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文化是水,我的作品是魚,魚是離不開水的。”
“雁鴻Aimee”,一位1989年出生的川妹子,憑著“一雙化腐朽為神奇的手”成為了百萬網友口中的“神仙UP主”,她的每支視頻都飄滿了夸贊和感嘆號。
她的手工作品,無論是復原影視劇、文物、古畫中的頭飾,還是原創(chuàng)設計的作品,都十分精美。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雁鴻用來制作這些精美作品的原材料,竟大多是易拉罐、堅果殼、泡面桶這些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廢品”。
·用易拉罐還原《甄嬛傳》中華妃的頭飾。
當然,“變廢為寶”并非易事。
將易拉罐剪去兩端,壓平,用砂紙磨掉圖案,這樣的動作要重復無數(shù)次;
組成作品的各個小部件許多不過指甲蓋大小,操作范圍以毫米計算,有時同樣的部件要制作上百個。
繁復的工序、浩大的工作量和精美的工藝,讓無數(shù)網友心甘情愿“獻上膝蓋”。
登上國際時裝周
雁鴻的手工視頻UP主之路,始于一朵絨花。
2018年,《延禧攻略》熱播,喜歡古裝劇的雁鴻看著劇中富察皇后佩戴的絨花頭飾,靈機一動,心想這用小時候玩的扭扭棒就可以做呀!
她買來材料,染色、修剪、塑型、組裝,很快做出了和劇中如出一轍的仿絨花,引得身邊不少朋友來求教。
于是,她干脆把制作過程錄制成視頻上傳到B站。沒想到,第一支視頻就收獲了許多點贊和好評。
·仿絨花制作過程。
此后,雁鴻開始嘗試還原更復雜的頭飾。
許多古代頭飾需要用到點翠技藝,起初她用銅片做仿點翠,有一天銅片用完,雁鴻發(fā)現(xiàn)易拉罐的材質與銅片差不多,并且不容易氧化,更耐腐蝕。
新世界的大門一下打開了,易拉罐從此成為了她最常用的材料。腦洞大開的雁鴻繼續(xù)拓展用料——
68個易拉罐仿制苗族全套頭飾↓↓
3000顆堅果殼制作黃金盔甲↓↓
熱縮片還原《簪花仕女圖》海棠頭飾↓↓
用身邊簡單易得的材料制作精美的手工藝品,已經成為她的特色之一。
讓雁鴻第一次火出圈的,是一頂用易拉罐制作的京劇鳳冠。
傳統(tǒng)的鳳冠用花絲鑲嵌和點翠工藝制作,非常精美,也非常復雜。
制作這頂鳳冠時,雁鴻參考了手游里的京劇戲服頭冠樣式,用易拉罐掐絲代替花絲鑲嵌,用自己琢磨的仿點翠代替點翠,花了近200個小時才完成。
雁鴻早期以仿制古裝影視劇中的頭飾為主,后來以《山海經》為靈感設計原創(chuàng)系列,還復原文物、古畫中的飾物,她在打磨技藝的同時,也不斷學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
她的書架上既擺著《珠寶首飾制作工藝手冊》《高級珠寶設計手繪技法》等專業(yè)書籍,也有《觀山?!贰堵寤腕拧返葒L繪本,還參加了專業(yè)的漢服知識培訓班。
2020年,雁鴻受國外設計師邀請,參與設計了11套服裝的頭飾部分,作品登上米蘭時裝周的秀場,受到許多國外時尚雜志的關注。
·雁鴻制作的飾品登上米蘭時裝周秀場。
去年,他們再度合作,由雁鴻設計了5套頭飾。雁鴻希望,能借此機會讓中國的技藝走上更多舞臺,以不一樣的方式呈現(xiàn)出不一樣的視覺體驗。
拜師學藝,從零開始
迄今,雁鴻已經制作了200余件精美的手工藝品,但她其實并非專業(yè)手工藝人。
雁鴻大學本科學的是5年制護理專業(yè),畢業(yè)后順理成章地進入一家醫(yī)院。但她不甘心放棄對手工創(chuàng)意的熱愛,2015年辭職學習化妝造型,轉行成為一名婚禮化妝師,偶爾也做些頭飾。
·雁鴻制作的新娘禮帽。
成為手工UP主后,作品數(shù)量、類型越來越多,粉絲越來越多,雁鴻卻感覺自己到了瓶頸期。
一些專業(yè)人士的點評給她提了醒。
“我之前一直用自學摸索出來的方法做頭飾,但是在專業(yè)做花絲鑲嵌的匠人看來,我做的這些只能算手工,和傳統(tǒng)工藝相比還有粗糙和不專業(yè)的地方。”
雁鴻下定決心,要把花絲鑲嵌這門技藝學好,從手工愛好者成為專業(yè)手工匠人。
·雁鴻。
花絲鑲嵌是一門傳統(tǒng)手工技藝,主要使用金、銀等材料,通過鑲嵌寶石、珍珠或編織等工序,制作成工藝品,具有傳統(tǒng)藝術特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雁鴻并非專業(yè)出身,身邊也沒有從事工藝美術或手工制作的朋友,很長一段時間拜師無門。
2020年初,雁鴻在網上找到一家開設花絲鑲嵌短期手工班的工作室,隨即報名前往,學習了一周。
花絲鑲嵌工藝復雜,花樣繁多,需要經年累月的學習錘煉,短期培訓只能學得一些皮毛。
雁鴻學完回來,再嘗試用花絲鑲嵌創(chuàng)作時,仍然十分吃力,只能做最簡單基礎的,很多設計都無法實現(xiàn)。但雁鴻還是逼著自己去動手實踐,最終花一個月時間做出了一把花絲鑲嵌長命鎖。
·耗時1個月做出的花絲鑲嵌長命鎖。
雖然最終成品與想要的結果還有差距,但這把長命鎖也是在反反復復歷經多次失敗后才做出來的,雁鴻還是把它發(fā)到了網上。
在這段視頻的留言里,有網友中肯地指出了她存在的問題,雁鴻看到后,主動向他請教,并通過他得知,成都有一位銀花絲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倪成玉。
·倪成玉的作品,《百鳥朝鳳》金銀花絲半浮雕掛屏。
雁鴻被倪成玉精湛的工藝和精妙的作品所折服,求教心切,但怎么才能聯(lián)系到這位大師呢?
