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財富觀

2022-03-28 10:10:10來源:北京日報作者:陳忠海

孔子從來不反對追求財富,但強調(diào)獲取財富必須通過正當?shù)耐緩?,擁有財富后要將其作為實現(xiàn)人生理想的手段而不是揮霍的工具。孔子的財富觀內(nèi)容豐富,至今仍閃耀著智慧的光芒,給我們以啟示。

有財為美,藏富于民對于財富,孔子并不排斥?!墩撜Z·子路》記載,衛(wèi)獻公的兒子公子荊善理財,在他稍有財富時,孔子評價說“茍合矣”,意思是差不多合格了;當財富增加時,孔子說“茍完矣”,意思是較為完備了;當達到富有水平時,孔子說“茍美矣”,意思是比較完美了。從中可以看出,孔子不僅不反對創(chuàng)造和擁有財富,而且給予贊揚。

孔子不鄙視財富,贊揚那些憑借能力取得財富的人。孔子的學(xué)生子貢善經(jīng)商,曾在曹國、魯國經(jīng)商,“家累千金”?!妒酚?middot;仲尼弟子列傳》記載,孔子有“七十子之徒”,其中“賜最為饒益”,這里的“賜”指是的子貢的本名端木賜。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中記載了17個人的經(jīng)商活動,將子貢列在第2位??鬃訉ψ迂暦浅F髦兀u價也很高。子貢曾問孔子“賜何人也”,孔子說“汝器也”。子貢又問“何器也”,孔子說“瑚璉也”。“瑚璉”是宗廟里盛黍稷的器具,上至王侯、下至卿大夫都將其置于高堂之上,在宗廟中則與鼎相配而用,孔子以“瑚璉之器”喻子貢,說明子貢在他的眼中并非凡夫俗子,而是治國安邦的棟梁之才。

在治國思想上,孔子主張百姓都能過上富裕生活,百姓生活如果貧困,社會就難以穩(wěn)定??鬃釉凇墩撜Z·憲問》中提出“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認為人在解決生活溫飽問題后再去追求禮樂文明是不難做到的,但如果總是生活在貧困之中,那就很難保持平和心態(tài)了。魯哀公曾向孔子問政,孔子認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讓百姓富裕起來。孔子“藏富于民”的思想對弟子產(chǎn)生很大影響。《論語·顏淵》記載,魯國曾鬧饑荒,國家財政困難,魯哀公問孔子的弟子有若怎么辦,有若說:“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意思是,如果百姓富裕,您怎么會不富呢?如果百姓不富裕,您怎么能富呢?

取財有道,以義為先孔子不反對對財富的追求,但強調(diào)追求財富需要有正當?shù)耐緩胶褪侄?。在《論語·里仁》中,孔子說:“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意思是:財富是每個人都向往的,但以不正當手段得到的,君子不會享用它;貧困和卑賤是人們厭惡的,但以不正當手段擺脫它們,君子是不會做的。

孔子并非強調(diào)安貧樂道,強調(diào)的是財富如果來源不當,寧可不要。什么樣的財富屬于“有道”呢?孔子認為必須符合“義”,這是他強調(diào)最多的一點。在孔子看來,“義”是社會價值體系的基礎(chǔ),是人內(nèi)在道德的根本需要??鬃釉凇墩撜Z·里仁》中強調(diào)“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于比”,還強調(diào)“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在《論語·陽貨》中強調(diào)“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所有這些,無不突出“義”的重要性。

孔子認為“禮以行義,義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節(jié)也”,強調(diào)以義為先、見利思義,強調(diào)生財有道。之所以強調(diào)這些,是因為孔子意識到人們?nèi)绻蛔非罄话磳ψ约菏欠裼欣鍪?,會產(chǎn)生嚴重后果,即《論語·里仁》所說“放于利而行,多怨”。魯國國卿季康子無比富有,孔子的學(xué)生冉求還在幫助季康子斂財,手段是不斷增加百姓賦稅,孔子對此很憤怒,聲言與冉求斷絕師生關(guān)系,并號召“鳴鼓而攻之可也”。

以財發(fā)身,為富且仁對于財富,《大學(xué)》提出:“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恒足矣。仁者以財發(fā)身,不仁者以身發(fā)財。”一般認為《大學(xué)》為曾子所作,他是孔子的弟子,“生財有大道”的思想便是直接從孔子那里繼承而來。《大學(xué)》雖不是孔子所作,但其中的財富觀與孔子一脈相承。在評價財富時,孔子將“仁”作為另一個重要標尺。“仁”與“義”“禮”一樣都是孔子政治倫理思想的核心概念,是孔子對各種善的品德的概括。在孔子看來,“仁”的境界非常高,甚至難以企及,君子尚須時時努力,小人就更難以達到了。

在孔子的財富觀中,如果“義”強調(diào)的是如何獲取財富,那么“仁”強調(diào)的便是擁有財富后的態(tài)度與做法。子貢與孔子有一段對話,記載在《論語·學(xué)而》中。子貢問:“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孔子回答:“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提出的人生境界本已不低,但孔子認為還可更高,那就是雖然貧窮卻仍能樂道、雖然富貴卻仍懂得禮法?!抖Y記·曲禮》根據(jù)孔子的這段論述,進一步提出“富貴而知好禮,則不驕不淫;貧賤而知好禮,則志不懾”,認為致富后要做到“不驕不淫”,不能“為富不仁”,用財富回報社會,這也是孔子財富觀的重要內(nèi)容。

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倡導(dǎo)將經(jīng)商與做人結(jié)合起來,由此形成了儒商文化。儒商文化認為,追求財富是應(yīng)該肯定的,但必須生財有道,不發(fā)不義之財,擁有財富后更要將“德”置于“財”之前,用財富實現(xiàn)人生理想,用財富回報社會,而不是任意揮霍或為富不仁。儒商文化所倡導(dǎo)的價值觀念和道德規(guī)范,體現(xiàn)的是圣賢風(fēng)度和強者風(fēng)范,深刻影響著后世的商業(yè)活動。(作者為文史學(xué)者)

責任編輯:蔡曉慧
列表
文章排行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huán)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quán)所有:環(huán)球人物網(wǎng)

關(guān)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