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明帝青龍二年(234年),蜀漢諸葛亮六出祁山,大舉伐魏,魏明帝命大將軍司馬懿率軍抵抗。兩軍對壘,司馬懿以逸待勞,諸葛亮屢次挑戰(zhàn)他都置之不理。
五丈原上,諸葛亮隔著渭水和司馬懿對峙,他自感時日無多,清楚地知道這是他擊敗司馬懿的最后機會。為了刺激魏軍出戰(zhàn),諸葛亮煞費苦心,特意給老對手送去了一套女裝:“是男人就過來決一死戰(zhàn)!”以此來刺激司馬懿出營作戰(zhàn)。
魏軍眾將都以此為恥,要求出戰(zhàn)。不管是出于爭勝心態(tài),還是為了安撫將士,司馬懿終于按捺不住,屢次要出兵迎戰(zhàn),結果都被一個老頭攔住了——這人就是辛毗,他受魏明帝委派,持節(jié)趕來阻止魏軍出戰(zhàn)。
最終,兩軍對峙三個多月,諸葛亮欲進不能,欲退不舍,后操勞成疾,病逝軍中。
這是辛毗的高光時刻,而他的女兒辛憲英也頗為不俗,是魏晉時期“聰朗有才鑒”的著名才女 。
壹
為弟弟化解困局
辛憲英(191年—269年),出身隴西辛氏,潁川郡陽翟縣(今河南禹州)人,曹魏衛(wèi)尉、穎鄉(xiāng)侯辛毗之女,智慧勝過一般男子,只因生為女性,父親爵位最后才由弟弟辛敞繼承。
不過,辛毗為辛憲英選了一門好親事,將她嫁入泰山望族羊氏。她的丈夫泰山郡守羊耽是東漢“懸魚太守”羊續(xù)的小兒子,后官至太常。
羊耽二哥羊衜更有名,先后娶了孔融之女、蔡邕之女,女兒羊徽瑜是司馬師的景獻皇后,兒子羊祜是西晉元勛、太傅(追贈)。
辛憲英外孫夏侯湛(東晉開國皇帝晉元帝舅舅)作《羊太常辛夫人傳》,稱贊外祖母“聰朗有才鑒”。當初,曹丕與曹植爭太子之位,曹操猶豫不決,魏國朝堂形成兩黨,辛憲英父親辛毗以侍中身份堅持立嫡以長,是曹丕的堅決支持者。
217年,曹丕如愿以償被立為太子,一時得意忘形,摟著辛毗脖子說:“辛先生,知道我有多高興嗎?”對于此事,辛毗自然是高興的,他本就支持曹丕,曹植人氣高時,還真難說誰能奪得儲位。如今曹丕上位,辛毗也算有一份功勞,能得太子抱頸相慶,這種親密無間的舉動無疑就是一種榮耀。
辛毗一回家,忍不住就把這事告訴了女兒,本來是想在女兒面前炫耀一番當?shù)哪苣?,沒想到女兒卻嘆了一口氣,給父親澆了一盆冷水。辛憲英覺得這并不是什么好事,她分析道:“太子是將來要代替君王,成為宗廟社稷的主人。作為君王的繼承人,不能缺少憂慮之心,作為將來的一國之主,不能缺少畏懼之心。曹丕被立為太子,沒能感受到肩上的責任,本該憂戚卻沾沾自喜,他的統(tǒng)治憑什么能長久呢?魏國國運必然不能昌盛了。”后來確實如此,心胸狹窄的曹丕稱帝后,開始瘋狂報復與自己有宿怨的臣子,氣度全無,人品敗光。
辛憲英弟弟辛敞在大將軍曹爽手下?lián)螀④姟?49年,司馬懿趁曹爽出城去拜祭魏明帝高平陵,控制了洛陽都城,打算誅殺曹爽。大將軍府掌管軍事的司馬魯芝得知司馬懿關了城門,對大將軍不利,就率領府兵斬關奪門逃出城去,奔赴曹爽大營。
魯芝闖關前來呼辛敞一同逃出去,辛敞不知道局勢會如何發(fā)展,本想觀望,現(xiàn)在又不得不做決斷,心里害怕,不知道如何選邊站位,就問姐姐辛憲英:“如今天子在外,太傅關閉了城門,人們都在傳太傅要搞政變,不知道他能不能成事?”
