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亞運會滑板項目男子碗池的決賽現(xiàn)場,來自廣東的15歲少年陳燁奪得了冠軍。這也是中國隊在滑板項目世界大賽上取得的首枚金牌。陳燁在賽后接受采訪時說,爸爸為了支持他玩滑板,親手建造了兩個滑板碗池訓練場。亞運會結(jié)束后,陳燁馬不停蹄地參加比賽,我們的記者也是一路跟拍。我們一起走進這位少年冠軍和他父親的故事。
15歲少年亞運奪冠 爸爸為他建兩個滑板場
我們見到陳燁時,他正在為廣東省青少年滑板錦標賽做最后的準備。杭州亞運會奪冠后,陳燁成了媒體關注的焦點,父親陳玩欽也從幕后走到了臺前。
陳玩欽:其實我沒有想到他得了亞運會冠軍之后,會主動說感謝爸爸,因為爸爸做兩個碗池,這個我沒想到。
陳燁:本來我們那里也沒有場地,本來就很難,他又能建出這個滑板場,而且我老爸也這樣去指導我,我們這里也很少人就這樣子這么專業(yè)。
亞運會之后,陳燁不是在參加比賽,就是在準備比賽。這次在家門口舉辦的廣東省青少年錦標賽,他自然也不會錯過。參賽選手中有好幾位都在陳玩欽的滑板俱樂部練習過。
既是父親又是教練,陳玩欽希望兒子能認真對待每一場比賽,向職業(yè)運動員轉(zhuǎn)型。
陳玩欽:當做是職業(yè)發(fā)展的,那你花在滑板上面的時間就更多了,甚至比學習的時間多了很多。
陳燁:就學習上面也不想丟。
陳玩欽:這就是兩難。
父子倆關于滑板和學習之間如何平衡的討論,在杭州亞運會前就有過,那一次,兩人甚至爆發(fā)了爭吵。
陳玩欽:所以那一次其實是我們兩個人吵架是最厲害的一次,他吵著,他也在哭了。
陳燁:很煩的時候,或者說那一段時間動作都不好,可能就想放棄了。
當時,陳玩欽認為兒子的滑板成績在國內(nèi)已經(jīng)名列前茅,眼看著亞運會就在家門口舉辦,應該盡最大努力爭取參賽,但陳燁想把主要精力放在中考上,父子倆互不相讓。
最終,還是陳燁聽從了父親的安排,全力投入訓練,拿到了亞運會入場券。
陳玩欽:他尊重我,而且可能也是相對比較理解我,我其實也盡量在理解他。
陳燁:我拿到亞運會的入場券還是很興奮的,因為也是第一次參加這么大的國際性的比賽。
雖然只是一項小型賽事,但陳燁輕松拿到冠軍,還是讓父子倆很是高興。
陳燁:繼續(xù)努力,因為我們還有奧運的積分賽,看一下能不能拿到更好的成績就沖一沖。
從滑板“門外漢”到兒子的“最佳教練”
在學習滑板的7年時間里,陳玩欽既是爸爸也是教練,遇到意見分歧的時候,他會先尊重兒子的意見,但陳燁最終都會發(fā)現(xiàn)要想技術(shù)進步,還得聽爸爸的。陳玩欽當過老師,學過舞蹈,做過圖書管理員,合伙創(chuàng)辦過影視工作室,唯獨沒有做過和滑板運動相關的工作,他是如何把陳燁帶成亞運會冠軍的呢?
