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盛夏,成都市雙流區(qū)九江街道馬家寺社區(qū)繡花苑小區(qū)業(yè)主王洪木的兒孫們都回來了,站在家門口的仙人掌前,笑著拍了一張全家福。背后,兩米多高的仙人掌亭亭而立,枝丫上綴著果實。
(▲王洪木一家與仙人掌合影)
這株仙人掌,已30多歲。原本,它長在遂寧市安居區(qū)東禪鎮(zhèn)的一片竹林,跟隨王洪木,輾轉來到這個小區(qū)。去年,因為小區(qū)改造,還經(jīng)歷了一場生死考驗。
(▲兩米多高的仙人掌)
從大山到大都市
帶了滿口袋家鄉(xiāng)的泥土
1995年,28歲的王洪木想到外面闖一闖,從遂寧來到成都打工。如同鄉(xiāng)下的仙人掌一樣,在這座城市,他沒有根。他借住在親戚家,跑過裝修,燒過電焊,管理過木門廠。14年后,王洪木在雙流買了房,在成都這座大都市扎下根。
2011年正月,王洪木返鄉(xiāng)參加親戚的葬禮后,來到竹林尋覓中草藥,一株一米多高的仙人掌闖進他的視線。
“仙人掌喜陽,卻呆在陰涼的竹林里。”他不禁感慨仙人掌時運不濟。“你喜歡的話,就帶它走吧,可能它會長得好一些。”妹夫告訴他,仙人掌是長輩多年前種在竹林里的。
王洪木找來手套和鋤頭,遠遠地挖下去,盡量給根系留下更多泥土。他先把根莖泥球放進編織帶,再小心翼翼地將整株仙人掌抬進小轎車的后備箱。擔心仙人掌水土不服,他又挖了滿滿一大口袋故土帶走。
(▲多年來,王洪木一直精心照料仙人掌)
兩個多小時后,王洪木和仙人掌來到雙流區(qū)九江繡花苑小區(qū),他將仙人掌栽在小區(qū)最向陽的空地里。在成都打拼的日子,不管多累,下班后,他都要定期為仙人掌修剪、澆水、施肥。
(▲仙人掌開出金黃色的花朵)
告別陰暗的竹林,迎著光,仙人掌很快就長到了兩米高。3年后,仙人掌開出了金黃色的花朵。王洪木嗅了又嗅,扭頭對老婆說,“這是陽光的味道,這是家鄉(xiāng)的味道。”
(▲王洪木夫婦將這棵仙人掌視作相伴多年的朋友)
移栽還是砍伐?
上百人開壩壩會定生死
轉眼到了2023年,在小區(qū)定居12年的仙人掌迎來了生死關頭。
王洪木所在的繡花苑在變舊,路面坑洼、道路狹窄。2023年1月,小區(qū)啟動了改造升級工程,要擴寬道面,鋪設瀝青、拆除違建等。
5月的一天,挖掘機開進小區(qū),隨著道路的拓寬,仙人掌橫亙在了新路的中央。
(▲移栽前的仙人掌)
“簡直是個‘刺頭’,太擋道了!”
“砍了吧!”
“還是先問問,看怎么處理。”
施工人員和小區(qū)居民七嘴八舌議論后,電話打給了王洪木。
“ 成都能夠容下兩千多萬人,未必容不下一棵仙人掌?不能砍我的仙人掌,哪個要砍,我就跟哪個沒完。”掛掉電話,王洪木匆匆趕回家,他一個箭步上前,擋在推土機面前,用身體護住仙人掌,施工暫停。
那一夜,王洪木的耳邊始終縈繞著“砍掉它”的聲音。第二天,他買來監(jiān)控設備,安裝在仙人掌旁邊,24小時守護著這個老朋友。
一邊是小區(qū)改造升級工程,等不起;一邊是陪伴了居民12年的仙人掌,傷不起。但是,在公共利益面前,絕大多數(shù)住戶站在改造升級工程一邊,強烈要求砍掉仙人掌。
(▲居民壩壩會在聚合亭召開)
仙人掌去還是留?馬家寺社區(qū)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譚琪認為,民主決策最好。他在琢磨,“如果居民多了解這棵仙人掌,對其命運產生共情,會不會柳暗花明?”
