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金磚

范明:情景喜劇需要靜下心,需要集體智慧

2022-06-13 14:15:30 來源:澎湃新聞 作者:黃小河
大號 中號 小號

“我家在南京,臉長得很北方,我可塑性非常好,還真有點南北通殺了,是不是???!”

范明老師一打開話匣子,熱鬧有趣。不比別的喜劇演員,臺上瘋臺下板著臉沉默寡言,在他身上,能看到那種對表演充沛用不盡的熱情,夸贊自己或鼓勵別人時,從不吝嗇語言,喜感急迫突然,包袱抖得快,讓人毫無防備。

在近日東方衛(wèi)視熱播綜藝《開播!情景喜劇》中,范明在《家有姐妹》里飾演了老爸方明。這個操心、嘴碎的南方老爸一扎圍裙就能燒幾個小菜吃吃,一聲聲的“阿呦喂”,惟妙惟肖。他和楊超越、倪虹潔的搭配也讓觀眾眼前一亮。雖然劇組第一個出戰(zhàn),卻贏得了不少觀眾。

澎湃新聞記者電話采訪他時,聊到嗨處,他的語言節(jié)奏會變得飛快,“要是咱們現(xiàn)在視頻多好,我就給你演一個!”

很多老演員都愛惜羽毛,對上競演綜藝有顧慮,范明也不例外,之前有些類似的節(jié)目來找,他都婉拒了,因為排練不確定因素太多,若沒做好準備就倉促上臺,范明覺得自己“不太敢”。

“要么不做,要么全情投入,這是我對參加各種節(jié)目的一種標準。”范明解釋說,“綜藝錄制時間太有限,永遠不夠用,每個演員檔期不一樣,大家都忙,特理解,白天等著某某某,最后沒辦法就連夜排練,然后就上臺了!心理上還是不太能接受,因為你要對得起觀眾,對得起自己對吧?”

說完這句話,范明暗自琢磨了一下,“我是很小心的……要有那種沖動才行。”

范明出生于江蘇省徐州市鼓樓區(qū),祖籍山東省臨沂市。他用演員的角度解釋出生在南北融合處的好處,就是“可塑性強”。

2003年,憑借情景喜劇《炊事班的故事》中的副班長“老高”一角,他獲得第十六屆金星獎最佳男演員獎。緊接著2005年,在《武林外傳》中飾演邢捕頭。

《武林外傳》捧紅了劇中的一眾演員,范明至今感懷,“那個劇每個人的創(chuàng)作狀態(tài)都特別好。”

楊迪還感嘆過,說《武林外傳》是一個非常寒酸的劇組,八個月的平谷生活,現(xiàn)在很少有這樣的創(chuàng)作精神了!

提及楊迪的感嘆,范明不改幽默本色,“不太寒酸,還能吃到肉。”

不過八個月的大鍋飯,確實也讓演員們有些吃不動了,“只有導演能加一到兩個菜,洋蔥炒雞蛋,辣椒炒肉,我印象特別深!尚敬導演特別好,老把我們叫過去,所以尚敬導演一加菜,我們就沖過去,后來他也很聰明,先把菜夾點壓到飯里,不然我們一去都搶沒了。”

可能范明最被大家熟知的角色就是邢捕頭和老高,但其實范明也在很多熱播電視劇中都飾演了黃金配角。

現(xiàn)在經(jīng)常有一個詞叫“演技炸裂”。

2005年與康洪雷導演,陳思誠、張譯等演員合作拍攝《民工》,范明在劇中的一段哭戲也被群眾稱為“演技炸裂”。

劇中,范明飾演的老父親找到了輟學離家出走當農(nóng)民工的兒子(陳思誠飾演),父親買了兩瓶酒和一斤豬頭肉,父子倆的一段吃飯的戲很讓人感動。老父親邊吃豬頭肉邊流淚感嘆,“這貼骨貼肉的兒子咋一下子成了仇人了呢?”把一個農(nóng)村老父親諱莫如深的愛演繹的入木三分。

“你長得讓我很意外!”

“三十六計揣在身,我本逍遙一農(nóng)民?。?rdquo;

“我正想要這樣一款露臍裝,成為廣場上最靚的仔!“

不知為何,范明一開口,你也會不經(jīng)意模仿他的口音說上一句。大概原因就像他自己說的,“我比較接地氣。”

【對話】

我很感恩情景喜劇

澎湃新聞:來參加《開播!情景喜劇》的動力是?

范明:就認真做了一下思考,首先我很感恩情景喜劇,沒有《武林外傳》就沒有我的今天,我是帶著感恩的心。東方衛(wèi)視的確大手筆,想要去孵化情景喜劇,敢于在今天短視頻這么熱的時候做出這樣的節(jié)目,我也是很感動;其次我也有一個表達沖動,《開播!情景喜劇》不是那種純粹延續(xù),它有場景的切割疊加,影視劇舞臺的這種結(jié)合,有情景喜劇的氣質(zhì),這點我不謙虛的說,不管最后成不成,我感覺我是不輸任何對手。

澎湃新聞:在情景喜劇方面,楊超越似乎是一張白紙,有沒有擔心過?