陳燁:去了運動超市,偶然看到了滑板,當時滑板在中國也很冷門,應該就沒怎么見到過,挺新奇的,去嘗試,發(fā)現(xiàn)好像挺有趣的。
陳玩欽:那時候他也就是8歲。也是想更多時間陪他,要不我們那么喜歡滑板,要不我們一起開滑板店的。
陳玩欽一家居住在廣東省中山市城區(qū),看到兒子對滑板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并表現(xiàn)出不錯的天賦后,他當即決定關停正在運營的影視工作室,開起了滑板店。
陳玩欽:我如果開了滑板店就變成了我的職業(yè),我每天可能要去開門,那就可能強迫我去堅持,我去堅持的時候我才能好好地去帶著他去堅持,而不是說你自己要練,你每天要練。我覺得他可以說是有天賦,但我定義這種天賦可能更多是在他的一種堅持的品質(zhì)。
陳玩欽非常重視培養(yǎng)陳燁的興趣愛好,帶他學過各種運動和樂器,但絕大多數(shù)都中途放棄了。玩上滑板后,陳玩欽總結(jié)了此前的經(jīng)驗,小心翼翼地呵護著兒子的這份興趣。
陳玩欽:我覺得他的音樂的天賦是非常好的,我也希望他能不能在鋼琴在音樂上面有一些成績,但是可能就是開始教他的時候,我們說太強調(diào)那些標準,慢慢可能是有了一些嚴格的要求了,他就慢慢地他就不喜歡了。所以我?guī)婊宓臅r候,其實就吸取了這個教訓。
以開店的名義陪著陳燁玩滑板,沒有教練,父子倆就看網(wǎng)上的教學視頻,邊學邊練。
陳燁:我們也一起去看那些外國的教學視頻,就我們兩個一起探討,因為當時全國也很少人去玩這個,也沒有教練,就只能是這種方法。
陳玩欽:我就覺得這個項目跟其他項目比,它就增加了一項我們說挫折教育。
陳燁:每個動作都是每天都要摔,特別是你一開始練的時候,你動作很不穩(wěn)。
陳玩欽:你摔跤了,你哭了就放棄了,還是摔跤了,還是起來還是要嘗試去跳躍或者做那個招式。其實就是兩種選擇,有些人可能選擇放棄了,有些人遇到困難摔倒了,他還站起來繼續(xù)練。
愛與支持鋪就兒子“滑板冠軍”之路
一次次從滑板上摔倒,一次次爬起來,慢慢地,在邊玩邊練中,陳燁的技巧越來越嫻熟,陸續(xù)拿下了一些全國大賽的獎項。根據(jù)陳燁的優(yōu)勢和特點,陳玩欽選擇了滑板項目中最難的碗池路線,然而卻面臨著沒有場地訓練的難題。
陳玩欽:當時不要說是廣東省,甚至是全國來說碗池的場地其實是比較少的。
陳燁:其實一開始是每周都去廣州練碗池的,因為廣州那里有,但是這樣子覺得太麻煩了,而且也要在路程上面浪費很多時間。
陳玩欽:有時候下雨,是室外的也練不了,你沒有練,那你碗池技術(shù)怎么提高,或者你不得不要有這樣的場地才能練,那你怎么樣才有這個場地?
前不久,比完省賽的陳燁回到了位于廣東中山市南區(qū)街道的自家滑板場訓練。
陳燁:我還是更喜歡回家訓練,因為它是室內(nèi)的,首先,然后弧度,我覺得更舒服。
陳玩欽:這里滑板場的材質(zhì)都是木板為主,下面龍骨也是木頭的,所以它其實會有個緩沖,你摔下來的時候其實沒有那么受傷,我們是4個人在做,我、我老爸、我姐夫,還有我另外一個拍檔,4個人一起去面對這個,就不覺得那么難了,最重要的是我們已經(jīng)有了經(jīng)驗了。
這是陳玩欽建的第二個訓練場,共900多平方米,包括目前國際滑板項目的三個線路:街式、U型和碗池。而早在2019年,苦于解決訓練場地問題的陳玩欽就為兒子親手建造了一個碗池訓練場。
陳玩欽:在網(wǎng)絡上面可以看見一些是國外的有一些家庭,自己可以搭建的一個小的碗池,所以我們就想原來自己可以建的。我都沒有做過木工,我那些工具的名稱、螺絲、配件,都是零基礎。
專業(yè)的碗池賽場一般是水泥建造,陳玩欽為了讓兒子在訓練中更安全,選擇了難度較大的木材碗池。
陳玩欽:最難的就是那些圓圓的位置,碗池它要鋸的是每個長度是不一樣的,一個木頭它就要斜著去,而且它的長度都不統(tǒng)一。
陳燁:做到一半的時候,他其實也很傷心很氣餒,害怕做不好,怕我不滿意,練不了動作,但他最后都克服了。
陳玩欽:幾乎是全部的積蓄購買材料,來租倉庫,砸鍋賣鐵支持他去做這個事情。一點一點地搭建,一點一點地完成的時候,他其實是很快樂的,因為開始的時候可能只能玩這個地方,后來這個地方又可以玩了,再后來整個碗池都可以滑了。興奮、他那種喜悅,其實你是可以感受得到的。
建造碗池的過程中,陳燁會在已完工的地方練習滑板。父子倆一個在建,一個在滑,相互鼓勵。
陳玩欽:不斷有人在鼓勵我,他只是用他的實際行動,他在那里堅持練,摔跤,爬起來繼續(xù),對他沒有放棄他的訓練,我更加不可能,那么困難說我放棄,其實我們也是相互在激勵對方。
向著2024巴黎奧運會,全力沖刺!
