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金磚

揭露731部隊罪行的日本良心作家,走了

2023-07-26 14:09:20 來源:環(huán)球人物網-環(huán)球人物微信 作者:劉瀟
大號 中號 小號

“我們忍受著痛苦,把這些真相告訴下一代。”

7月24日,日本作家森村誠一因肺炎在東京去世,終年90歲。

森村誠一,與高木彬光、江戶川亂步、佐野洋、和橫溝正史并稱日本推理文壇五虎將。

根據他的推理小說《人性的證明》改編的電影《人證》1977年在日本上映后,在當年年度十大賣座電影中排名第二,他因此名利雙收。此片曾在中國上映,也引起轟動。

如果森村僅僅是名成功作家,他的去世不會像現在這樣牽動人心。他被稱作有良知的日本作家,說過“當一個只知版稅與稿酬的作家,我是無法容忍的”。

上世紀80年代,他自費2000萬日元(約合101萬元人民幣),奔波于中美日三國,調查日本關東軍731部隊的罪行,最終寫出紀實作品《惡魔的飽食》。

此書出版后,讓森村成為日本右翼的眼中釘。朋友們曾勸他不必冒政治風險,不要招惹是非,“已經功成名就,不如寫點純技巧型的推理小說安穩(wěn)度日”。但森村說:“作家應當關注社會問題,以反省歷史來揭露社會弊端,追求人生的真諦,這才是我寫作的目的,是我生存的意義。”


逐漸打開的惡魔之洞‍‍‍‍

上世紀80年代,已是暢銷作家的森村開始反思日本法西斯主義的罪惡,創(chuàng)作了反映二戰(zhàn)歷史的小說《死器》。

此書寫作中涉及大量二戰(zhàn)歷史事件,在查找資料的過程中,他無意間看到了關于731部隊的資料。這支惡魔部隊的罪行長年被掩蓋,在當時的日本,幾乎沒人知道其名。


· 731部隊本部。

隨著調查深入,森村打開了一個深不見底的惡魔之洞。731部隊由石井四郎指揮,本部建在哈爾濱平房區(qū),是當時世界最大的細菌武器研究和生產基地。


· 石井四郎。

能進入到731部隊的,都是日軍“精英”,包括不少日本頂尖的醫(yī)學家和科學家。他們建起了一座人間地獄,在中國人、朝鮮人和蘇聯人身上行人體實驗,將細菌注入人體體內,還進行殘忍的凍傷實驗、毒氣實驗、滅壓實驗、活體解剖等。

1945年8月12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前夕,蘇聯紅軍逼近牡丹江。731部隊收到撤離指令后,為銷毀證據,對關押的“實驗材料”進行了屠殺,約有3000人死于屠刀之下,僅4人逃出。

戰(zhàn)敗后的數十年中,731部隊成員多回到日本生活,鮮有人透露這段歷史。石井四郎于1959年因喉頭癌死亡,至死未受審判。其他731部隊成員也都把自己在中國的這段黑歷史抹去了。

然而,在《死器》發(fā)表之后,一名前731部隊成員良心發(fā)現,主動聯系森村,表示文中內容不完全準確,可以幫其進一步研究。從此,森村走訪731部隊成員。許多人也因良心發(fā)現而打破了“封口令”。根據他們的回憶,森村逐漸還原了731部隊的真實歷史,“一扇遮掩了幾十年的黑暗大門自此開啟了”。

隨著調查深入,森村放棄了寫小說的原計劃,決定創(chuàng)作一部紀實文學——那些731部隊成員講述的恐怖歷史,比小說家的想象更令人震撼。他最終完成了《惡魔的飽食》。這是首部較完整講述731部隊歷史的公開出版物。

《惡魔的飽食》先是在《赤旗報》上連載,引起轟動。1981年11月,此書在日本出版單行本,300萬冊一銷而空,引起了更大的轟動。森村又自費在日本、美國和中國進一步調查,挖掘出更多秘密,將原著擴寵為三卷本的《惡魔的飽食——日本細菌戰(zhàn)部隊揭秘》。這套書后來被譯成中文出版。


· 《惡魔的飽食》。

《惡魔的飽食》也在中日兩國掀起研究731部隊的熱潮。當時在日本,仍有不少731部隊成員在世,他們是最重要見證人。在輿論影響下,許多人突破“封口令”,日本學者也獲得了一批珍貴的口述史料。大量與731部隊相關的文書、檔案等也在日本被陸續(xù)發(fā)現。

森村在書中寫道:“揭露祖國犯過的錯誤伴隨著痛苦,我們忍受著痛苦,把這些真相告訴下一代,讓他們不要隨記憶淡薄而忘掉老一代人犧牲寶貴生命得到的教訓。”


用推理小說揭露黑暗現實

1933年1月2日,森村誠一生于日本琦玉縣熊谷市,父親是個商人。他的童年生活相對殷實,無憂無慮,有良好的讀書環(huán)境。小學時,他就讀完了《世界文學全集》。

中學畢業(yè)后,森村考入青山學院英美文學系。大學期間,他讀了很多歐美小說,羅曼•羅蘭的《約翰•克里斯朵夫》是引導他走上文學道路的“圣經”。小說主人公對社會丑惡現象嫉惡如仇的精神,對他后來的人生與創(chuàng)作都產生了很大影響。

1958年,森村大學畢業(yè),去了一家大飯店工作,先當服務員,后當前臺主任。這份工作枯燥無聊,但這段經歷為他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寶貴的體驗。他接觸到形形色色的人,看到光怪陸離的社會,善與惡、卑鄙與正直、沉悶與激情……激發(fā)了森村的創(chuàng)作欲望。在他腦海中,大飯店就是一座表現社會、反映現實的大舞臺。他決定用文學創(chuàng)作來反映這些現實。


