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金磚

阿乙:從警察到媒體人再到作家 他曾以命搏文

2021-08-12 11:36:13 來源:環(huán)球人物網(wǎng)
大號 中號 小號
\
阿乙(圖源:澎湃新聞)
  從2008年到2018年,他每年出一本書達到寫作巔峰,并斬獲國內(nèi)外多個文學獎項,也因此成為70后小說家的中堅力量。詩人北島評價他為“近年來最優(yōu)秀的漢語小說家之一”。
  他,就是作家阿乙。近日,當阿乙以一本15萬字的新書《騙子來到南方》宣告歸來時,公眾的目光再次聚焦到他身上,也憶起了阿乙并不平順的寫作之路。
  寫作把他推向疾病的苦海,也將他拯救出來
  卡斯爾門氏病(Castleman’s disease),是一種罕見的淋巴結(jié)反應性疾病,發(fā)病率僅為幾十萬分之一,而阿乙卻撞上了這個小概率。
  2018年《朗讀者》節(jié)目第二季播出,以“生命”為主題的一期節(jié)目中,阿乙坐在主持人董卿對面,分享了關于自己的故事。
\
阿乙(右)與主持人董卿(左)在《朗讀者》對談(視頻截圖)
  2013年某天,正在家寫作的阿乙突然咳血,此后半年間輾轉(zhuǎn)多家醫(yī)院,在幾乎以為患上肺癌的時候,被確診為卡斯爾門氏病,直到現(xiàn)在還在做治療和化療。
  被確診時,阿乙的長篇小說《早上九點叫醒我》只寫了一半。而阿乙生病同他這本小說不無關系。
  當時的阿乙,在陸續(xù)創(chuàng)作了多部短篇和中篇小說后,決定寫一部長篇。“我想寫一部讓人過目難忘的作品。”為了這個目標,生病前的阿乙每天幾乎24個小時都在不停寫作,甚至睡夢中都在與小說中的人物對話。抽煙、喝咖啡、一天只吃兩頓飯,正是這種忘我寫作的狀態(tài)讓他賭上了自己的健康。即便因病住院,阿乙仍不肯放棄寫作。2014年,在病中完成了長篇《早上九點叫醒我》的初稿。
  然而,追求完美的阿乙對初稿并不滿意,做出了一個決定——推翻重寫。他將自己悶在家里,“整整兩年的時間,每天都很痛苦”。句子的長短、標點符號的妥帖、比喻的頻率,用“曾”還是“曾經(jīng)”、文末是否用省略號,他都一一斟酌。最焦慮的時候,不吃不喝,有人打電話來,就和那人對罵,然后怪自己為什么不把手機關掉,吵到了自己。
  2017年,長時間的激素治療和持續(xù)的焦慮終使得阿乙的身體再次崩潰,他的腎臟出現(xiàn)了問題,開始發(fā)高燒,走路喘息不止。痛苦的阿乙甚至還有了臥軌自殺的念頭,但腦中“你這不是給別人添麻煩嗎”的想法及時制止了他。
  即便如此,病重的阿乙最惦記的還是寫作,為了多點時間寫作,他從一天吃3片激素冒險增加到20片。最終,在切掉了一小塊腎臟后,2018年,這部讓阿乙“幾乎耗盡半條命”的小說《早上九點叫醒我》出版了。
  這場大病讓阿乙對生命和寫作都有了更新一層的認知,在《朗讀者》的舞臺上,他向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在他看來,生命一開始就掌握在死神手中,我們要做的就是用自己的事業(yè)或生活,將自己的命運奪回來。而對阿乙而言,寫作正是他愿為之付出一切努力的事業(yè):“寫作雖然把我推向疾病的苦海,但它也將我拯救出來,把我拖出苦海。”
