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8日,福建省在第二十三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上簽約22個外商投資項目。
今天,中國發(fā)展進入了新時代。中國對世界的影響,從未像今天這樣全面、深刻、長遠;世界對中國的關注,也從未像今天這樣廣泛、深切、聚焦。
今年1月,中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yè)4588家,同比增長74.4%。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最新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近七成受訪外資企業(yè)看好未來5年的中國市場前景,九成以上認為中國市場富有吸引力。
經濟增長主要集中在西方的圖景似乎已成歷史。除了羅杰斯這樣的“老面孔”,還有一大批“新朋友”相信:帶動世界經濟復蘇和增長的動力在東方、在中國。他們之中,既有知名投資家、跨國公司高管,也有活力十足的外國青年。
傾聽這些天然帶有外部視角的故事,能大大拓寬我們對于當下中國經濟的了解——它們把我們早已習慣的日常重新放置在繽紛變幻的全球敘事中。這些故事的重點不是某人在某一天去了哪里、某個時刻的感受如何;重要的是,當某人與中國產生聯(lián)結時,意味著什么。
戴利奧:增持中國
1949年8月8日,雷·戴利奧在美國紐約出生時,正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他與中國的緣分或許此時就埋下了伏筆。
戴利奧是地道的美國人,但祖輩推測是來自威尼斯一帶的意大利北方人。“也許幾百年前,他的先祖和馬可·波羅是近親,要不然他自己也說不清楚為什么如此摯愛中國。”橋水(中國)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裁王沿說。
戴利奧的故事確實與馬可·波羅存在某種相似性——1984年,他在好奇心驅使下第一次來到中國,成為中國政府的一名顧問。
向他發(fā)出邀請的是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今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當時中國屈指可數(shù)的可以和外部世界自由打交道的企業(yè)。它是改革開放之初在鄧小平同志倡議下、由榮毅仁組織創(chuàng)辦的國務院直屬企業(yè)。戴利奧應邀前來,“幫助中國國際信托公司了解金融市場”。那時,戴利奧已經是美國知名投資家,是全球表現(xiàn)最優(yōu)秀的美國債券管理者之一。他創(chuàng)辦的橋水基金起步于自己的兩居室公寓,逐漸成長為世界上最大的對沖基金公司。戴利奧本人則先后成功預判了1987年10月19日“黑色星期一”、2008年金融危機、2009年爆發(fā)的歐債危機、英國脫歐等一系列重大事件。
“靠水晶球謀生的人注定要吃碎在地上的玻璃。”戴利奧說。他認為最重要的事情并不是預知未來,而是知道在每一個時間點上如何針對可獲得的信息做出合理的回應。為了做到這一點,他必須擁有大量的經濟和市場數(shù)據(jù)來進行分析。
戴利奧確實擁有這些數(shù)據(jù)。從很早的時候起,每當在市場上開始一筆交易,他都會把自己做決策的依據(jù)寫下來,并在交易結束時回顧這些依據(jù)的效果。后來,他試著將這些依據(jù)轉化成公式(類似今天的“算法”),并根據(jù)實際效果不斷地加以改進。“這讓我可以很好地透視經濟、市場機器在歷史上是如何運行的,以及如何對其押注。這樣做讓我得到了教益,并引導我改進我的標準,使之成為永恒和普適的標準。一旦仔細審查完這些關系,我就能把現(xiàn)實中不斷得到的數(shù)據(jù)輸入這些系統(tǒng),然后計算機就會處理這些數(shù)據(jù),做出決策,就跟我在頭腦中做的一樣。”
橋水基金最初的利率、股票、外匯和貴金屬系統(tǒng)就是這么產生的。到1995年,橋水基金已擁有42名職員,管理著41億美元(當時約合342.38億元人民幣)的資產。
