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金磚
您的位置:首頁 > 國內

收獲近萬粉絲 七旬老人呂寶寧“iPad畫畫”玩得溜

2023-11-22 09:05:09 來源:揚子晚報 作者:宋世鋒
大號 中號 小號
原標題:絕了!七旬老人“iPad畫畫”玩得溜

不少老年人對于智能手機等電子產品望而卻步,但唐山一位70歲的大爺呂寶寧卻把iPad繪畫玩得很溜。有很深美術功底的老爺子通過自學,熟練掌握了相關技能和軟件,畫出來的作品讓人拍案叫絕。 他把這些作品發(fā)到社交平臺上,很快收獲了近萬粉絲關注,不少年輕人甚至美術生都向他求教,還有人向他求畫。近日,在接受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采訪時,老爺子表示,自己一生從繪畫中受益很多,年屆古稀還學習了新技能,“不圖用繪畫掙錢,心里高興就行了。”

從小找機會學畫 因畫雷鋒肖像受表揚

“師傅,幾天不見,您已經(jīng)進化成這樣了?山水、花鳥已經(jīng)不能滿足您啦!”11月21日,一位網(wǎng)友在老人最新發(fā)出來的iPad繪畫作品下留下這樣的評論。當天呂寶寧發(fā)的是一幅水粉風格畫,描繪的是一個舊門板,看縮略圖可能會誤以為是一張照片。

呂寶寧今年70歲,河北唐山人。最近,他在小紅書開設賬號,名叫“歸樸園主”。因為作品質量高,且“70歲自學iPad繪畫”這個話題也非常吸引人,短短一個月收獲了近萬粉絲。

據(jù)悉,老人自幼喜歡繪畫,國畫、油畫、水粉畫都有很高的水平,但他的繪畫一直都是自學的,拿起畫筆有些吃力之后才改用iPad。雖然他對軟硬件設置還不是很熟悉,iPad型號也有點老,不少年輕人看到他的作品之后,還是感嘆自己“差生文具多”。

呂寶寧出生在上世紀50年代,“我們小時候物質條件不好,文化娛樂生活更匱乏,唯一接觸到的就是小人書。有時候我就照著它的彩色封面和里面的連環(huán)畫自個兒畫,剛開始沒有什么基礎,畫得不成形狀,后來慢慢就越畫越好了。”

呂寶寧告訴記者,當時學校沒有美術課,也找不到人指導,但是他天天畫畫,得到了老師的注意。1963年,全國開展向雷鋒同志學習的活動,有一天,老師問他能不能畫一張雷鋒肖像,“我用幾個晚上畫出一大幅雷鋒肖像,老師把這張畫掛在教室里,還對我進行了表揚,同學們也都特別贊賞。從那以后,我對繪畫更有信心了。”

有一次,呂寶寧去廢品收購站賣廢品,發(fā)現(xiàn)幾本美術類的書籍,包括素描、水粉、油畫等內容,“我就用自己的廢品換回來幾本書,照著這些書學。它們都是正規(guī)教科書,內容很系統(tǒng),都是過去各個美院的范畫,我就認真跟著學,雖然沒有老師指導,不過也算是比較正規(guī)的一種自學。”

廠里最會畫的工人 因此找到“好看”愛人

1970年,呂寶寧中學畢業(yè)之后被分配到一個鋼鐵企業(yè),在軌鋼車間工作。因為他有繪畫技能,業(yè)余時間就在廠里負責一些宣傳工作,寫黑板報、畫宣傳畫、辦展覽。“有宣傳活動時就被抽調出來做這些工作,沒事的時候就在車間搞生產。”

因為有廠里的支持,他的繪畫水平進步很快,每年都受邀參加唐山市職工美術書法展覽等活動。是這個廠里小有名氣的畫家,還借此解決了終身大事,“我長得不是很好,我老伴長得好看,人家說她就看上我會畫畫了。”

