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金磚
您的位置:首頁 > 視野

“張燕阿姨”和她的15年

2022-12-07 19:40:11 來源:環(huán)球人物網(wǎng) 作者:劉舒揚
大號 中號 小號
今年9月的一個工作日,張燕在手機上收到了一條信息。
19歲女孩海屏(化名)告訴張燕阿姨,自己已經(jīng)順利入學(xué)、完成報到注冊了,一切都好,請她放心。
這是兩人相識的第十二個年頭。2008年以來,時任中國建設(shè)銀行綿陽分行火車客站支行黨支部書記張燕和她創(chuàng)立的“愛能改變一切”公益團隊發(fā)動多次籌款,吸引幾千名建行員工、客戶參與,上百名孩子因此而完成學(xué)業(yè),海屏是其中之一。“聊起我和孩子們的故事,那真是太多了。”張燕笑著對《環(huán)球人物》記者說。
她謙遜地稱自己“只是一抹微光”??捎腥苏f,微光吸引微光,一抹接一抹地,就通向了宏大的遠方。
折疊與伸展
張燕與海屏的初次見面,發(fā)生在2010年的一個秋日。那天,張燕和朋友買了一些運動外套,送到市區(qū)60公里外的梓潼縣,那兒有一個綿陽角聲華恩兒童之家(以下簡稱兒童之家),“80多個孩子,一人一件”。
住在這里的孩子,大多6至10歲,都是由于原生家庭無力撫養(yǎng)被送過來的。他們在梓潼縣里的公立學(xué)校讀書,在兒童之家生活,直至完成義務(wù)教育。海屏是首批入住的孩子之一,遇到張燕時,8歲的她因為先天疾病,身高剛過一米,體重還不到20公斤。張燕將這個一頭短發(fā)、“小小的女娃兒”一把抱在懷里,“這里的孩子普遍缺乏安全感,特別喜歡被人抱。不管女生男生,一去就把你‘纏’到”。
海屏來自綿陽市鹽亭縣,是張燕的小老鄉(xiāng),“主意可大”。“很多孩子要么不說話,要么很害羞,可她不是。對一件事兒,她會很明確地說‘要’或者‘不要’。”張燕后來了解到,海屏的父親是一名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母親全身癱瘓,很多事“她必須,也只能自己拿主意”。
長到13歲的時候,海屏身體的異樣已經(jīng)非常明顯,因為脊柱嚴重彎曲,身體“就像折疊了一樣”,長期擠壓心肺,導(dǎo)致呼吸困難。張燕每次去兒童之家,海屏總拉著她的衣服說:“張燕阿姨,我很難受,我想做手術(shù)。”可事關(guān)生命,包括張燕在內(nèi),誰也不敢貿(mào)然拍板同意。
張燕曾帶著海屏去省里的大醫(yī)院診斷過,“根本不敢做,醫(yī)生說全癱的可能性很大。你想她的父母已經(jīng)是這種情況,家里親戚肯定會擔心——要是小孩再癱了,怎么辦?”
就算冒險做了手術(shù),誰來簽字?以海屏父母的狀態(tài),他們肯定簽不了;親戚中也沒人敢簽;兒童之家里更沒有人能簽。更別提那個最現(xiàn)實的問題:十幾萬元人民幣的手術(shù)費用哪里來?