1984年與中國的首次接觸給戴利奧留下了深刻印象。那時中國經濟落后,絕大部分企業(yè)(包括小飯館)都歸集體所有,由集體經營。人們不能自由選擇自己的職業(yè),努力工作并不會得到經濟激勵。戴利奧送出的禮物是價值10美元的計算器,被中國人視為“奇妙的裝置”。
不過,北京到處都有很棒的、極為好客的中國人,戴利奧和妻子走到哪里都能得到熱情的接待,戴利奧很快就學會了一項“中國傳統(tǒng)”——在喊“干杯”的同時一口喝下杯中的中國白酒。
戴利奧很快注意到,中國人聰明且有教養(yǎng),經濟上的落后是由于經濟制度缺乏激勵性。“在我看來很明顯,封閉是中國貧困的原因,所以我相信,去掉這道屏障后,中國的生活水平自然會趕上發(fā)達國家,就像水往低處流一樣自然。”
那一年,戴利奧在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的一棟大樓里發(fā)表演講,他指著窗外的胡同告訴聽眾,不久后這些胡同就會消失,摩天大樓將取而代之。聽眾們搖搖頭,告訴他:“你不了解中國。”戴利奧反駁道:“你們不知道經濟套利的力量,而對外開放將釋放這一力量。”
中國的表現(xiàn)超出了他的預期。1989年,包括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在內的9家中國金融機構聯(lián)合成立了“證券交易所研究設計聯(lián)合辦公室”(簡稱“聯(lián)辦”,后更名為“中國證券市場研究設計中心”),中國金融市場的建設工作正式啟動。“聯(lián)辦”的辦公地點最初設在一個很小的賓館房間,幾乎沒有任何資金,走過去要經過一個彎曲的金屬樓梯,樓梯下還有一個巨大的垃圾箱。
“盡管他們當時沒什么錢,但懷揣著熾熱的夢想。我很幸運能認識他們,參與到研究設計中國資本市場的事業(yè)中去——我向他們解釋資本市場是如何運作的,介紹美國可供借鑒的經驗,并幫他們出謀劃策,通過某種微小的方式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戴利奧告訴《環(huán)球人物》記者,他認識的這些中國人從無到有,一往無前,建立起了中國的資本市場,以及政府的證券監(jiān)管機構。
1994年,因為“確信中國注定會在21世紀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戴利奧在中國成立了一家名為“橋水中國合作伙伴”的公司,并帶領一小群機構投資者客戶訪問中國。一年后,雖然無法兼顧管理橋水和橋水中國合作伙伴,戴利奧不得不關閉這家“在中國建立的第一家總部在美國的私人股權企業(yè)”,但投資中國的種子已經種下。2016年3月,橋水(中國)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在上海自貿區(qū)注冊,如今已躋身中國“百億私募”之列。戴利奧的個人經歷已經與中國發(fā)展進程相互交織,和中國經濟共同成長。
在2022年出版的《原則:應對變化中的世界秩序》一書中,戴利奧呼吁道:“假如你沒有在中國待過很長時間,你就應該破除你可能有的任何關于舊的‘共產主義中國’的成見,也別管那些有偏見的人常向你描述的那類圖景,因為那都是錯的。我建議你把聽到或讀到的東西,與曾和中國人共事過很長時間的人交流。”
作為一名全球宏觀投資者,戴利奧對投資中國的興趣始終未變。“我經常思考自己應該在哪里投資多少,關注基本面以及其他人的定位。中國基本面強勁,資產價格相對有吸引力。”他說,我在投資組合中增持了中國。
“偏見總是讓人看不到機會。因此,如果你因為與那里真實發(fā)生的事情不相符的原因而對中國持懷疑態(tài)度,我建議你理清思緒。”——這是來自戴利奧真誠的投資建議。
2019 年 11 月,雷·戴利奧出席創(chuàng)新經濟論壇。
“貝哥有話說”
2022年6月17日,大眾汽車集團公開了一項任命,宣布派出貝瑞德出任大眾汽車集團(中國)總裁兼CEO,負責中國業(yè)務。消息剛出來的時候,許多中國人還不曾聽說貝瑞德這個名字,但對于大眾汽車集團而言,他是一名“悍將”。貝瑞德出生于1968年,從25歲開始,他的人生軌跡就與大眾汽車集團緊密聯(lián)結在一起,一步步從采購職員成長為大眾汽車集團的核心高管。
2022年8月1日,是這份人事任命生效的日子。這名土生土長的德國人離開生活、工作了多年的家鄉(xiāng),登上了飛往中國的航班。讓許多人意外的是,貝瑞德的第一站,并非北京、上海等中國一線城市,而是安徽合肥。