范明:楊超越是女團出道,知道她是個很逗的女孩,我其實不會考慮什么這個人有多少粉絲,單純見面就感覺她靈氣十足,覺得沒問題,因為你知道么,她很謙虛,不怯場,內(nèi)心松弛,本身又帶有一種喜感,雖然手段和技術(shù)是需要打磨,但這孩子真挺可愛,敢說敢做,不虛偽。

“我們村”的女演員太少了,對吧?好多演員現(xiàn)在的態(tài)度我都理解,包括農(nóng)村來的孩子也都不愿說過去,沒毛病。所以像楊超越這種狀態(tài)挺可貴的,像這種已經(jīng)出道的孩子有自己有很大的一個粉絲群,他們要考慮各種感受,容不得太大閃失。還有很多人是不敢冒這個風險的,但是她敢來,說明她想做一些改變,做些突破,沖這種精神,我們都有義務來幫她。

澎湃新聞:跟老搭檔倪虹潔重新在一起搭戲有沒有新的感受?

范明:去年我們一起演了主旋律的劇,一見面還是特別親,這幾年我覺得她在影視上很不容易,一步步打磨,成長一點不輸任何人,最后演電影,你看《愛情神話》里她演得多好。她真的敢演,因為我怕她正劇演多了,會不會收得比較厲害,但她依然還能找回那種喜劇狀態(tài),而且她的語言能夠千變?nèi)f化,還變化出蘇北口音,好玩死了!因為說白了還是演喜劇,你首先要破掉美感,也不是不美,喜劇和我們看正劇的審美是不一樣的,對吧?張揚地演是需要技術(shù)的,內(nèi)心是要有支撐的,也必須在人物里邊演。我覺得這一點她挺像我的,哈哈哈。

語言會帶動表演

澎湃新聞:當初定這個劇本是否量身定做?

范明:這個劇本不存在量身定制,只是按照一個父親的定位去寫的,但和東方衛(wèi)視的編導一起碰的時候,也能看出團隊做了非常多的功課。起初因為楊超越是發(fā)起人,畢竟在這方面她是個新人,所以想要給她配兩個有經(jīng)驗的。我們這個戲的總編導是李建宏老師,她是《家有兒女》的總編劇,找我可能是因為他們應該研究過我,了解我后期的表演狀態(tài)沒有落伍,然后我和虹潔做一個合理的搭配,一個演老爸一個演姐姐,也放心。

澎湃新聞:對于方老爸這個人物是怎么理解的?也要在口音上下點功夫。

范明:雖然我長了一張北方的臉,樸實的臉,但我可塑性特別好,眼鏡一戴就能出上海腔調(diào),而且我喜歡觀察人物,我學不了(地道)的南方話,但滬普和浙普啊,我們見的人比較多,包括和上海朋友聊天,還可以的。“歐呦”“你這個不要太好,你這個不要太好吃了”……

還有我特別感謝劉江導演的《咱們結(jié)婚吧》,這里我演一個道德潔癖,演完都把我自己看傻了。我的感受是什么?過去我們說演小品把南方男人弄得很夸張,其實不管演南方人還是北方人,要從內(nèi)心去找他那種語言韻律,依然有抑揚頓挫。我很認真,是對自己有點信心的。我這里也小小劇透一下,其實方明也是從北方過來的,所以我不怕穿幫,口音不標準也不怕,我特別警惕自己,要區(qū)別于上?;鼞?,人家當?shù)靥厣绪攘α恕?/p>

實際上語言會帶動表演,南方人比北方人的節(jié)奏要快,這是他的節(jié)奏。還有南方男人的勤快感,他們的家庭感更強烈,所以他們喜歡做飯寵老婆,我就從生活習慣來捕捉人物在表演上的特點。南方人是有細節(jié)感的。

澎湃新聞:說到細節(jié),觀察團里的邢育森老師覺得這個組表演很好,但是家庭感的細節(jié)還是有所欠缺,你怎么看?

范明:對!就邢老師投的不播,我印象特別深,特別理解,邢老師是怕我們翹尾巴,所以提出了美中不足,但事實上我要強調(diào)一下我們的細節(jié)感。其實第一集想要把人物關(guān)系和人物矛盾都交代清楚,真的太難寫了,我們第一集非常成功,比如我拿老伴照片交待我是單身爸爸,還有孩子們的坐姿等等,我覺得第一集能演成這樣,我非常自豪,第一集不疲勞,能不知不覺帶著觀眾走,劇場性非常好。

我們這個節(jié)目最好的就是這個名字,“開播!情景喜劇”,它的氣質(zhì)可不能丟了,劇場性一定要有,我相信我們沒有咯吱人的東西,我們是在人物實踐當中激發(fā)出一種喜劇的趣味。所以邢老師的話是個警鐘也是份鼓勵,非常好。

澎湃新聞:沙溢說不該把《武林外傳》的那段放進去,你當時聽到這個話是什么感覺?

