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蕾竹
不論是在家里,還是在辦公室,馮蕾竹都喜歡擺放幾朵紅玫瑰。每天看見紅玫瑰,心中就會充滿熱情和愛,也就有了笑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
馮蕾竹是四川省成都市雙流區(qū)綜合執(zhí)法局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雙流國際機場入川即檢點“點長”。
作為雙流區(qū)“幸福2021,致敬追光者”系列活動評選的“十大感動雙流人物”之一,從2020年初至今,馮蕾竹一直奔波在抗疫一線。從剛開始的隔離點政策宣傳員,到隔離點“點長”,再到入川即檢點“點長”,馮蕾竹用青春和熱血,與狡猾的新冠病毒作斗爭,盡心盡力地為南來北往的旅客服務,用細致和耐心傳遞城市溫度,筑牢了防疫“安全網(wǎng)”。
到一線去,第一時間遞交請戰(zhàn)申請
2020年春節(jié),正是萬家團圓的日子。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很快,各大媒體報道了武漢封城的消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全國人民迅速拉開了全力支援武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序幕。
大年二十九這天,馮蕾竹的表哥正與家人吃晚飯,接到醫(yī)院的電話:去武漢!隨即,作為四川第一批馳援武漢的醫(yī)生,表哥飛赴武漢,擔任武漢紅十字會醫(yī)院7樓重癥組組長。表哥在武漢勇敢、專業(yè)的表現(xiàn),激勵著馮蕾竹。
與此同時,武漢返川人員帶來的疫情防控任務一時大增。成都市雙流區(qū)第一時間啟動了集中隔離點建設。馮蕾竹所在的區(qū)綜合執(zhí)法局接到了區(qū)委區(qū)政府安排的任務,派人值守隔離點。疫情之下,全體綜合執(zhí)法人員沒有一人退縮,紛紛寫下請戰(zhàn)書,要求奔赴一線。
“作為一名共產(chǎn)黨員,履行入黨誓詞的時候到了!”馮蕾竹在遞交的請戰(zhàn)書上這樣說。她的申請得到了局黨委的批準。馮蕾竹隨即將剛上小學二年級的女兒托付給家中的老人,來到雙流區(qū)第一個啟動的醫(yī)學隔離點,擔任政策宣傳員。
“那是跟病毒賽跑的工作,我們必須跑在病毒的前面。”馮蕾竹說。剛開始,隔離留觀需要14天,許多留觀人員并不了解隔離留觀政策,對此感到疑慮、不解。
馮蕾竹不急不躁,耐心細致地向大家講解隔離留觀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以及防疫政策、防疫知識、注意事項等等。
“看到她那么和藹,也不怕我們傳染她。”馮蕾竹苦口婆心地宣講,讓留觀人員們逐漸放松了心態(tài),打消了疑慮,都積極配合隔離點的工作。
短暫地睡一覺,成了那時最奢侈的事
一個月后,馮蕾竹“升官”了,成為隔離點“點長”。
作為第一責任人,馮蕾竹肩上的擔子更重了。她充分認識到疫情防控的長期性、復雜性和嚴峻性,要求全體工作人員從旅客接收入住、政策宣講、情緒安撫,到陽性及密接旅客轉運等環(huán)節(jié),都要一絲不茍地落實駐點工作流程,絕不能有任何差錯。
做好隔離留觀旅客服務工作的前提,是做好個人防護。因為一旦被病毒感染,將對整個防疫工作帶來不可挽回的影響。馮蕾竹要求全體工作人員時刻保持警惕,嚴格按流程做好各項工作,尤其是清潔消毒、防護裝備使用、與隔離乘客接觸等。隔離點每天都要對工作人員進行健康監(jiān)測,每周還要開展核酸檢測。
