吉某要求退款無果后,小李最終向警方報了案。

法院:行為構(gòu)成詐騙罪,違法所得上繳國庫

一審法院經(jīng)審理后認為,被告人吉某、王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數(shù)額特別巨大,二被告人的行為構(gòu)成詐騙罪,且構(gòu)成共同犯罪,故以詐騙罪分別判處吉某、王某有期徒刑十三年六個月及十二年,每人并處罰金人民幣五十萬元。

同時,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六十四條規(guī)定,“犯罪分子違法所得的一切財物,應當予以追繳或者責令退賠;對被害人的合法財產(chǎn),應當及時返還;違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財物,應當予以沒收。沒收的財物和罰金,一律上繳國庫,不得挪用和自行處理。”因小李出資委托二被告人意圖通過不正當手段擾亂正常的司法活動,該行為具有違法性,故法院判決沒收吉某違法所得220萬元、王某違法所得202萬元,上繳國庫。

二審期間,吉某主動繳納部分罰金,自愿認罪認罰,江蘇省連云港市中級人民法院判決吉某犯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十二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五十萬元。其他維持一審判決結(jié)果。

法官提醒

法律的尊嚴和權威不容褻瀆,司法的公平正義不容干預。廣大人民群眾要提高警惕,當心“請托型”詐騙,在表達訴求、爭取合法權益時務必走法律途徑,切勿輕信托關系、走后門等說辭,防止落入詐騙圈套,落得人財兩空!

責任編輯:蔡曉慧
列表
文章排行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huán)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huán)球人物網(wǎng)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