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是在28年前。當時的于和偉還在上海戲劇學院讀大三,張藝謀正在拍電影《搖啊搖,搖到外婆橋》——那是于和偉第一次走進電影片場,以群演的身份在舞廳跳舞。“電影上映時,我特地去看,在那些跳舞的人里拼命找,但沒找見自己。”若不是后來劇組采訪偶爾提及,當事人都快記不住了。
兩人最近一次合作,是在2021年上映的《懸崖之上》,于和偉已是貨真價實的“謀男郎”。那一年,是于和偉的爆發(fā)之年,先是電視劇《覺醒年代》成為現(xiàn)象級作品,陳獨秀一角為他贏來了第一座白玉蘭獎最佳男主角;緊接著,就是《懸崖之上》的熱映。
· 電影《懸崖之上》劇照。
這兩次合作中間,還有一次至關重要的“命運的齒輪”。2018年,于和偉收到一個劇本,“看完覺得是個好故事,會寫。開合面很大,覺得有得演了。”沒過多久,于和偉見到了導演。在張藝謀工作室的大長桌前,于和偉略帶緊張地講述著對劇本、對角色的看法,直到張藝謀向攝影師表達自己想要的效果時,他才意識到導演可能看中他了。
2019年4月,《堅如磐石》開拍,于和偉飾演的反派黎志田,表面上是事業(yè)有成、愛女如命的巨富,實際卻是官商勾結(jié)的黑勢力毒瘤。拍攝4個月,戲還沒殺青,張藝謀就讓助手來問于和偉,愿不愿意演自己下一部片子的男主角。
“我說當然愿意。那可是張藝謀??!”
4年多過去,《堅如磐石》終于上映,許多觀眾和影評人在看完片后,都對于和偉的表演贊不絕口,也都理解了張藝謀當時的決定——這個角色,就是于和偉爆發(fā)之路上的一個重要“齒輪”。
· 電影《堅如磐石》劇照。
將一個“反派”立體化
等待期如此之長,便可知《堅如磐石》是一部尺度不小的作品:犯罪、反腐、掃黑,這是張藝謀從未涉獵過的題材,在中國電影市場上也很少見。
故事從市中心的一輛公車綁架案開始,隨著公車爆炸,案件背后的巨大利益網(wǎng)也逐漸浮出水面,公安部門、紀檢部門與地方黑勢力、腐敗分子展開斗智斗勇的棋局。于和偉飾演的黎志田,既是呼風喚雨的執(zhí)棋人,又是身處利益漩渦的棋子。
· 電影《堅如磐石》劇照。
這是一個充滿反差的角色,而于和偉的每次出場,都將這種反差演繹到了極致:在下位者面前,他不怒自威,滿眼戲謔;在掌局者面前,他進退有節(jié),如魚得水;政商渾水里,他勾結(jié)官員、非法經(jīng)營、殺人放火,一場“怒殺女婿”的戲令人膽戰(zhàn)心驚;但面對女兒,他又成了溫柔慈父,恨不得將所有愛投射到女兒的身上……
“這算不算是你演過最壞的角色?”人民文娛記者問道。
“不算。我演反派有個特點,總會在普通人的心理和人性上,尋找到那么一個點,讓觀眾動容的點。”于和偉一直試圖在“壞”中,尋找某種合理性和真實性——不是兇神惡煞或者奸佞模樣才能詮釋壞,“壞人往往不認為自己壞,也不會讓人看出他很壞”。
他向記者舉例《歷史的天空》中的萬古碑,不擇手段、自私卑鄙,影評人毛尖稱其“新革命歷史影視劇中最令人討厭的角色”。但當時三十出頭的于和偉,設計了一場萬古碑在心愛的女人墳前唱歌的一幕,將絕對反派內(nèi)心中的白月光灑在了鏡頭前——因為他相信,人都會有感情的。
“再美好的靈魂,里面也會有那么一處污點;再骯臟丑陋的靈魂,里面也會有那么一處潔白。”于和偉說,“一個角色到底好看與否,或者能不能讓觀眾留下印象,取決于他內(nèi)心的撕裂程度和矛盾程度。”
· 電視劇《歷史的天空》劇照。
黎志田最“撕裂”的一場戲,莫過于女兒生產(chǎn)時。一面,他要緊握女兒的手,焦急又溫柔地撫慰,難產(chǎn)時甚至雙手合十祈求上天;另一面,他又要在電話里指揮黑社會去砍殺雷佳音和周冬雨飾演的警察。等到女兒睡下,他被副市長安插的耳目刺傷,搏斗中依然不敢出聲,只是怕吵醒女兒。在這一大段的高潮戲中,于和偉幾乎像變臉一樣,來回游走于大惡和大悲之間,成功將一個反派立體化。
· 電影《堅如磐石》劇照。
演惡人不難,但要演繹出惡人的可恨與可憐,需要演員更深維度的思考。記者略帶刁難地繼續(xù)提問:“那總有那種不合邏輯的壞,變態(tài)一樣的壞吧?”