接收的旅客越來越多,壓力也越來越大。馮蕾竹與隔離點的工作人員,每天處于高度的緊張狀態(tài),忙得腳板兒都快不沾地了。
有一天晚上,馮蕾竹接到通知,一批旅客將入住隔離點。放下電話,她馬上安排工作人員各就各位,立即投入“戰(zhàn)斗”。設置分區(qū)、準備材料……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晚上10點,旅客們陸續(xù)轉運過來。一些旅客情緒激動,馮蕾竹組織工作人員一邊耐心解釋、疏導情緒,一邊按照程序登記接收,分配隔離觀察區(qū)。
忙到翌日早上5點,馮蕾竹所在的隔離點共接收了275名旅客。旅客入住完畢后,她與同事們又趕在早上7點之前,將所有旅客信息準確無誤地錄入電腦,完成上報。
隔離觀察的旅客陸續(xù)來到,有時剛接收一批,接著又來一批,間隔時間不到一小時。與大家一樣,馮蕾竹也會抓住這難得空閑的時間,趴在桌子上小睡一會兒。
每天循環(huán)往復,就是鐵打的硬漢也會接近崩潰,但馮蕾竹與同事們,硬是堅持了兩個多月,沒有向上級叫一聲苦,更沒有人抱怨一聲。
“那段時間,短暫地睡一覺,成了最奢侈的事情。”馮蕾竹回憶道。
毫不猶豫走進了陽性人員房間
漸漸地,馮蕾竹負責的隔離點從最初接受湖北重點疫區(qū)的旅客,逐漸轉向接收境外入境的旅客。
那時,境外的新冠病毒正四處蔓延。在接收境外旅客入住、辦理離點手續(xù)、實施政策解讀、情緒疏導等環(huán)節(jié),都可能接觸到已感染病毒的人員,傳染風險倍增。
“我們必須做到萬無一失。”馮蕾竹不斷給同事們加油打氣,并要求大家按照工作流程,做好對接協(xié)調(diào)、溝通安撫、受控轉運和終末消殺等工作。
當檢測出現(xiàn)陽性人員的時候,個別清潔人員不敢進入隔離房間打掃衛(wèi)生。見此情形,馮蕾竹雖然也有所顧忌,但一想起入黨誓言,她毫不猶豫地換上二級防護服,帶頭走進了陽性人員的房間,打掃衛(wèi)生,不放過任何一個角落。
不一會兒,馮蕾竹汗如雨下,其防護面罩漸漸霧氣朦朦。但她并沒有退縮,依然進行著內(nèi)外消殺、清洗,再消殺、再清洗……
看到馮蕾竹不怕病毒傳染,也不怕臟和累,清潔人員的恐懼感慢慢消失了。大家耐心遵循防疫要求,認真做好個人防護,從容地投入到緊張的清潔、消殺工作中。
馮蕾竹與同事們的無私奉獻,確保了隔離工作的順利開展,也筑牢了防疫的“安全網(wǎng)”。
為旅客送去成都的溫暖
隨著海外疫情不斷加重,海外同胞的歸國之路變得異常艱難。好不容易搭上飛機,穿著厚厚的防護服,在長達10到20個小時的飛行中,既不敢透透氣,也不能吃一點食物、喝一口水。
“接到他們下飛機的那一刻,明顯感受到他們的焦慮與恐慌、失望和無助。”馮蕾竹說,個別旅客在完成入住留觀等必要的信息登記和體溫檢測時,出現(xiàn)了不耐煩的情緒。
其實,這些入境的旅客并不知道,隔離點的工作人員也處于多天的連軸轉狀態(tài),有的甚至一整天都沒有合過眼,卻依然要打起精神,為他們耐心解讀政策、與他們傾心交談,直到解除其心中所有的疑慮。
不論是海外入境的旅客,還是國內(nèi)其他地區(qū)來蓉的旅客,在隔離點待久了,都會出現(xiàn)情緒波動。為了緩解旅客們的不良情緒,馮蕾竹與同事們開展了一系列的暖心活動。2020年元宵節(jié)這天,他們親手為留觀旅客烹制荷包蛋并贈送祝福香囊,以解其思鄉(xiāng)之情。情人節(jié)那天,他們又買來鮮艷的紅玫瑰,贈送給留觀旅客,將暖意傳遞到每個人心中。
馮蕾竹還細心記錄了每一位留觀人員的生日。在留觀人員生日這天,馮蕾竹與同事們身著防護服、唱著生日歌、捧著生日蛋糕,敲開旅客的房門,送上生日的祝福。