不做手術(shù),醫(yī)生判斷,海屏的生命僅剩兩年。
后來,兒童之家布置了一次題為“10年后的我”作文寫作。有的孩子寫“我想成為一名醫(yī)生”,有的立志做工程師。海屏寫的是:10年后的一天,幾個穿著白大褂的人敲開我家的門,他們說,現(xiàn)在醫(yī)學(xué)進步了,有人給你捐贈了一筆錢,你可以做這個手術(shù)了。“我知道自己再也不怕別人笑我,好久沒有過的感覺……我們又開始了新的生活。”
張燕看到這篇作文,“眼淚‘唰’地下來了”,她決意實現(xiàn)海屏的愿望。她找到律師,商量“看怎么解決這些問題”,輾轉(zhuǎn)于村、民政局和兒童之家中間,步步推進。
沒想到兩年后,“上??梢宰鲞@個手術(shù)了!”興奮的張燕趕緊發(fā)動同事、客戶和朋友捐款,一共募得八九萬元,加上其他各方款項,手術(shù)在上海醫(yī)生的指導(dǎo)下于綿陽順利完成。海屏的愿望實現(xiàn)了——她一下子長高十幾公分,最重要的是,她終于可以大口地、盡情地、暢快地呼吸。
考高中、進大學(xué)、選專業(yè)……十幾年間,海屏常常與張燕阿姨分享自己的心事。嬰幼兒托育服務(wù)與管理,這個專業(yè)是她自己選的。順利的話,三年后,她會成為一名幼師,悉心呵護著“娃兒們”,一如當初張燕阿姨守護她一樣。
播種與傳遞
張燕和兒童之家是因汶川特大地震結(jié)識的。2008年地震后,一家基金會來到受災(zāi)較重的北川捐贈帳篷、輪椅等物資,張燕常常跑過去幫忙。兩年后兒童之家建成,給了不少地震中失去父母的孩子一個家。
2011年6月,兒童之家建成后的第一個母親節(jié),院長希望大家給自己的母親寫一封信,一共七八十個孩子,有40多個都寫給了張燕。一名女孩寫道,謝謝張燕阿姨來看我們,我曾經(jīng)以為沒有人愛我,但你們就像一束陽光,讓我知道還有人關(guān)心我。
張燕沒想到自己在孩子們的心里成了這么閃亮的存在,她“被震撼了”,覺得“要更加認真地對待,因為我們的言行舉止可能會影響他們,我想努力‘托舉’起這些孩子”。兒童之家距離綿陽市區(qū)有60公里,想到“那些住過來的孩子們”,15年間,每兩個月一次的見面和節(jié)假日活動,張燕從未缺席。
“張燕阿姨”和她的15年
每年孩子們都會用各種方式表達對“愛能改變一切”的感謝。今年端午節(jié),和志愿者叔叔阿姨一起過節(jié)時,孩子們寫下這張賀卡。
如果要找尋善意的來處,可能是上一代人有意或無意地埋下的種子。張燕的母親曾經(jīng)是一名鄉(xiāng)村小學(xué)老師,“包班那種,語文、數(shù)學(xué)、英語、美術(shù),啥子都教”,每學(xué)期班上好幾名學(xué)生第一個月學(xué)費,都是她出的。有一次她走了很遠的山路,去一名退學(xué)的學(xué)生家里勸說,走到門口發(fā)現(xiàn)兩父子在為“誰可以多吃一口鹽”激烈爭吵。“你想還能收學(xué)費嗎?”張燕說,母親出錢讓他繼續(xù)讀書,還給他家買了5斤鹽。“要助人”,是母親常常掛在嘴邊的叮囑。
直到3年前,張燕才從母親一次偶然的講述中尋覓到善意萌發(fā)的更早痕跡。那是20世紀五十年代,正在讀高中的母親因為家境貧困,曾經(jīng)餓暈在課堂上,全靠校長每學(xué)期給的兩元錢助學(xué)金渡過難關(guān)。“我母親常說,如果沒有校長,她就沒法完成高中學(xué)業(yè),就不能成為一名老師。她接受過別人的幫助,所以她也幫助別人,也教育我們幫助別人。”
一個與一群
2014年前后,張燕在海南的公共汽車上遇到一位綿陽老鄉(xiāng),是中學(xué)歷史老師。“多神奇吶!這樣的緣分!”兩人互留了聯(lián)系方式。張燕能感覺到,對方又教歷史又當班主任的,“特別忙”。最近幾年,這位老師“好像慢了下來”,線上參加了好幾次“愛能改變一切”的活動,給孩子們講故事,和孩子們做游戲。張燕覺得“挺好的”,也沒多想。
直到去年兒童節(jié)的一次線下活動??吹綒v史老師的第一眼,張燕“震驚壞了”,因為對方“容顏改變很大”,她還沒來得及開口,歷史老師一下把她抱住,放聲痛哭。張燕這才知道,她已罹患肺癌。
“她堅持了一整天,還主動提出做活動記錄。那時她已經(jīng)化療一年多,手指一碰到手機屏幕,就像被無數(shù)只蜜蜂蟄一樣的疼。”張燕回憶,幾天后她接到對方的電話說,最后兩年自己過得很充實,謝謝張燕,也謝謝孩子們。“有人問我為什么可以堅持15年。這就是發(fā)生在我身邊的故事啊,你說我能不堅持嗎?”張燕說,那一刻,她更理解了,什么是“用生命影響生命”。
在火車客站支行,“愛能改變一切”更是同事們相互之間特有的默契,“整個支行的人都在參與”。建行綿陽分行普惠金融部副總經(jīng)理張勇從2008年5月起就和張燕共事,直到今年8月才因崗位調(diào)動離開。他向《環(huán)球人物》記者分享了一個細節(jié),有天中午在食堂吃飯,有同事想起“六一”將至,該去兒童之家看望孩子們,就提了一嘴:“咱們‘六一’打算怎么過???”“要不要準備點文具盒?”大家順勢討論起來。一旁的客戶:“六一”和你們有什么關(guān)系?