2019年建造第一個碗池時,陳玩欽把僅有的十幾萬積蓄全部投入進去,靠陳燁媽媽的工資維持一家人的日常開銷。隨著小陳燁長大,第一個碗池已經(jīng)無法滿足他滑板技術(shù)的需求,2022年,陳玩欽又租了900多平方米的倉庫建造了更高更完整的滑板訓練場。而隨著陳燁在國內(nèi)滑板界嶄露頭角,逐漸有了贊助商和一些省隊的訓練補助,這給陳玩欽減少了不小的負擔。為了讓陳燁飛得更高,爸爸陳玩欽投入所有去支持。如今,新的挑戰(zhàn)又來了,陳燁和爸爸正在為準備2024年巴黎奧運會的積分賽而緊張訓練。
上午十點,陳燁開始了一天的訓練。陳玩欽給兒子布置的訓練任務是挑戰(zhàn)碗池線路中一個背對障礙物倒轉(zhuǎn)內(nèi)滑180度的動作,這是陳燁一直不敢跨越的一道坎。
陳玩欽:因為這招對他來說肯定是難的,但是我又覺得對于他來說其實是應該可以掌握的,他更多的是恐懼,他就怕,所以有時候面對這樣的時候,你就不得不再催他一下,或者你要嚴格一點,要他練。
看著陳燁在碗池里一遍遍摔倒,一次次爬起,此時的陳玩欽,從慈祥的父親變身為嚴厲的教練。
陳玩欽:父親可能是感性的,教練可能是理性的,我提出來肯定是你要聽的,你不能說這個是爸爸提出來,我就撒嬌,我不聽。
陳燁:我訓練的時候,我還是把他當成我爸爸。
在比賽中,陳燁可以空中旋轉(zhuǎn),做各種高難度動作,看似無所畏懼。但陳玩欽說,和其他隊員相比,陳燁的膽量其實很小,在嘗試新動作的問題上,父子倆常常要較量一番。
陳燁:我經(jīng)常不敢嘗試,都沒嘗試就說做不了的時候害怕的時候,可能他就會比較嚴厲,但是如果我去嘗試,雖然做不好的,他也不會說這樣子嚴厲,反而是鼓勵我。
8歲接觸到滑板,15歲成為亞運會冠軍,七年間,陳燁在父親的陪伴和鼓勵下,飛得越來越高。接下來,父子倆要向著奧運會的舞臺,全力沖刺。
陳燁:我跟我爸爸是邊學邊教的狀態(tài),我心里對我爸爸非常感激??隙ㄊ俏野职种挝腋?。
陳玩欽:互相扶持吧,一起向著我們各自的目標去努力。我希望陳燁會享受追求夢想的過程,能實現(xiàn)最好,不能實現(xiàn)也要把過程好好地去享受它,去珍惜它,去努力實現(xiàn)夢想。
愛玩更會玩 “成長型”教練帶出“松弛感”選手
當老師、學舞蹈、管理圖書、開工作室、經(jīng)營滑板店……陳玩欽這個“玩”真不是白叫的,兩個字形容他,不就是“愛玩”嗎?看網(wǎng)絡視頻玩滑板,在自家的碗池里玩滑板,在杭州亞運會上玩滑板,接下來還要去巴黎奧運會接著玩……兩個字形容陳燁,不就是“會玩”嗎?愛玩的爸爸和會玩的孩子,走出了一條有別于傳統(tǒng)運動員培養(yǎng)的新路:只要能堅持,哪怕是“玩”,一樣可以玩出亞洲,玩向世界。
陳玩欽不認為兒子的成績是“卷”出來的,相反他更強調(diào)對興趣的呵護和耐心的培養(yǎng)。零基礎自學滑板、自學3D建模、自學木工……陳玩欽從來不是兒子成長過程中的旁觀者,而是一直在成長甚至比兒子成長還快的參與者。他的“成長型”陪伴給了兒子足夠的安全感,這種安全感又轉(zhuǎn)化為大賽中難得的松弛感。對于如此默契的父與子,最好的祝福就八個字:堅持熱愛,玩得開心!
推薦閱讀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wǎng)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