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金磚
您的位置:首頁 > 熱評 > 觀點

將奮斗融入祖國的山河

2022-10-31 09:36:24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鐘于
大號 中號 小號
原標題:將奮斗融入祖國的山河(暖聞熱評)

【人物】“最美自然守護者”

【故事】不久前,中央宣傳部、自然資源部向全社會公開發(fā)布首屆“最美自然守護者”先進事跡,馬銀國、任秀波、李大鵬、沈樂毅、鈕棟梁、姜文凱、殷躍平、董鴻儒、張輝等9人和江蘇省自然資源廳自然資源確權(quán)登記局(集體)被授予“最美自然守護者”稱號。他們立足本職、勤奮敬業(yè),在工作上勇?lián)?,在作風上作表率,充分展現(xiàn)了自然資源系統(tǒng)廣大黨員干部的精神風貌,用實際行動譜寫了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時代華章。

【點評】

看護山水林田湖草沙,預警地質(zhì)災害、海洋風暴,堅守耕地和生態(tài)保護紅線……從城市濕地到塞外林場,從高山平原到大海小島,自然資源工作者是與大自然最親近的群體之一。首屆“最美自然守護者”作為他們中的先進典型,長期扎根一線,將奮斗的人生答卷書寫在廣袤大地上,也讓自己的身影成為綠水青山間的亮麗風景。

因選擇而熱愛,因責任而堅守。爬坡過坎、蹚水過河,馬銀國反復對所在鄉(xiāng)的地質(zhì)災害隱患點進行排查,42年里累計組織安全轉(zhuǎn)移群眾1900余人次,成功守護全鄉(xiāng)約6000人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從找樹種到種樹,從一棵樹到一片林,董鴻儒從護林員做起,和林場職工一起,將寸草不生的荒山變成18.6萬畝森林。做選擇不易,年復一年不畏艱險、不懼風雨的堅持更難。從“這輩子若能做好這件事,值了”的百姓“飯碗田”守望者沈樂毅,到“我將繼續(xù)守候我的另一個家”的黃海孤島千里巖“放哨人”姜文凱,再到“既然選擇了,就無怨無悔地走下去”的珠峰高程測量者任秀波,一個個關于堅守和奉獻的故事,彰顯著為國為民的情懷,見證著挺身而出的擔當,傳遞著平凡而又偉大的力量。

與自然打交道,要攀登的不僅有自然的高峰,還有科學的高峰。李大鵬及其團隊創(chuàng)新找礦方法,在山東萊州吳一村成功實施了“中國巖金第一見礦深鉆”,實現(xiàn)了我國金礦深部找礦的重大突破;滑坡監(jiān)測預警是世界性難題,殷躍平開展滑坡“技防”研發(fā)與試點,努力“在千差萬別中尋找共性”,推動地質(zhì)災害監(jiān)測預警實現(xiàn)從“人防”到“技防”的提升……正是千千萬萬像他們一樣的自然資源工作者,堅持向科學要方法,不向風險挑戰(zhàn)低頭,不給困難艱險讓步,潛心科研攻關、矢志突破創(chuàng)新,推動我國自然資源事業(yè)不斷向前發(fā)展。

歲月無聲,山河為證。“最美自然守護者”是對先進典型的褒獎,也是對所有綠水青山守護者、生態(tài)文明建設者、自然資源管護者的致敬。廣大自然資源工作者立足本職崗位、汲取榜樣力量,爭做先鋒、砥礪奮斗,必能為守護綠水青山、建設美麗中國貢獻更多力量、展現(xiàn)更大作為。(鐘于)

責任編輯:馮小玨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