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對“周恩來”的眉毛根根計較。
古月、王鐵成、唐國強、王伍福、劉勁、黃薇、盧奇……這些特型演員本人似乎和領(lǐng)袖人物也不是那么像,之所以搖身一變,成為讓人驚嘆的“革命領(lǐng)袖”,離不開一個人——王希鐘。
他見證了共和國影視化裝藝術(shù)的開端與發(fā)展,被稱為“中國彩色電影化裝師第一人”。
1982年,中國電影金雞獎增設(shè)“最佳化妝獎”,王希鐘憑借電影《西安事變》首獲此殊榮。古月在此片中第一次飾演毛澤東,人們正是從《西安事變》開始,看到了什么是特型演員。
1986年版《西游記》之所以成為難以逾越的經(jīng)典,離不開王希鐘對劇中師徒四人以及各路神仙、妖怪等數(shù)百個人物形象的塑造。
2022年12月22日,中影集團發(fā)布訃告,國家一級美術(shù)師王希鐘因病于12月19日在北京逝世。
“有朋友給我留言:天下從此無圣手。”劉勁告訴《環(huán)球人物》記者。
劉勁的伯樂
1995年,劉勁參加電影《宋家三姐妹》的拍攝,在片中飾演張學良。當時,王希鐘正為本片的主要人物做化裝造型,而張學良并不是主角。
一天,王希鐘看到一個生面孔,打量了一會兒,對他說:“小伙子,挺帥。你不僅能演張學良,你還能演一個人。”
劉勁面對這位造型大師不敢吭聲,就用充滿期待的眼神看向他,期待著答案。
王希鐘停頓了一會兒說:“周恩來。”
當時,劉勁被“嚇了一跳”,以為王希鐘是在開玩笑,因為他從來沒想過會飾演這位偉人。
個把月后,劉勁接到一個電話:“你是不是和王希鐘老師拍過《宋家三姐妹》,在里面演張學良?”
“對對對。”劉勁答道。
“哎呀,王老師推薦你演長征時期的周恩來。”對方說。
原來,為紀念長征勝利60周年,電視劇《遵義會議》正在拍攝,缺一位飾演長征時期周恩來的演員。王鐵成、黃凱等周恩來特型演員歲數(shù)大了,也沒有檔期。
王希鐘一下想到了在《宋家三姐妹》劇組遇到的那個青年演員:“在《宋家三姐妹》里演張學良的那個演員條件很好,很像年輕時期的周恩來,帥氣,又是軍人,你們?nèi)フ艺摇?rdquo;
當時在《遵義會議》中飾演毛澤東的吳蘭輝說:“軍隊的我應(yīng)該認識啊。”
“好像是總政的。”王希鐘提醒道。
“會不會是劉勁呀,我(在解放軍藝術(shù)學院)的師弟,我打電話問問他。”吳蘭輝說。結(jié)果一問就問著了。
王希鐘和劉勁在貴州拍攝場地見面后,王希鐘給劉勁戴上頭套,粘上絡(luò)腮胡,大家都感到,長征時期的周恩來“美髯公”形象一下就出來了,劉勁又被嚇了一跳。
“當時審片子的人說:‘哎喲,這個周恩來形象不錯,不僅形象很像,年齡也符合,很有味道。’”劉勁回憶道。
就這樣,王希鐘發(fā)掘了一名新一代特型演員。長征時期的周恩來30多歲,劉勁在拍攝此片時32歲。
“我做夢都沒想到我還可以演周總理,是王老師改變了我的人生,他是我的伯樂。”劉勁說。
拍完《遵義會議》,劉勁又參演電視劇《周恩來在上?!?,飾演更年輕的周恩來,仍由王希鐘化裝。
“就周恩來形象而言,一定要抓住眼睛,一定要炯炯有神。大家都知道周總理濃眉大眼,但王老師不會把我的眉毛畫得那么重,否則出來以后很假。”劉勁說。
拍《周恩來在上?!窌r,王希鐘給劉勁安了一副假睫毛,是他自己勾的。王希鐘覺得,外邊賣的那種女生的睫毛很假,就自己動手制作。
他做出來的睫毛不像市面上賣得那種那么整齊,而是依照真實的樣子做得一根一根錯落有致,粘在劉勁的眼睛上,眼睛“一下就深邃了”。
這是他大量而細致查閱周恩來真實照片與資料的結(jié)果。“他非常愛看書,愛學習,對歷史和歷史人物的了解很深刻。比如周恩來在上海時期發(fā)生的工人起義、四一二大屠殺等,了解得一清二楚。”劉勁說。
王希鐘邊化裝,邊跟劉勁聊歷史,聊人物,把自己的觀點、理解告訴他,比如劇本里哪場戲為什么要這么寫,臺詞為什么要這么說,臺詞應(yīng)該怎么說出來,等等。
“我開始還沒太在意,就覺得王老師懂得很多。后來慢慢意識到,是他在有意識地扶持我、幫助我。那時候我也年輕,他怕我理解不到位,或抓不到重點。人物形象不光靠化裝,演員的表演也很重要。他說,形象和表演是一體的。這就是王老師作為大師的高級之處。他是把他身上所有的細胞都調(diào)動起來。”劉勁說。