“感謝你們的敬業(yè)和付出,讓我感受到了暖心的服務和人文的關懷。”北京的劉律師專門寫了一封感謝信,寄到了隔離點。2022年4月15日,雙流國際機場率先全面實施“入川即檢”工作。馮蕾竹被安排到入川即檢專班,擔任入川即檢點“點長”。5月11日,從京入川的劉律師需要隔離,卻因隔離酒店已滿員而無處可去。等到凌晨2點,所有人員都要下班了,依然沒有隔離酒店空出房間。見此情形,馮蕾竹一邊為劉律師聯(lián)系隔離酒店,一邊陪他聊天。孤寂的夜空下,只有馮蕾竹與劉律師的身影。直到凌晨4點,劉律師的隔離酒店最終落實了。
東南亞方向的部分入境同胞,有的是建筑工人,有的是餐廳服務員,本來收入不多,無力支付隔離期間的食宿費和解除隔離后回家的路費。得知這個情況后,馮蕾竹與兩名機動政策員廣泛聯(lián)系雙流區(qū)的愛心企業(yè)捐款,先后籌款3.47萬元,幫助了17名困難旅客順利回家。
“成都,真的讓人感覺很溫暖。”到成都治病的西藏昌都市的拉瑪說。拉瑪不會普通話,與馮蕾竹的對話,只能通過微信,叫遠在西藏的弟弟幫忙。當隔離完成,離開成都時,他對馮蕾竹發(fā)出邀請:“到了昌都,一定到我家里來耍。”
不能耽擱了“國寶寶們”的訓練
2020年3月24日,國家羽毛球隊結束了在英國的比賽,來到雙流羽毛球訓練基地進行醫(yī)學隔離觀察。稍早前,為了迎接國家羽毛球隊的到來,雙流區(qū)防疫指揮部成立了國羽基地醫(yī)學隔離觀察點工作組。馮蕾竹再次被組織上點名,成了隔離點“點長”。
馮蕾竹親切地稱這些為國爭光的隊員們?yōu)?ldquo;國寶寶們”。14天的隔離觀察,不能降低運動員們的體能。“說啥也不能耽擱這些‘國寶寶們’的訓練。”馮蕾竹與同事們一道,制定了個性化的工作方案。
在每個房間,他們提前準備了杠鈴、瑜伽墊等簡易器械,還組建了微信群,由體能教練每日發(fā)布適用于房間內(nèi)訓練的視頻,讓運動員們通過觀看微信視頻,加強體能訓練。
運動員對飲食有特殊的需求,幾乎每一餐,馮蕾竹都要與餐廳廚師溝通,針對每個隊員的身體狀況進行調(diào)整,達到既好吃又營養(yǎng)的目的。
為了豐富“國寶寶們”的留觀生活,馮蕾竹自己設計、自籌獎品,制作上線了以防疫知識和雙流概況為主題的“羽你一起”有獎互動答題活動。這樣,既普及了防疫知識,又推介了雙流的人文風情,參與人數(shù)有90多人次。
答題結束后,按照后臺統(tǒng)計的成績,工作人員穿著防護服,向獲獎運動員派送禮品,并發(fā)布到微信群,為運動員的留觀生活帶去了一些樂趣。
14天集中隔離觀察很快過去了。“國寶寶們”離開的那一刻,都有些戀戀不舍。贈送的運動員簽名訓練服以及“全英賽紀念服”,至今還放在雙流區(qū)文體旅游局。
這兩套衣服,既表達了“國寶寶們”對成都的感謝和敬意,也飽含著他們對馮蕾竹的認可。
兩年多來,馮蕾竹一直活躍在抗疫一線,就像一個“大家長”,為“大家庭”操勞。一個個忙碌的白天黑夜,一幕幕沖鋒陷陣的畫面,一批又一批安然無恙離開的旅客,都讓馮蕾竹自豪萬分。馮蕾竹對待工作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也帶動著其女兒:“媽媽告訴我,對待工作學習就是要認真負責,如果連自己的工作學習都無法認真面對,那將一事無成。”雖然無法時常陪在女兒身邊,但馮蕾竹用自己的切身行動,給女兒樹立了榜樣,鼓勵她積極向上。
危急之時沖鋒在前,馮蕾竹就像那一朵開不敗的紅玫瑰,溫暖了身邊的人。“疫情在哪里,我們就戰(zhàn)斗在哪里;疫情不退,我們堅決不退!”對于疫情防控,馮蕾竹眼中滿是堅定。(廖伯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