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
浙江德清鄧女士
因家中蘋果上長出白色蘑菇
收到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真菌多樣性與分子進化課題組
研究人員求購私信一事
引發(fā)網友的廣泛關注
不少人依舊好奇
這株跨越2000多公里的傳奇“蘑菇”
如今情況如何?
再過2個月左右
“果菌王”便可培養(yǎng)出第一批“后代”
據潮新聞報道
這段時間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云南省真菌多樣性與綠色發(fā)展
重點實驗室的科研人員
已經對菌株提取DNA并鑒定完畢
接下來需要對其
進行生物學特性和遺傳特異性研究
“果菌王”個“果”寫真。 受訪者供圖
這株被網友戲稱為
“果菌王”的蘑菇大名叫裂褶菌
也常被稱為白參
是東南亞一帶很著名的食用菌
接收“果菌王”的許博士解釋道:
“盡管這是一株普通的白參
但它并沒有長在傳統基質木頭上
而是長在了蘋果上
這展現了白參極強的適應性和生命力
為我們后續(xù)
白參優(yōu)良菌株選育提供了參考”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培育的白參。
從“神舟十二號”到“神舟十四號”
再到“神舟十六號”
“果菌王”所在的白參家族
已先后三次上過天
其中,搭載“神舟十二號”回來的白參
已成功成為
商業(yè)應用栽培的食用菌品種
許博士所在的課題組是
國內首個
規(guī)?;M行食用菌航天育種的團隊
7月8日至今
“果菌王”就正在和科研團隊
從青藏高原收集來的白參、“太空白參”
在實驗室內“同臺競技”
值得注意的是
再過2個月左右
7月8日分離培養(yǎng)的“果菌王”
便可培養(yǎng)出第一批“后代”
屆時,許博士的導師、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趙琪
打算回寄一些給鄧女士
“讓她嘗嘗自家蘋果
上長出來的蘑菇到底什么味道”
趙琪和學生
長在不同水果上的白參
會帶有水果味嗎?
在“果菌王”火了之后
各種生長位置刁鉆的白參
連同“老巢”被熱心群眾紛紛寄往研究所
長在大蒜上的
還被網友取名:“你蒜什么菇”
科研人員則玩起了“諧音梗”
直呼為“蒜參蘑”
團隊收到的從大蒜上長出來的白參。受訪者供圖
也有網友邊追著這場科研“連續(xù)劇”
邊曬出生活中見到的菌子
有的是在家里偶然發(fā)現的
有的是意外撿到的
專家也提醒網友
但凡見到在稀奇古怪之處生長的菌類
均不可食用
不過網友們心心念念的
水果味蘑菇
并非沒有可能
對于我們這些普通人來說
白參最大的好處便是——好吃
白參是為數不多的
人工栽培比野生更好吃的食用菌
而上過天的白參
更是不韌不柴,肉質更脆
所以有不少網友期待
長在不同水果上的白參
會帶有不同的水果味
對此
趙琪解釋說:“銀耳通過不同的基質
已經可以種出
玫瑰味、葡萄味、桂花味了
白參屬于富集能力很強的菌
最后產出蘋果味,還是可以期待的”
每到野生菌生長最繁茂的雨季
趙琪和學生們都會到各地
收集各類菌種
趙琪說:“育種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只有經歷一代代的選育
才能種出產量更高、
更適宜菇農采摘、口感更好的蘑菇
這也是我們一直努力的目標”
為科研人員點贊!
來源:潮新聞(記者:黃慧仙)、話匣子、人民網
原創(chuàng)精選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