20多年來,光是不同時期周恩來的頭套,王希鐘就給劉勁做了七八十個,眉毛也有幾十副。
劉勁至今已飾演過六七十次周恩來,其中大約一半由王希鐘化裝。
“孫悟空一定要美,豬八戒一定要可愛”
在王希鐘的諸多代表作中,電視劇《西游記》當排頭名。
1981年,中央電視臺委任導演楊潔、王扶林分別籌拍電視劇《西游記》和《紅樓夢》。這兩部戲有一個共同點:形象眾多。區(qū)別在于,《紅樓夢》里的形象都是活脫脫的人,而《西游記》里的形象很多不是人類。
“楊潔最麻煩的一件事就是人物造型。這么大的量怎么辦?她也咨詢了戲曲界的老藝術(shù)家,但跟他們談不攏。他們認為,孫悟空還是要按戲劇舞臺上的辦法勾臉(臉譜勾繪)。”《西游記》導演、攝影師王崇秋回憶道。
楊潔覺得不行,這不是她的想法,于是來到北京電影制片廠(1999年并入中國電影集團)找王希鐘。但北影正在籌拍電影版《西游記》,不放人,王希鐘想了個法子:兼職幫忙做造型。
孫悟空到底是應(yīng)該像猴多一點,還是像人多一點?王希鐘想了很久。太像猴沒有美感,太像人則有些失真。想來想去,他覺得既然是“美猴王”,就得美一點:鼻子要像人,因為猴子的鼻子有點不雅觀;嘴巴要像猴,突出“毛臉雷公嘴”的特點;眼睛要像人,猴的眼睛太凹了……
“我雕塑的鼻子比演員的還漂亮、筆挺,六小齡童的鼻子沒有我雕的漂亮。” “觀眾說孫悟空的形象比六小齡童本人美多了。”王希鐘打趣道。
在技術(shù)條件相對落后的情況下,王希鐘發(fā)明了絹紗粘雙眼皮等獨門絕技,還把硫化乳膠等材料運用到人物造型中。
據(jù)六小齡童回憶,人中部位一開始用彈簧、海綿墊,動起來嘴唇都破了。“王老師又想別的辦法,把面部的硫化乳膠做得薄一些,用膠水粘在臉上……還要把硫化乳膠的面具做成適合我戴的臉型。不停地在修改、細化、完善。”
飾演豬八戒的馬德華回憶,他頭回見王希鐘時,王希鐘就一直盯著他看,看臉上的特點,把他看得有點兒發(fā)毛。
特別是馬德華臉上的兩個小酒窩,王希鐘覺得恰到好處,很喜慶。
“他在造型時秉持一個要點:擬人化。孫悟空一定要美,豬八戒雖然很丑陋,但一定要可愛。”馬德華說。
“豬八戒在師徒四人中毛病最多,可他是最有人性的一個角色。”王希鐘說,“不能讓人看了有厭惡的感覺。”
為了塑造豬八戒的形象,他走在路上一有空就思考,吃飯的時候也在想。突然想到,小孩子玩的豬八戒面具很可愛,他一下就來了靈感,就照著面具做。
原著中,八戒是一頭黑豬,王希鐘改為白豬。
王希鐘還注意到真實的豬的眼睛。“豬眼是很美的,是丹鳳眼,非常嫵媚。”豬八戒也就多了一分媚態(tài)。
劇中的如來佛祖形象,15個人試鏡,楊潔都不滿意。這時,王希鐘向她推薦了一個人:在電影《地道戰(zhàn)》里飾演民兵隊長的朱龍廣。
朱龍廣來到劇組,王希鐘給他粘上道具耳朵和頭套,在他眉心點了個朱砂痣,很快就把他化裝成了人們后來見到的模樣。楊潔拍板:就他了。
有一次到某地拍攝,有人看到朱龍廣竟向他跪拜。朱龍廣還驚動了外交部。原來,尼泊爾的觀眾看到這個形象后,感到仿佛佛祖現(xiàn)身,特地給朱龍廣寫信,讓他“回歸故鄉(xiāng)”。
“《西游記》里有個麻煩事,像奔波兒灞、灞波兒奔是什么東西?精細鬼、伶俐蟲是什么造型?有些東西得想象,又得像,又得讓老百姓接受。劇中人物造型數(shù)量、復雜程度,好多方面是‘之最’的,在這方面王老師功不可沒。”王崇秋說。
這些形象都不是胡亂想象來的,而是來源于王希鐘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吸收,一個神仙形象可能就取材于古建橫梁上的畫,一個菩薩形象可能就取材于廟里的雕像。每到一地拍攝,劇組都要到當?shù)氐膹R里拍照片回來,供王希鐘參考。
“我塑造的鬼是中國的鬼,跟好萊塢的不一樣,我們的鬼是純粹的中國貨。”王希鐘說。
辛苦了一輩子
1928年11月,王希鐘出生于山東蓬萊的一戶農(nóng)民家庭。16歲那年,跟著家人一起“闖關(guān)東”,后到大連的表哥那里謀生,并在表哥的建議下進入了夜校學習,也就是在那時看了第一部電影,并萌生了想當電影演員的夢想。
20歲時,他以一曲《沒有共產(chǎn)黨就沒有新中國》和一首帶有膠東腔的詩朗誦,被東北電影制造廠(后改為長春電影制片廠)錄取。后因革命需要,他又參加了廠里的化裝訓練班。