  “一場大病之后人變胖了,反倒變得溫和可愛了”,阿乙的朋友、作家文珍這么形容大病后的阿乙。一場大病,改變了阿乙清瘦的容貌,也改變了他原先瘋狂的寫作習慣。現(xiàn)在的阿乙,不再為寫作廢寢忘食,而是勞逸結(jié)合。在醫(yī)生和家人的看護下,阿乙餐餐按時吃,戒煙七八年了,身體狀態(tài)也在變好。每天就寫500到1000字,這個節(jié)奏讓他更舒服了。
\
阿乙(圖源:《花城》雜志)
  2018年后的三年間,阿乙并沒有出書,直到《騙子來到南方》的問世,讓阿乙重新歸來,也讓人看到,對于寫作,他不那么“急”了。
  從警察到媒體人再到作家
  阿乙正式開始寫作,是在他三十二歲那年。但在此之前,他的職業(yè)與寫作卻并沒有什么關系。
  阿乙,原名艾國柱,1976年出身于江西瑞昌,是當年班級中考上大學的四個人之一。在父親的期望下進入警校,并在畢業(yè)后順理成章地成為一名小鎮(zhèn)民警。
  就是這樣一份在親戚朋友們看來穩(wěn)定的工作,卻并沒有“留住”阿乙,他還是想去外面“闖蕩”,他瞞著單位和家人偷偷四處面試,終于在26歲那年,成為了《鄭州晚報》的一名體育編輯。
  成為媒體人后的阿乙,一步步地向自己的作家夢邁進。工作之余,他從未停下寫作,只2008年一年,就給30多個媒體文學版編輯郵箱投了140篇文章。終于,命運開始垂青這個勤勉的文學青年,在羅永浩的推薦下,阿乙的處女作《灰故事》得以出版,而他的作家夢,也由此開始逐漸變成現(xiàn)實了。
\
阿乙(視頻截圖)
  有意思的是,回望阿乙現(xiàn)今的文學成就,他曾放棄的5年警察生涯,卻恰巧成為了他進入文學世界最鋒利的武器。
  阿乙的小說以罪案題材為主,其中有不少故事原型便來自從警時期的所見所聞。在小鎮(zhèn)目睹過的兇殺案和群體性事件,都成為了他后來寫作的重要資料。但阿乙筆下的這些犯罪故事,又與許多追求獵奇的罪案小說不同,他常常是以一副冷漠的旁觀者形象,冷靜克制地去勾勒故事,從而使小說總是籠著一層灰暗而又陰郁的色調(diào)。
\
阿乙為小說《騙子來到南方》畫的監(jiān)控示意圖(圖源:澎湃新聞)
  與這種冷漠形象相應,阿乙在小說中也從不避諱對死亡的描寫,甚至可以說,敘寫死亡正是阿乙小說的一個特質(zhì)。對此,阿乙說自己并非迷戀殘忍,僅僅只是一個不討好的報信者:“人們善待了討好的喜鵲,卻驅(qū)趕帶來兇訊的烏鴉??墒菫貘f走了,不幸還是會照樣降臨。”
  如果說,阿乙曾經(jīng)的警察身份還為他的小說帶來了什么,那可能是一種責任感。
  阿乙曾在接受采訪時坦言做警察的責任感太重,讓他有些受不了。但事實上,這種責任感也已被他不自覺地帶入了創(chuàng)作中。“我寫這篇小說,表達的是對詐騙這種骯臟事實的強烈憤恨,以及對伊甸園的懷念”,阿乙新作《騙子來到南方》正是以近年來屢屢出現(xiàn)的集資騙局為原型,寫了一場“事先張揚的詐騙案”。
  故事最終,阿乙把這個騙子給活埋了,“我覺得埋一次還不夠,還把他肢解,這就是我對騙子內(nèi)心的看法,但是生活中不會這樣。”阿乙說,“我覺得大家上當受騙很難受,又很委屈的話,就看看這個小說吧,畢竟我把他處理得那么慘。”
  出走鄉(xiāng)村,但也不走進城市
  在阿乙的小說中,火車是很“神奇”的交通工具,它會偶爾帶來殺人犯和騙子,也會帶走鎮(zhèn)上的年輕人。實際上,阿乙正是那被帶走的年輕人之一。
  據(jù)阿乙自述,他的老家就住在火車站旁。京九線開通的時候,他正在上中學,那列火車雖然只在家旁的車站停留一分鐘,卻已經(jīng)勾起了少年對外面世界的向往。后來的阿乙,也確實走了很遠,從瑞昌到鄭州、廣州、北京,甚至紐約,實現(xiàn)了“走出去”的夢想。
