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明鏡》周刊網站8月18日刊發(fā)題為《他的眼神讓劇本變得多余》的文章,作者是阿爾諾·弗蘭克。全文摘編如下:
阿蘭·德隆曾代表了理想的法國男性之美,這位演員被譽為歐洲的詹姆斯·迪恩(美國著名電影演員)。
與音樂家、舞蹈家、畫家、雕塑家或作家相比,演員并不需要具備太多能力。有時,只要成為自己就足夠了。如果演員演得好,角色的光環(huán)會毫不費力地轉移到他身上,反之亦然。因此與其他藝術家相比,演員往往被混淆為他們的藝術形象,或者基本上總是在扮演自己。阿蘭·德隆確實與他扮演的許多角色都如出一轍。
這可能與他從來就不是一個“演技派演員”有關,甚至很長一段時間內他都不算是一個特別出色的演員。成為阿蘭·德隆就足夠了。
他的童年和青年時代可謂“命運多舛”。德隆4歲時父母離異。他跟著保姆長大,在幾所寄宿學校度過8歲到12歲這段時光。他在繼父的店里當過屠夫學徒。17歲時,他逃離了血腸、肉醬和牛下水,參軍入伍。
德隆對自己在戰(zhàn)爭中的確切角色保持沉默,但他把在軍隊中的時光描述為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1956年,他在那里結識了一位名叫讓-馬里·勒龐的軍官,這奠定了他后來對法國極右翼同情的基礎。回到法國后,他不再被肉鋪吸引,而是前往巴黎。
他靠打零工維持生計,結交美女,也對他人的邀約來者不拒。這就足夠了。他與大他15歲的女演員米謝勒·科爾杜的關系是一個轉折點。她說服自己的丈夫、導演伊夫·阿萊格雷讓她的年輕情人在自己的新片《當女人插手》中出演一個角色。德隆拒絕了,他說自己對現狀很滿足,而且對表演一無所知。
然而,集蔑視、傲慢和自滿于一身的德隆正是阿萊格雷心目中的小混混角色。他堅持要求德隆出演,德隆同意了?;貞浧饠z影機第一次轉動的那一刻,德隆說:“我不是在演戲,我是在生活。”
現實生活中的他五官精致,相貌出眾,他那雙藍眼睛能讓整個劇本都變得多余。他單槍匹馬改變了理想的法國男性之美,并使之現代化——此前,讓·馬雷、弗朗索瓦·佩里耶和熱拉爾·菲利普等“完美漢子”曾是這一形象的代表。德隆不僅是高盧的詹姆斯·迪恩,更是歐洲的詹姆斯·迪恩。
在維斯孔蒂執(zhí)導的《豹》中,德隆與伯特·蘭卡斯特和克勞迪婭·卡爾迪納萊合作,飾演了性情急躁的坦克雷迪,并獲得了金球獎提名——于是他毅然決然地跨過了大西洋。
然而,蔑視、傲慢和自滿并沒有為他在好萊塢的發(fā)展帶來幫助。他的夢想是扮演年輕的拿破侖。在作為詹姆斯·迪恩的電影搭檔出演一部西部爛片并經歷各種失敗后,他埋葬了自己的野心。
回到法國后,德隆不得不承認讓-保羅·貝爾蒙多已經超過了自己。他追隨貝爾蒙多拍攝了一段時間的冒險電影,直到導演讓-皮埃爾·梅爾維爾找到他,告訴他有一個劇本,里面的主角幾乎一言不發(fā),但武士的智慧卻在劇情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他接受了《獨行殺手》中杰夫·科斯特洛一角。在片中,他可以做到只有他能完成的事情:拋出各種眼神,有時像拋出手里劍,有時像拋出花瓣。
隨后,他又出演了《神機妙算》《江湖龍虎》和《紅圈》這三部歐洲電影史上的瑰寶。但此時他的名譽卻出現一個嚴重污點:馬爾科維奇事件。
他的塞爾維亞保鏢兼朋友馬爾科維奇被謀殺的消息傳得沸沸揚揚,甚至傳到了法國總統(tǒng)喬治·蓬皮杜的耳朵里。馬爾科維奇生前曾在一封信中宣稱,如果他出了什么事,阿蘭·德隆將“百分之百”為之負責。德隆作為證人接受了審問,但案件始終沒有得到澄清。從那時起,疑云就像一條格外優(yōu)雅的圍巾一樣籠罩著德隆,成為他男性氣概的另一個側面。他不是在演戲,而是在生活。
在隨后的20年中,德隆的作品范圍不斷擴大。直到20世紀80年代末,在他終于憑借《我們的故事》中的酒鬼一角贏得夢寐以求的凱撒電影獎后,他的星途才開始走下坡路。
德隆早已退出了時代。但他無法像一匹孤狼那樣有尊嚴地離開。在長時間休息后,他最后一次公開露面是2019年在戛納電影節(jié)上被授予榮譽金棕櫚獎。2021年,他被看到參加了貝爾蒙多的葬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