辛憲英回答道:“天下的事,有些確實不能預知,但在我看來,太傅要發(fā)動政變,也是不得不如此做。明帝駕崩前,曾抓著太傅的手臂托付后事,這對于朝中人士言猶在耳。曹爽與司馬懿同為顧命大臣,受托孤重任,曹爽卻獨斷專行,行為驕奢,對王室不忠,于人倫不直。司馬懿這次行動,不過是要誅殺曹爽而已。”
對于弟弟“司馬懿能否成事”的疑問,辛憲英判斷司馬懿一定能成事,因為曹爽根本不是司馬懿的對手。
辛敞心想,聽姐姐這意思,曹爽必敗啊,現(xiàn)在跟著魯芝去曹爽大營,事敗后豈不是要受牽連。“那么我可以不出城嗎?”辛敞又問。
辛憲英卻說:“怎么可以不出城呢?職守是人之大義,但凡別人有難,我們尚且會憐憫,給予救濟。你現(xiàn)在吃曹爽的飯,卻不為他辦事,打算棄他而不顧,可能會招致不祥,不能這樣做。至于說到要為他人而死,為他人承擔責任,那是曹爽親信的職責,還輪不到你,你只是從眾而已。”
辛敞覺得姐姐說得在理,于是就跟隨魯芝闖出城門而去。
后來司馬懿果然誅殺了曹爽及其核心成員,曹爽手下一些邊緣官吏,包括辛敞則被放過。事后,辛敞、魯芝這類忠于職守、臨危不叛主的官吏反而獲得了人們贊譽。辛敞不得不感嘆:“如果我不找姐姐商議,幾乎要背上不義的名聲了。”
貳
勸子侄提防鐘會
262年,鐘會(字士季)出任鎮(zhèn)西將軍。辛憲英雖然年過古稀,但仍然耳聰目明,關心著天下時事。
她問侄兒羊祜:“鐘士季為何領兵西出?”羊祜回答:“這次向西用兵,是要一舉滅蜀。”辛憲英說出了自己的擔憂:“鐘會行事肆意放縱,不像是甘于久居人下的人,我擔心他早有異志。”羊祜當然明白鐘會是什么樣的人,辛憲英說得是沒錯,但老人家這種話要是傳出去,難免惹來麻煩。他趕緊止住了這個話題:“叔母不要再說了。”
后來,鐘會又要求辛憲英兒子羊琇為參軍,辛憲英更擔憂了:“之前見鐘會領兵西向,我就為國擔憂,如今禍難已經(jīng)殃及我們家了。”
羊琇這種出身名門望族的紈绔子弟,當然不想充軍吃苦。即便滅蜀之戰(zhàn)有必勝的把握,但上了前線誰知道會發(fā)生什么意外,鐘會這個野心家領兵在外也不知道會干出什么事來。他問母親,這伐蜀參軍一職能不能拒絕。辛憲英說:“牽涉興兵滅蜀的國家大事,我們必定阻止不了。”羊琇卻沒有死心,他堅持向司馬昭請辭參軍一職。辛憲英預料得果然沒錯,司馬昭沒有答應羊琇的請求。
兒子臨行前,辛憲英告誡道:“你這次是不得不去了,一定要警惕、當心!古時的君子,在家對父母恪守孝道,在外則對國家盡忠守節(jié),在職則對公事盡心盡責,面對大是大非,一定要慎思自己的立場,不要讓父母為你擔憂。參軍入伍,要想安泰成事,只有仁愛寬容。你一定要謹慎當心。”
魏軍滅蜀后,鐘會謀反,羊琇臨危不懼,義正詞嚴地直言苦諫,因此保全了性命,還留下了美名。鐘會之亂被平定后,羊琇回到洛陽,因堅貞不屈、抗節(jié)不撓的表現(xiàn)被封關內侯。羊琇能全身而退,還拜爵封侯,不得不說是母親辛憲英有先見之明。
辛憲英不好華麗,兒子羊琇卻奢侈傲慢,羊琇曾送給母親一件鼲鼠皮毛制成的名裘“鼲子披”,繡有錦邊,辛憲英覺得太奢華了,終不肯穿戴。外侄孫胡母揚(有說是兒子羊琇,還有說是侄兒羊祜)曾送給辛憲英一條錦被,她嫌錦被太過華麗就將被子翻過來蓋。西晉泰始五年(269年),辛憲英去世,享年79歲。
宋元之際的史學家胡三省評論辛憲英:“女子之智識,有男子不能及者。”明代學者謝肇淛稱贊她為“列女中第一流人物”:“才智之婦,史不絕書,至于辛憲英者,度魏祚之不長,知曹爽之必敗,算無遺策,言必依正,當是列女中第一流人物也。”明末清初的才子李漁稱贊她:“善于料事如此,而又能料人,真女中之英才耳。”
記者:文康林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huán)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huán)球人物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