\
阿乙(圖源:中國作家網(wǎng))
  出走鄉(xiāng)村是阿乙人生的巨大轉(zhuǎn)折點,而這次出走經(jīng)歷也被他在小說中反復敘寫。
  他在小說《模范青年》中虛構(gòu)了“我”與“周琪源”兩個小鎮(zhèn)青年,并為兩人安排了截然不同的命運——出走城市的“我”以文字為生,留在縣城的周琪源患癌郁郁而終。雖未明指身份,但這樣的命運安排正是阿乙對自己出走鄉(xiāng)村的肯定回答。至于《意外殺人事件》這部小說,他干脆直接將自己寫了進去,那個遺憾沒能出走就意外被殺手殺害的“艾國柱”,更得見阿乙出走的強烈渴望。
  盡管出走鄉(xiāng)村,但至少從寫作上來講,阿乙從未真正走進城市。他在北京生活了十幾年,生理、心理吸收了很多關于北京的細節(jié),卻無法把這些細節(jié)落于筆頭。反而是在北京的生活,激起了阿乙對故鄉(xiāng)的情節(jié),讓他更加確切地認識到家鄉(xiāng)才是他寫作的根據(jù)地。在他看來,作家就像飛鳥,只有飛離一個地方、一個空間,才能俯視原來的地方。
  “‘紅烏’是我為老家取的化名,我總是把它設定為一個裝新酒的舊瓶子,裝載我虛構(gòu)的各種故事。”阿乙說。這個舊瓶子,阿乙裝進不少故事,也借此敘寫了不少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
  但在大量的鄉(xiāng)村敘事后,阿乙同許多具有相似鄉(xiāng)村成長背景的作家開始意識到,鄉(xiāng)村正在遠離人們的日常生活。正如他寫作《早上九點叫醒我》,寫的是鄉(xiāng)村生活的盛景,可是透過這種熱鬧,又看見它行將瓦解的痕跡。
  一邊是逐漸遠離的鄉(xiāng)村,一邊是難以融入的城市,陷入“兩難”之中的阿乙,不得不開始探索新的寫作對象和方式。
  其實在早期作品中,阿乙就已經(jīng)開始探索敘事的多種可能,并被作家格非稱贊“在敘事上不斷開拓新疆域的諸多嘗試令人驚嘆”。在新作《騙子來到南方》中,這種嘗試更為明顯。無論是題材的豐富性,還是敘事的巧妙性,都比前作更進了一步。
\
小說《騙子來到南方》部分目錄
  在成功的嘗試背后,阿乙也付出了許多努力。他曾在一次采訪中說自己如同蒲松齡一般,四處搜集故事,“采集對象什么人都有,街道上的人、中國人、外國人、鍛煉的人、出租車司機、熟人……”正是有這樣大量的故事積累,才總是有新鮮的故事可講。
  未來的阿乙,或許會接著寫鄉(xiāng)村,又或許會作出新的嘗試,但寫作是圍繞他的永恒主題。如他自己所說:“只要我的心是靠近寫作的,只要這個時間夠久,我是一定能寫成的。即使我寫不出來,我通過寫作所獲得的幸福感,也是超越一個車或者房,或者一些物質(zhì)上的東西,給我?guī)淼哪欠N愉悅感。”
\
阿乙(圖源:新京報 郭延冰攝)
 ?。ㄙY料來源:央視網(wǎng)、澎湃新聞、紅星新聞、新京報、北京晚報、中國新聞周刊)
責任編輯:馮小玨
聲明: 版權(quán)作品,未經(jīng)《環(huán)球人物》書面授權(quán),嚴禁轉(zhuǎn)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我要糾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