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升學(xué)考試中的體測一直備受關(guān)注
你知道嗎,古代也有“體測”
那就是武舉制度
今天,我們跟著這塊
“虎榜冠群賢”武舉石
來看看古代人怎么“體測”
想當武舉人?
至少要舉起這塊石頭
這塊方方正正的石頭看著平淡無奇
卻是武舉考試中的重要道具
作為清代武舉考試的外場技勇類之一
掇石(也就是舉巨石的意思)的石頭
重量分為二百斤、二百五十斤、三百斤等
參加武舉考試的考生
按自身實力選擇重量
測試時必須將石頭提舉至腰間
并且要停留一段時間才可以判為合格
你看,“虎榜冠群賢”武舉石
側(cè)面刻著它的“使用說明”
“光緒辛卯年置,虎榜冠群賢,重二百九十斤”
左右相對凹刻出花瓶形狀
以便于抓握托舉
有意思的是
這是一塊自帶“加油buff”的石頭
“虎”自古象征勇氣、力量
看看哪些考生可以舉起它
從而“虎榜冠群賢”
另外,舉起這塊石頭就可以獲得榮寵
如“登瀛洲”(瀛洲是神話中的仙界)
△ 其實很多武舉石都帶著吉祥話,比如“鰲頭”“狀元及第”等。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藏
能徒手搬起二百九十斤石頭的人
不用多說,一定是位大力士!
只需要舞槍弄棒?
武舉也有文化課考試!
除了掇石,武舉考試還考啥?
以清代為例
第一場試馬箭(即馬上射箭)
第二場先試步箭,合格后再考技勇
技勇就是力量考核,分三項:
首先是開弓,弓有八力、十力、十二力三等,限三次拉成滿弓;
其次是舞刀,刀有八十斤、一百斤、一百二十斤三等,需前后胸舞花;
最后就是掇石。
△ 武舉考試時使用的刀。南京中國科舉博物藏
掇石是外場考試的最后一項
而且全憑考生實力,毫無取巧可能
可謂“成敗在此一舉”
△ 清代武舉外場(技勇:弓、刀、石)三項考試示意圖
要成為武舉人
不僅要有高超的武藝
還要有戰(zhàn)術(shù)上的智慧
通過兩場考試后
第三場考試就是試策論
在清代,基本就是從《武經(jīng)七書》中
(即《孫子兵法》《吳子兵法》《六韜》《司馬法》《三略》《尉繚子》《李衛(wèi)公問對》七部著名兵書)
隨機抽取段落,進行默寫
這么看來
別說成為武狀元了
做個武舉人也不容易?。?/p>
一起來看武舉極簡史
大家都知道,自隋唐到清末
科舉制度共存在1300多年
武舉制度則略短
歷經(jīng)唐宋明清四朝 綿延近1200年
不過,唐代初創(chuàng)武舉
還沒有“武狀元”的概念
唯一令后世耳熟能詳?shù)闹刑拼髮⒐觾x
史書也僅記載他“武舉高等”
沒有詳細名次
△ “武魁”匾。根據(jù)款文得知,該匾是同治元年(1962年)時任福建巡撫的徐宗幹主持壬戌恩科武鄉(xiāng)試,為中式的武舉人楊文維而立的匾。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藏
據(jù)學(xué)者統(tǒng)計
科舉時代大約選拔了10萬余名進士
其中武科進士有1.5萬人左右
因為資料缺失
唐代武舉只考證出23人
宋代2300余人
明代4000余人 清代8000余人
(元代未設(shè)武科)
武舉的創(chuàng)建和完善改變了文舉一枝獨秀的局面
為選拔軍事人才提供了途徑
文化課很重要
鍛煉身體也不能少
《文博日歷》祝愿所有學(xué)生朋友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
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材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huán)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quán)所有:環(huán)球人物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