于和偉眼睛一亮:“那對演員來說也會很有意思,因為可以有更多層面去尋找變態(tài)的依據(jù),也許還會涉獵很多社會學、心理學,研究人物的原生家庭、成長經(jīng)歷,這些東西會很好玩。”
跳出舒適會更舒適
都說這是大叔演員們的黃金時代,而于和偉無疑是“叔圈頂流”之一。在電視和手機里,他都有屹立不倒的代表作。1999年,他在電視劇《曹操》中飾演荀彧;2001年,他又在《臥龍小諸葛》中飾演魯肅;緊接著,是《三國》和《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lián)盟》,他分別飾演劉備和曹操。網(wǎng)友評價:于和偉,一人能演一部三國。
· 電視劇《三國》劇照。
而在手機移動端,他更是國民級別的“表情包和素材庫”,劉備一句“接著奏樂接著舞”,讓他成為多少Up主的靈感來源?!董h(huán)球人物》記者采訪當日,于和偉正在某網(wǎng)絡平臺“掃樓”,迎面而來聽見此起彼伏的“皇叔”。
“真是過不去了這個梗,我又不是舞蹈演員。”他開玩笑道。
除了演過四次三國,于和偉還演過三次陳獨秀,最后一次是為他贏得無數(shù)贊譽的《覺醒年代》。這部劇中,他不僅演出了陳獨秀的狂狷、通達、特立獨行,也演出了歷史人物的煙火氣和親切感。
然而,當所有人以為于和偉會在正劇的世界扎根時,他突然出現(xiàn)在《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的舞臺上。對于和偉來說,參加《一年一度喜劇大賽》,既是專業(yè)層面的工作,也是一趟感受行業(yè)、感受生活的探索之旅。
他自認是個有幽默感的人,著名的案例包括寫畢業(yè)論文,第一句話就是“我上了賊船”——當時,他的畢業(yè)大戲剛結(jié)束,滿場的掌聲鮮花讓他第一次感到了表演的樂趣。
但是,這種幽默僅限于熟人。12年前徐崢拍《泰囧》,最先考慮的就是他。兩人是上海戲劇學院校友,徐崢大兩屆。徐崢帶于和偉去見投資人,極力推薦他演喜劇。結(jié)果,于和偉半天也沒說幾句話,投資人盯他看了許久,結(jié)論就是毫無喜劇色彩。最后,這個角色落到了黃渤手里。
而這一次,于和偉的確喜劇了起來。在《一年一度喜劇大賽》,他戴著瓜皮帽,穿著背帶褲,和選手們探討喜劇表演的方法,和導師們斗嘴起哄;會在黃渤丟包袱過來時發(fā)揮東北人的幽默天賦,也會在聽到淘汰選手感言后躲到桌下哭……
· 綜藝《一年一度喜劇大賽》。
“現(xiàn)在,我越來越覺得跳出舒適圈才會讓自己更舒適,我們做這行的意義不就在于探索嗎?”1992年剛進入上戲時,老師就對他說:神仙老虎狗。“意思就是演員什么都要去經(jīng)歷、去感受、去扮演,這才是豐富人生的手段,才是做演員的意義。”
《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結(jié)束沒多久,于和偉又一次“跳圈”了——《三體》。演員陣容公布之初,許多人對于和偉的史強抱有疑問,連導演楊磊都坦言,一開始他也認為史強是一個五大三粗的、粗獷的人,但看完于和偉的表演之后,他忘掉了曾經(jīng)自己心中史強的形象。
· 電視劇《三體》劇照。
