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說過“芒狗”嗎?
“芒狗”其實不是狗,它曾經(jīng)只是一個普通的芒果核。但對“主人”們來說,這些芒果核確實是他們的“寵物”。除了芒果核,還有紙箱、石頭……都成了這屆年輕人的新型“寵物”。
“芒狗”也是狗?
近來,網(wǎng)絡平臺上流行起把芒果核“當狗養(yǎng)”的風潮,網(wǎng)友給這種特別的“寵物”取名叫“芒狗”。
想擁有一只“芒狗”并不難。把芒果剔掉果肉后,清洗芒果核,然后梳毛、晾干,還可以染色、裝飾——一只獨一無二的“芒狗”就誕生了。
網(wǎng)絡上這樣的“攻略/教程”很多,有人分享不同品種芒果核的“毛量”“毛發(fā)柔順度”,總結出適合做“芒狗”的芒果品種。在“芒狗”相關帖子的評論區(qū),還有各家“主人”們曬出自己的“芒狗”,收獲網(wǎng)友的夸贊。
養(yǎng)一只“芒狗”的初心是什么?李昕的“芒狗”是她吃芒果時“突發(fā)奇想”的產(chǎn)物,芒果核的質感讓她想到了棉花娃娃的毛發(fā)。之后她“一不做二不休”,給芒果核染色、洗護、扎辮子,還用不干膠做了表情。
顏和在看到有關“芒狗”的帖子后,跟著教程,把當天吃剩的芒果核“養(yǎng)了起來”。清洗果核后,舍友提出芒果核凌亂的樣子像宮崎駿動畫《哈爾的移動城堡》中的火苗“卡西法”,顏和就給“芒狗”染了色、畫了表情,做成了“卡西法”的樣子。
作為住校生,李昕沒有太多精力照顧一只真正的小狗,家里的小狗也被送回了老家。想念小狗的她只好“睹芒思狗”,但于她而言,“芒狗”呆呆和毛毛也不是小狗的替代品。
李昕表示,在刷題時會把它們放在對面,閑暇時喜歡撫摸它們,每天還會幫它們梳毛兩到三次,因為芒果的毛容易打結。盡管“芒狗”沒有生命,她還是將它們視為真正的寵物來疼愛,她喜歡它們靜靜陪伴的感覺。
李昕認為,“芒狗”適合學生黨,因為很多家長不支持養(yǎng)寵物,自己動手做一只“小伙伴”陪伴,也是件幸福的事。
顏和并不把“芒狗”卡西法當作寵物,她更傾向于這是一個手工作品。“芒狗”帶給她的是制作過程中的愉悅和享受。每次看到卡西法,她就想起了做手工的時光,這種回憶讓她感到滿足。
走,溜“紙箱小狗”去
張璐沒有趕上這次“芒狗”的浪潮,但她曾是“紙箱小狗”大軍中的一員。2022年底,“紙箱小狗”流行,張璐拿快遞紙箱做了一只“旺財”,還常常牽著“旺財”在校園里散步。
“我從小就很想養(yǎng)一只小狗。”張璐說,“但我不愛運動,我擔心我沒有毅力遛狗,所以正好用‘旺財’試試水。”張璐每天早晚都會溜“旺財”,堅持了近一個月。
除此之外,她還給“旺財”準備了紙盒做的“狗糧盆”,會訓練“旺財”握手、轉圈。張璐表示,她盡可能地把“旺財”當作一只真正的寵物狗來飼養(yǎng),以測試自己是不是真的準備好對一個小生命負責。
張璐覺得她準備好了。雖然“旺財”已經(jīng)被她放到了儲物柜里,但當她還是準備“以后養(yǎng)狗了把‘旺財’介紹給它”。
張璐在校園里還見過三五只其他的“紙箱小狗”,一般“遛狗”時碰到,“主人”們會相視一笑。
張璐的室友石宜珺表示“尊重理解”。石宜珺和其他幾人會和“旺財”打招呼,偶爾也和張璐一起溜它。“可能紙箱小狗對很多人來說是個玩笑,但對有些人來說,它有自己的意義。”石宜珺說。
“會傾聽的石頭”
其實,“無生命寵物”的概念并不新鮮。
魏然說,在六七年前自己上高中時,就曾和同桌一起養(yǎng)了一塊石頭。她們把偶然撿到的石頭涂上黑色指甲油,撒上亮片,并給它起名“OX”,意為公牛。她們給OX喂食喂水,還會和它聊天。
“考試成績不好的時候,我們會和OX說悄悄話,因為它是一塊石頭,所以它很擅長傾聽。”魏然說。談起那段時光,魏然十分懷念,OX給她們的青春時光帶來了陪伴和談資,“像是一種感情投射”。
現(xiàn)在,OX還“寄養(yǎng)”在魏然家里。魏然的同桌偶爾還會在社交媒體的寵物視頻下提到魏然,詢問OX的近況。
近年,和“芒狗”“紙箱小狗”類似,網(wǎng)絡上也曾流行“養(yǎng)石頭”。與“盤石頭”不同,在“養(yǎng)石頭”的帖子中,人們分享飼養(yǎng)經(jīng)驗,還有人發(fā)帖教學“如何判斷你的石頭是開心還是難過”。
德國美學家費肖爾提出了“移情”理論,指人可以通過自己的意識活動,將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加諸對象,使對象具有一定的情感和審美色彩。人們常用“移情”來解釋寵物的意義。
對此,張璐還有一個更通俗的版本:“不論是真寵物還是假寵物,能讓人開心的就是好寵物。”
(應采訪對象要求,文中出現(xiàn)人物均使用化名)
推薦閱讀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wǎng)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