隨后,社區(qū)組織黨員、繡花苑小區(qū)院委會成員、微網(wǎng)格員和居民代表走訪了解民意,同時向住戶們講述這株仙人掌背后的故事。一番溝通下來,越多越多的居民有了共識:“移栽到公共空間比砍掉好。”
幾天后的一個夜晚,社區(qū)召集100多位業(yè)主代表在小區(qū)聚合亭開壩壩會,討論這棵仙人掌何去何從。
“我代表我們單元樓全體鄰居發(fā)個言,仙人掌該保留,但它的確擋路,看能不能考慮移栽?”“這個建議好,它搬到哪里呢?”“我們樓上樓下7戶鄰居托我發(fā)個言,我們贊同保留仙人掌,它原位置不遠處就有個角落,目測空間足夠大……”
(▲移栽后的仙人掌開花了)
現(xiàn)場投票、計票,超過80%的居民同意保留仙人掌。兩天后,仙人掌移栽到了離原來兩米開外的地方。
開花又結果
從獨樂樂到眾樂樂的群寵
搬進新家的仙人掌當年就開花了。大家路過時,喜歡湊過來,瞧一瞧,嗅一嗅,為它拍個特寫,合個影。幾乎是一夜之間,仙人掌從擋道的“刺頭”,變成了小區(qū)人見人愛的“顯眼包”。
(▲仙人掌成為小區(qū)居民的團寵)
不過,仙人掌也有刺痛的時刻。有人覺得花美,偷偷采了;有人聽說仙人掌可以治病,悄悄折下枝條熬水喝。為了保護仙人掌,小區(qū)院委會立起了一塊牌子,上面寫著“已打藥,禁止采摘”。
(▲小區(qū)居民鏡頭下的仙人掌)
歐陽英是從攀枝花來雙流定居的作家、畫家,他住在繡花苑小區(qū),一直關注著仙人掌的命運。今年夏天,仙人掌碩果累累時,他特意為這棵仙人掌寫生,并計劃將作品展示在小區(qū)畫廊墻,供大家欣賞。
(▲歐陽英畫筆下的仙人掌)
記者手記:
仙人掌的幸福生活映射兩千萬人口城市治理的溫度
繡花苑小區(qū)仙人掌的故事是我們在落實城鄉(xiāng)融合蹲點調研新聞策劃時,走進社區(qū)了解到的。此后,它成為我心中揮之不去的一份羈絆。我總有一種沖動:要把它的故事講給更多人聽。
(▲仙人掌成為小區(qū)一道風景線)
說實話,到訪前,我從未想過,在這座2140.3萬人口的大都市里,一棵仙人掌的背后還有如此曲折的遷徙故事,仙人掌的主人王洪木有那么跌宕起伏的“蓉漂”故事,仙人掌的生死去留曾在小區(qū)掀起那么大的風浪……
我在苦苦思索這株仙人掌掀起風浪背后的底層邏輯是什么。
(▲移栽后,仙人掌在小區(qū)茁壯成長)
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jīng)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我國已踏上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新征程。一方面,在新的歷史階段,于國人,中國式現(xiàn)代化,既要物質富足也要精神富有。于王洪木一家,有車有房生活富足后,那棵陪伴了多年的仙人掌就是精神富有的承載物之一,承載著深厚的情感需求;另一方面,人們對基層治理效能和社會治理現(xiàn)代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社區(qū),以人民為中心,科學民主決策、治理主體多元化和治理方式的現(xiàn)代化,讓城市更有溫度,正是跟上社會治理現(xiàn)代化的步伐之一。
(▲王洪木對仙人掌有深厚的感情)
這個故事中還有一個兩米的數(shù)據(jù),令我感慨萬千。仙人掌的家,從A點到B點,僅僅挪動了兩米,但它在居民心中的性質由私轉為公,大家對它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由刺頭變?yōu)槿簩櫋_@區(qū)區(qū)兩米,難道不是社會發(fā)展進程中文明跨越一大步的體現(xiàn)?
(▲繡花苑小區(qū)經(jīng)過改造升級,面貌煥然一新)
我相信,仙人掌的故事不是孤例,這座城市里肯定還有很多類似的故事。這棵仙人掌故事背后折射出堅持人民至上的社會治理現(xiàn)代化理念,值得我們思考。社區(qū)是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推進社區(qū)治理理念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幅幅民生“幸福答卷”正在書寫。
漫畫:郭正
記者:席秦嶺 曾毅 劉婷 丁平 王鴻明 劉宗全 吳浩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