1950年,王希鐘被調(diào)到北京電影制片廠,仍從事化裝工作。4年后,他在廠長帶領(lǐng)下赴蘇聯(lián)學習電影技術(shù),回國后就擔任了北影廠化妝工作室主任。
1959年上映的國慶獻禮片《萬水千山》講述了長征時期的故事,王希鐘為了使演員膚色看起來更貼近當時紅軍膚色的真實狀態(tài),自己做油彩、配油彩,還做了藏民的頭套、胡子等。
“我著力克服了以往黑白影片化裝中出現(xiàn)的化裝色彩較濃、模式化等弊病,盡量做到真實自然。”王希鐘說。
迎來化裝事業(yè)的高峰,是在改革開放后。電影《西安事變》就是在這時制作的,是當時出現(xiàn)領(lǐng)袖人物最多的影片,王希鐘逐個為他們化裝,也從此成為特型演員化裝“專業(yè)戶”。
90年代初的影片《周恩來》是他的又一代表作。“我在給王鐵成化裝定型時很注重眉毛的處理,這是最能反映老年總理特點的地方。”王希鐘說。
為了恰到好處,濃淡虛實變化適度,體現(xiàn)周恩來逐根眉毛的變化方向,他反復與周恩來的照片對比,“根根計較”。
“周總理老年的時候有老人斑,鼓出來的和平面的有區(qū)別,他都用模子做出來很小的老人斑,還染上色,再用酒精膠貼在皮膚上,大家都看不出來。”王鐵成說,“王老師在中國電影界的化裝師中,那是首屈一指。”
這部影片成就了王鐵成的演藝事業(yè),王希鐘也借此再次榮獲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化妝獎。
王希鐘還喜歡在影視作品中客串角色,比如在《西游記》中飾演金頂大仙,在《周恩來》中飾演林彪。
· 王希鐘在《西游記》中飾演金頂大仙。
“他不是為了好玩,而是通過體驗演員的表演,更好地把表演和化裝更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不要讓演員臉上畫的或粘貼的東西有礙于演員的表演。”劉勁說。
在很多影視劇中,王希鐘作為總化裝師,為眾多角色化裝造型,工作量很大。“我看劇本也就看兩三遍,他得看十幾遍。”劉勁說,“我問他為什么,他說:‘要把人物吃透。我不光是畫你這個人物,每個人物我都要去考究,要準確。’”
劉勁記得,每次和王希鐘到國外拍戲,王希鐘都要跑到當?shù)貢辍⒚佬g(shù)館等地方,隨時隨地補充自己,為的是真實表現(xiàn)人物形象。
“為什么電視劇《長征》成為經(jīng)典?王老師就是怎么真實怎么來。上了高原,臉上該紅就紅,像藏族人一樣。嘴皮該干裂就得干裂,不管是男的女的。真實是藝術(shù)的靈魂。”劉勁說。
“我覺得目前化裝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是‘失真’。比如說我們的主持人在舞臺上主持,妝很濃,在這個環(huán)境下就很合適,很得體。但換了一種環(huán)境,比如說一個演員演一個女戰(zhàn)士在營房里,這種妝就太失真了。失真了,她就不美了。”王希鐘說。
· 王希鐘著有《影視化裝技巧》一書。
王希鐘在圈內(nèi)地位越來越高,大家都叫他“老爺子”,但他沒有架子。據(jù)他的學生回憶,一次在南昌拍戲,演員來試裝時,王希鐘坐在最外邊靠門的地方,每看到有人來,不管認不認識,都站起來熱情地打招呼。試裝完畢,他又站起,親自把他們送到樓梯口。
化裝組的后輩有點不理解,何必這么辛苦地迎來送往?王希鐘說:“人家大老遠滿懷信心趕過來,就為了試次裝爭取一個角色。要是效果不好被刷下來了,那心里多不好受啊,所以我們應(yīng)該對他們親切點。”
為了影視化裝事業(yè),王希鐘辛苦了一輩子。“他在92歲時還跟我拍《周恩來回延安》,從天津開機,后來去延安,他全程跟著。這是我導演的第一部電影,也是我們最后一次合作。”劉勁說。
他去世后,有網(wǎng)友說:“他位列仙班了。”(作者:田亮)
總監(jiān)制: 呂 鴻
監(jiān) 制: 張建魁
主 編: 許陳靜
編 審: 凌 云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huán)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quán)所有:環(huán)球人物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