“建行給了我一個舞臺,讓我感受到被信任,能按我的方式管理團隊。如果沒有組織的培養(yǎng),我和大家一起能做這么多事嗎?不能。這就是組織和平臺的力量。”張燕感慨道。她是1995年來到建行的,兩年后就要退休。在這里的30年,她不僅成為她自己,還成了幾百名孩子的“張燕阿姨”,和同事、客戶的“燕姐”。
綿陽分行早就關(guān)注到了這群散發(fā)愛意的人。“張燕她們也沒宣傳,默默地帶著小年輕、帶著同事在休息時間‘我們就要去做這事兒’。我們知道后挺認可、挺感動的。”綿陽分行黨委組織部組織員黃維回憶道,打那以后,綿陽分行就和張燕所在支部一起商量完善活動長效機制,打造共建共享平臺,把公益活動上升為黨建品牌創(chuàng)建活動,鼓勵大家積極地和她所在支部共建。
綿陽分行推薦張燕成為建行總行的基層黨建講師,幫她把這些故事講給更多人聽。“我們覺得黨建是什么,書上都有,大家都會看。在這之外,想請大家聽一聽身邊真實發(fā)生的事兒,這是最能打動人的。”黃維記得,有位同事之前和大家交流比較少的,聽了張燕的分享后“看人時笑容多了”,“像變了個人”。來自其他支行的一名“小妹妹”說,以前聽說燕姐在做這事兒,但沒有近距離地感受過,你們下次什么時候搞活動,能不能提前和我們說一下,我們姐妹幾個也過來幫忙?
與張燕同行的隊伍快速生長著,如今,“愛能改變一切”已經(jīng)有100多名固定志愿者,“志愿”形式多樣,比如有人擅長做蛋糕,每逢兒童之家有慶?;顒?,送幾個蛋糕過去,也持續(xù)了很多年。還有一名志愿者,原本是支行的客戶,參與了海屏的募捐后,幾次去兒童之家看望孩子們,都是默默地來去。
“張燕阿姨”和她的15年
“愛能改變一切”的志愿者們給兒童之家的孩子們送去蛋糕,給孩子們過生日。這已經(jīng)持續(xù)了6年。
起初,綿陽不少人知道當?shù)赜袀€“愛能改變一切”公益團隊,現(xiàn)在,有更多的單位和學(xué)校知道,綿陽建行有個“愛能改變一切”黨建品牌。“建行內(nèi)部和外部的單位,大家都在參與,而且很多是以支部共建的形式。”黃維說,“‘愛能改變一切’生動地活起來了。”
“張燕阿姨”和她的15年
如今,“愛能改變一切”已經(jīng)成為建行綿陽分行轄內(nèi)叫得響的支部黨建品牌。這是張燕和支行黨支部的黨員同志們在兒童之家前的合影。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以中國式現(xiàn)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中華思源工程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李曉林曾對媒體表示,作為減小社會貧富差距、推進社會公平的橋梁和紐帶,公益慈善力量在以中國式現(xiàn)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中,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將會擁有大機遇、大空間、大舞臺,也將大有作為,能作出更多、更大的貢獻。
對張燕來說,做公益就是在托舉一個個具體、鮮活的孩子。11月下旬,當《環(huán)球人物》記者找到她,幾次請她聊聊自己的故事,快速說過幾句后,她總會回到同一個問題:“我可以再跟你分享一個孩子的故事嗎?”
幾天后的一個晚上,張燕又給記者發(fā)來一條消息,是一張海屏的近照。她的言語中帶著驕傲:“現(xiàn)在的海屏,多漂亮??!”(記者 劉舒揚)
責任編輯:邱小宸
聲明: 版權(quán)作品,未經(jīng)《環(huán)球人物》書面授權(quán),嚴禁轉(zhuǎn)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我要糾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關(guān)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