呂寶寧的女兒從小受到熏陶,走上美術專業(yè)道路,如今在北京從事美術設計工作。他說女兒和自己一樣,從小愛畫畫,“自個兒找點紙,釘個小本子,家里有什么東西都照著畫,比如畫個臉盆、收音機之類的。”呂寶寧現(xiàn)在還保留著女兒的這些幼稚的小畫本。

老人的女兒說,“我記得小的時候我們家住平房,分里外屋,我們家外屋擺的都是我爸那些油畫框和油畫顏料,我爸沒事就畫兩筆,我們家里都是松節(jié)油的味道。我爸完全沒有教過我,但是每天看他作畫,就這樣學會了。”

1996年企業(yè)改制,呂先生離開了工作26年的鋼鐵廠。一開始他為廣告公司寫字,后來興起婚紗攝影,各大影樓都需要婚紗布景,當時電腦噴繪還不普及,美工主要靠手工來畫,“我就去給他們畫婚紗布景,設計道具場景,收入比在鋼鐵廠還高。”

后來電腦噴繪普及,慢慢淘汰了人工繪畫,呂寶寧又轉行干別的工作,就這樣忙忙碌碌到了退休年齡。退休之后,呂寶寧沒有停止繪畫創(chuàng)作,“有時候畫一些小畫發(fā)到社區(qū)群里給大家看,有些家長就說你這畫得這么好,能不能教教我們孩子,我說可以。后來有不少孩子都到我這里來學繪畫。”

克服屏幕局限性 人到古稀還學會了新技能

呂寶寧告訴紫牛新聞記者,學習使用電子設備進行數(shù)字繪畫純屬偶然,他和很多老年人一樣,學用手機、iPad之類的電子產品有點慢,“尤其是女兒不在跟前的時候,我對電子產品基本上是一竅不通。”

呂寶寧告訴記者,他用手機的時候,無意中發(fā)現(xiàn)有手動輸入功能,在上面可以畫出曲線來,“我就在手機上用手涂鴉,這樣畫了有一年時間,后來女兒看我這樣畫,2020年的時候給我買了一個iPad,簡單講了一些使用方法,就回北京上班去了。”

之后呂寶寧就開始自己慢慢摸索,一開始他對于Procreate之類繪畫軟件的筆刷一點都不了解。他發(fā)現(xiàn),在iPad上繪畫和使用真實畫筆在紙上作畫,完全是兩個概念。“在宣紙上畫國畫,幅面更大,筆可以揮灑自如,可以隨意進行研磨調色鋪紙,而iPad的屏幕只有那么大,局限性很大。”

以往呂寶寧在紙上畫國畫,濃墨和淡墨用筆混合一蘸,一筆就能畫出濃淡的效果,“要是用iPad的筆刷,還得先用淡的暈染筆刷,再用干筆的筆刷,互相摻和著用。在紙上畫畫,那都是作畫的感覺,但在iPad上板繪好像在做手工似的,很費事。”

呂寶寧沒有放棄,反而逐漸找到了方法。最近他開始嘗試油畫和水粉風格的版畫,11月20日臨摹了一張帆船乘風破浪航行的水粉風格版畫,一位網(wǎng)友評論說,“這創(chuàng)作活力,我覺得您是17歲老頭。”

和粉絲交流也讓他感覺好玩,“小紅書的用戶大多是小青年,有些還是美院畢業(yè)的學生,我像進了‘小人國’,粉絲都叫我爺爺。”

粉絲關注多了,更新的壓力也來了,“每天都為題材發(fā)愁,總是在想明天畫啥內容,天上飛的、地下跑的、河里游的都畫遍了,再畫也是重復。”不過他也認識到這是網(wǎng)絡傳播的特點,粉絲多了,大家都想看新作品。所以他在摸索新的iPad繪畫功能,研究新的風格。

責任編輯:蔡曉慧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