“我覺得史強身上有著很強的反差感,比如說性格上粗中有細,看似‘混不吝’,其實內(nèi)心有很溫柔的東西。”在于和偉看來,神似遠比形似重要,“另外,我覺得科幻作品講故事更需要接地氣,從我們身邊熟悉的生活講起,這樣更容易讓觀眾產(chǎn)生信任感。”
《三體》中不少表演高光都來自即興和微表情,很大程度上給科幻作品帶來了生活感。比如,“不打不相識”的史強、汪淼在作戰(zhàn)中心互相試探,于和偉慵懶地靠在沙發(fā)上,貌似云淡風輕,余光卻緊跟汪淼的一舉一動,連汪淼在科學家名單上哪一處停留都能發(fā)現(xiàn);還有汪淼被倒計時折磨得崩潰時,史強請客吃飯,毛肚配二鍋頭,于和偉一頓霸氣又幽默的輸出,如同每個人生活中都會存在的鐵哥們兒。
于和偉坦言,演出文本里的史強只是形似,但要找到人物的精氣神才是關鍵。“他的身上有一種俠氣,這是我想要表達出來的。”
從不覺得自己是高手
似乎大眾知道于和偉時,他已經(jīng)是個很會演戲的人了——盡管他說了許多遍自己的出道糗事。
1990年,他第一次演電視劇《俏媳婦》,一開機緊張得“嘴歪眼斜”、肌肉痙攣,張口一股大碴子味。副導演讓他說一個“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他說不出來,筷子一放,走了。從此,他就日日揣著《新華字典》,花了兩年練普通話。
后來,從上戲到南京軍區(qū)前線話劇團,再到北漂拍戲,等到在高希希的《歷史的天空》中登場時,于和偉已經(jīng)是個相當成熟的演員了。只是長達20年的時間,他是大眾眼中“戲紅人不紅”的代表,經(jīng)紀團隊也發(fā)愁,“走這樣的道路不容易被人記住,不討巧”。他與高希希合作了8部戲,高希希對他說:“你就是不會宣傳。其實你在我8部戲里的這8個人物,單拿出來說,就足以讓人銘記。”
于和偉自己也困惑過、迷失過,后來姐姐一句話提醒他:“不要把自己當回事,要把干的事情當回事。”他想開了,“我很享受這樣的自由狀態(tài),不想給自己貼標簽。我有戲癮,人物一重就沒意思了”。
正因這種自由,讓于和偉有了更多心思和精力鍛煉自己、充實自己。“演員還是要閱讀,充盈閱歷,做一個有趣味的人。”他說,“演員到最后就是看你的個人表現(xiàn)力、個人魅力,或者說個人修養(yǎng)。臺詞每個人都會說,但怎么說,說出來怎么樣,就取決于演員的理解能力了。”
“我們是工具,但工具也得稱手啊。”
如今,于和偉到每個劇組都會被冠以“戲骨”之名,但他深知這并非好事。“到現(xiàn)在我都不承認自己是高手,只能說掌握了一些專業(yè)方法。我時刻提醒自己,不要沉浸在某種東西里面,人若沉浸在某種意義中,其實就是束縛,會變得不夠勇敢,不夠自由。”
所以,每開始一個新角色,于和偉都會先花一段時間徹底了解角色,研究角色,再花一些心思忘掉角色,成為角色,更重要的是忘掉“我是高手”這樣的評價和認知,
“這些東西都是雜念”。
就像他最喜歡的金庸小說里,張三豐教張無忌太極劍的過程,別人都在記招數(shù),他卻要求張無忌看完招后一而再再而三地忘,最后只剩下“神在劍先、綿綿不絕”之意。
對于和偉而言,表演也是這樣,忘象才能得意,忘掉自己是高手,才能真正成為高手。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wǎng)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