雁鴻輾轉多次,終于要到了倪成玉老師的電話號碼。她鼓起勇氣撥通電話,小心翼翼地問能不能去老師的工作室參觀。倪老師欣然應允,這次拜訪促成了二人的師徒之緣。
·雁鴻(左)和倪成玉老師。
2021年5月,倪成玉收她為徒,傳授花絲鑲嵌技藝。
雁鴻感覺自己好像又從零開始,在慢慢進步。“當你喜歡一門手藝或者喜歡一個東西到達了極致的時候,肯定會去追求極致的美,所以學習花絲鑲嵌是我的必經之路。”雁鴻說。
仿制天球儀,還原每一顆星星
今年,雁鴻的創(chuàng)作又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她開始嘗試將創(chuàng)作與時事結合起來,通過作品實現(xiàn)自我表達。
比如用140個易拉罐制作2600片甲片,打造冰雪鎧甲,助力冬奧↓↓
用14個易拉罐,耗時10天制作龍舟,慶祝端午↓↓
其中,她最滿意的是易拉罐仿制天球儀。
清乾隆金嵌珍珠天球儀是用黃金做成的模型,整體以傳統(tǒng)工藝花絲鑲嵌、篆刻以及琺瑯工藝制作,球體用珍珠鑲嵌了28星宿、300個星座和2200多顆星星。
·清乾隆金嵌珍珠天球儀。
雁鴻在《國家寶藏》第一次看見這件國寶,就被傳統(tǒng)工藝與天文的完美結合深深震撼,抑制不住內心的創(chuàng)作沖動,想要挑戰(zhàn)用易拉罐進行仿制。
因為天球儀的結構非常復雜,還涉及到很多天文學知識,雁鴻找到專業(yè)老師幫忙分解天球儀的結構,又參考了《儀象考成》《儀象考成續(xù)篇》《古天文圖》等古籍資料,才完成了這次設計。
用易拉罐制作的天球儀大約為原版的1/2,依舊是用易拉罐、亞克力、泡沫板、筆桿等身邊容易獲得的材料來進行制作。
·雁鴻在繪制星宿圖。
最麻煩的是星宿的還原。
因為原版天球儀所標的星宿都為鏡像,雁鴻也將古天文圖進行了鏡像處理,再更改天球儀和古天文圖上有區(qū)別的地方,然后繪制在球體上,確定好位置以后再進行雕刻,最后根據(jù)星星的亮度粘上2000多顆相應大小的半面珠。
經過長達20多天的嘔心瀝血制作,雁鴻才終于完成了這個易拉罐版天球儀。
這支視頻發(fā)布在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之后。
雁鴻在視頻結尾說道:“我想,在古代我們的先人也夢想去看看這宇宙的模樣,希望能夠將古人夢想和今天中國人的飛天之夢結合在一起,以此向探索星辰的中國航天人致敬。”
談及創(chuàng)作思路,雁鴻說:“傳統(tǒng)文化是我創(chuàng)作的基石,就像是魚和水的關系,傳統(tǒng)文化是水,我的作品是魚,魚是離不開水的。”
·雁鴻。
雁鴻總是有很多奇思妙想。一旦靈感閃現(xiàn),從構思到確定用料、完成設計圖,一個下午就能搞定。而之后的制作常常要耗費數(shù)日甚至數(shù)月,在工作臺前一坐下就是一整天,趕工時熬通宵也是家常便飯。
成為手工視頻UP主的這4年,她的生活就在這樣的“痛并快樂”中循環(huán)往復著。
采訪那天,雁鴻正在為新作品加班加點。等待她的,又將是一個不眠之夜。
總監(jiān)制: 呂 鴻
監(jiān) 制: 張建魁
主 編: 許陳靜
編 審: 蘇 睿
(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加微信“HQRW2H”了解細則。歡迎大家提供新聞線索,可發(fā)至郵箱tougao@hqrw.com.cn。)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