· 剛入職酒店時,參加新入職員工登山團建的森村(右一)。(圖片來源:森村誠一個人官網)

為了專心寫作,森村辭去了干了十多年的飯店工作。但要想在文壇上闖出一條路談何容易。35歲前,他已寫出《大城市》《分水嶺》等反映社會現實的小說,文筆洗煉,但沒一家出版社愿為這個默默無聞的青年作家買單。

森村決定改變文風。上世紀60年代,松本清張開創(chuàng)的社會派推理小說大熱。1960年,他采用大量真實材料創(chuàng)作了《日本的黑霧》,揭露日本社會病根。“黑霧”成為日本社會流行語,專指社會黑暗面。

這啟發(fā)了森村:反映社會問題的內容,完全可以用推理小說的形式來表現。森村的文風逐漸轉型。1969年,他結合自己在大飯店的工作經歷,創(chuàng)作出社會派推理小說《高層的死角》。

這部作品以飯店經理在密室被殺,引出一連串兇殺案。書中細節(jié)真實可信,推理嚴密,獲第十五屆江戶川亂步偵探小說獎。從此,森村誠一成為文壇新星。他創(chuàng)作的社會派推理小說,繼承發(fā)展了松本清張的特色,在作品主題、人物塑造、故事構思、語言對話上獨樹一幟。

上世紀70年代,森村進入創(chuàng)作高峰期,寫出了《新干線殺人事件》《腐蝕》等大量賣座作品,平均每年推出2至4部長篇推理小說,還創(chuàng)作了100多部短篇推理小說,包括《太陽黑點》等。1972年,森村被評選為日本推理小說最暢銷書作家。

從1975年至1977年,森村先后創(chuàng)作“證明三部曲”《人性的證明》《青春的證明》《野性的證明》,轟動文壇;另一個三部曲《黑十字架》《白十字架》《火十字架》,也獲好評。


· 森村在創(chuàng)作《人性的證明》時的筆記,此頁寫下了西條八十的兒童詩《帽子》。(圖片來源:森村誠一個人官網)

其中,《人性的證明》被稱為森村社會派推理小說的巔峰之作。他以平鋪直敘的方式,將主人公八杉恭子的人性掙扎寫得入木三分,反映出當時日本社會在高速發(fā)展之下,四處彌漫著的唯利是圖的虛偽風氣。

作品中,功成名就的服裝設計師八杉恭子為維護名譽,親手將私生子殺害。最終案件告破,身敗名裂的八杉恭子跳崖自殺。

有讀者讀完《人性的證明》感嘆:“作者還是對人性抱有希望的,就像潘多拉盒一樣,雖然打開的種種罪惡無法再被關上,悲劇已然發(fā)生,但還有最后一樣東西留下了:希望。”


晚年仍被右翼糾纏‍

森村去世后,不少日本民眾在網上悼念他。有人貼出了上世紀80年代某雜志對森村的專訪。題為《戰(zhàn)士的休息》。


· 上世紀80年代某雜志對森村誠一的報道。

由于森村堅定地揭發(fā)731部隊的罪惡,日本右翼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就對他糾纏不休。然而,森村自始至終沒有后退半步。

2005年,72歲的森村在NHK紀錄片《昭和二十年:那一天》中回憶:當時12歲的他,目睹了家鄉(xiāng)熊谷市被轟炸的慘烈景象,埋下了對日本法西斯發(fā)動不義戰(zhàn)爭的仇恨種子。

紀錄片播出后,震驚了全日本的觀眾。根據NHK的收視調查顯示,近70%的觀眾在觀看后“陷入了沉思”。

即便如此,在日本右翼的歪曲與挑撥下,仍有不少日本人拒絕相信731部隊的罪行,稱“731部隊什么的都是捏造的”“NHK被左派占領了吧”“二戰(zhàn)我們日本沒做錯什么吧”。一些右翼分子也繼續(xù)對晚年的森村糾纏不休。

對此,森村嗤之以鼻。

雖然年事已高,森村始終保持著對日本社會的尖銳剖析能力。2011年,他創(chuàng)作的反映社會丑惡現象的《惡道》,獲得吉川英治文學獎。他還出版了《年老的意義》,反映日本老年人的抑郁癥問題,再次震動日本社會。

2015年,82歲的森村被哈爾濱市授予“榮譽市民”稱號。

森村去世當天,電影《731》的導演兼編劇趙林山在微博上發(fā)文悼念。他告訴環(huán)球人物記者:“一位日本人能逾越萬難向世人揭露731部隊的罪行,電影上映時會為他獻上專場以寄哀思。”

對日本右翼的猖狂,趙林山深有體會。他說,在日本拍攝期間,有幾次右翼分子強行進入片場,驅趕日方演員,干擾拍攝,造成損失,“這些破壞分子會時不時地出現,防不勝防。”

然而,趙林山也說,森村誠一對731部隊罪行的揭露,還是在日本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有一次,當他和一位日本演員談論731部隊的罪行時,“這位日本演員突然下跪了”。

森村誠一留下了許多精彩的作品,也留下了對歷史的誠實思考。他走得很灑脫。在他的官網上,發(fā)布了眾多照片,其中有兩張寫了一行字:“我最喜歡的2張個人照。我死后,隨便選一張,用黑框裱起來吧。”


· “隨便選一張,用黑框裱起來吧。”

總監(jiān)制: 呂   鴻

監(jiān)    制: 張建魁

主    編: 許陳靜

編    審: 凌   云

(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加微信“HQRW2H”了解細則。歡迎大家投稿和提供新聞線索,可發(fā)至郵箱tougao@hqrw.com.cn。)

責任編輯:邱小宸
聲明: 版權作品,未經《環(huán)球人物》書面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我要糾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