范明:坦白說,我們這個節(jié)目還是個綜藝,我們有懷舊的東西,有向尚敬導演致敬的東西,有很多因素。至于中間祝無雙和邢捕頭的這段,首先劇情允許,其次我們有心要致敬和感恩《武林外傳》帶給我們的成長,劇情也允許有荒誕的內(nèi)容出現(xiàn)。

還有,我覺得綜藝就要有綜藝的氣質(zhì),你看我都站在綜藝節(jié)目甲方的立場上在考慮問題,對本子的時候就很多現(xiàn)掛,當時都噴了,嘎嘎笑,這樣的舞臺,專業(yè)是什么意思?哥你演得很牛,別人以為其實不重要,自己覺得自己演得牛也一點不重要,最重要觀眾都笑了,我說白了,我們第一個,我希望我們完勝!那也是我們組導演的心愿,我們必須這么走下去。

澎湃新聞:第一輪對決,尚敬導演的《薪劇場》輸了,你當時的感受是?

范明:尚敬導演是良師益友,我也是帶著期盼的心情看他的作品,但確實現(xiàn)場劇場性有些弱了,李成儒老師后來評價得也很有道理,是有些《武林外傳》的那種節(jié)奏,你一言我一語,時間太短,又是一個群像,我們過去有,但我們那個人物太鮮明了,演員成熟度也不一樣。但我要夸夸我的尚敬導演,他是在做出犧牲的,他要帶新人,而且第一集上來就這么多人物,就必然經(jīng)歷這種風險,人物多有先天性的弱點,觀眾容易不太好帶入,其實是很吃虧的,他應該有這個意料的,但他敢于去冒這個險,我很佩服他。

澎湃新聞:有印象深刻的對手演員么?

范明:我對香港演員們印象很深刻,他們很敬業(yè),很珍惜我們的市場。李子雄老師,我真的是看著他的戲長大的。他是六零年的,也是花甲之年了,港風吃虧在普通話太弱了,對他們來講,確實太難了(以上對話范明都在用港普)。

他們面臨的又是小沈陽那個團隊,小沈陽說的沒錯,首先你得把觀眾逗笑,所以李雪琴那一組也太嚇人了,我看的時候都笑噴了,他們這一組的喜劇智慧很高級,那些即興的東西真是太好了。

編劇的力量太重要了

澎湃新聞:抖包袱拋梗其實還是有套路的,我認為重點還是情景喜劇如何塑造人物質(zhì)感。

范明:你說得太對了!其實說到梗還是不一樣的,比如開始大家喜歡二人轉(zhuǎn),現(xiàn)在也疲勞了,麻花那個風格也是把控力很強,他們甚至能夠掐表讓你笑,太厲害,但是這種也還是會疲勞,因為觀眾太聰明了,他們看得多了,他們需要新鮮感,所以后面你看出現(xiàn)了《一年一度喜劇大賽》,這個節(jié)目顛覆了很多喜劇的套路,給了很多喜劇的新玩兒法,sketch,撒狗血劇,還有漫才,后來我在橫店碰到蔣龍,也和他聊過,他就說,“不搞梗了,塑造形象”,你說說他演那個鬼屋(《《最后一課》》)多感人!

但塑造人物質(zhì)感這個真的太難了,你看《我愛我家》《武林外傳》是成功的,你會發(fā)現(xiàn)每個人物的話,就是所謂的包袱和梗,是不可以換另一個人說的,所以質(zhì)感從哪里來?要先把形象在前,先把人物確立,再走事件和沖突,沒有人物的基礎(chǔ)下,光靠出乎意料之外,光顧著笑了,可信度呢?沒有可信度,也就沒有記憶,梗慢慢都會淘汰的,老是追求笑,最后有可能會夸張變滑稽了,所以編劇的力量太重要了,你看我們在《武林外傳》是有人物小傳的,我們都要去找這個人物性格。

澎湃新聞:它一定是有一個本末的問題。

范明:對。你看我們拍《炊事班的故事》,小毛適合說什么,大周適合說什么,老高又怎么說,都是不可替代的。我覺得還是要靜下心,情景喜劇需要集體的智慧。

澎湃新聞:今天市場喜劇類型非常多樣化,所以情景喜劇能再重新殺回來分一塊蛋糕嗎?你的心態(tài)是怎么樣的?

范明:每個行業(yè)都會有它的疲勞期,有時候可能我認為是(人們的需求)來回更替的,幾十秒的東西來回翻,久而久之人也會疲勞,你相信我,它也一定有個頭,這一次的這個節(jié)目是個起點,是個帶動,我真的希望能有更多作者能夠參與進來,觀眾需要長情的陪伴感,你相信我,會有屬于我們的那一塊蛋糕的。

責任編輯:邱小宸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關(guān)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