2022年8月12日,貝瑞德的名字頻繁出現(xiàn)在我國官方媒體的報道當中。這天下午,安徽省委書記、省長在合肥會見了貝瑞德一行。在這次會見中,貝瑞德對這個初次謀面的城市作出了很高的評價:“安徽營商環(huán)境好,產業(yè)配套條件好,發(fā)展?jié)摿Υ?,是投資興業(yè)的沃土。”
很快,貝瑞德領導下的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在安徽有了一些動作。
2023年5月31日,大眾汽車集團在德國總部之外打造的最大的研發(fā)中心、總投資近10億歐元的大眾汽車(中國)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VCTC)落地安徽。在貝瑞德的計劃中,會有來自研發(fā)及采購等多個領域的2000名專業(yè)人才聚集到這家新公司。
2023年9月20日,VCTC成立4個多月后,貝瑞德在安徽舉行的世界制造業(yè)大會開幕式上發(fā)表了視頻致辭:“安徽省和合肥市為我們提供了最好的條件,也為我們的重大投資提供了安全保障。”
現(xiàn)在,貝瑞德已經在中國工作、生活一年多了,他在中國許多城市來去匆匆、步履不停,他的目光所及之處更多了。
左圖:2024年1月25日,貝瑞德與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視頻連線交流。
右圖:2024年2月6日,貝瑞德在社交平臺發(fā)布新春祝福視頻。(視頻截圖)
2023年7月15日,貝瑞德到吉林長春參加中國一汽成立70周年大會。此前,在第十三屆中國汽車論壇上,貝瑞德就曾透露:“奧迪一汽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將于2024年底在長春投產。”
2023年12月8日,貝瑞德在海南海口見證海南省人民政府與大眾汽車集團(中國)簽署全面合作框架協(xié)議,鞏固和擴大雙方在汽車產業(yè)及移動出行領域的合作。
2024年2月6日,大眾汽車(中國)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在天津經開區(qū)設立,未來將作為大眾汽車集團重要的零部件研發(fā)機構正式啟動運營。
合肥、長春、???、天津……不難看出,貝瑞德正一步一個腳印地奔走在中國市場的沃土之上,精心布局大眾汽車在中國的未來。
在中國,“悍將”貝瑞德還成了接地氣的“貝哥”。2022年11月,貝瑞德正式入駐微博。在這里,他創(chuàng)立了一個“貝哥有話說”的話題,經常毫不吝嗇地公開表示對中國及中國汽車市場的看好:“中國是一個了不起的國家!”“中國的汽車市場是全世界最令人振奮的汽車市場。”“科技創(chuàng)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guī)模在中國突飛猛進。”2023年4月26日,他在親眼見證上海車展的超高人氣和濃厚氛圍后感慨:“中國是全球智能網聯(lián)自動駕駛汽車發(fā)展的重心。”
無論是在公開場合的發(fā)言還是在自己的社交平臺上,貝瑞德不止一次提到“中國速度”。他公開表示,中國汽車市場令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轉型和創(chuàng)新的速度。“在電動出行方面,沒有哪個市場比中國市場更領先。簡而言之,中國是推動全球汽車行業(yè)發(fā)展的動力源。”
貝瑞德說這句話的時間是2023年8月初。就在此前的7月,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官宣與小鵬汽車達成長期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貝瑞德隨后親眼見證了這一“中國速度”——從2023年7月到2024年2月,雙方僅用時8個月就將合作推進到了產品落地階段。根據(jù)協(xié)議的安排,雙方合作的首款車型預定在2026年上市。
在中國的這一年多,讓貝瑞德驚嘆、欣賞的還有獨屬于中國的魅力。他探訪城市、了解文化、學習中文,對中國在汽車市場之外的另一面表現(xiàn)出了強烈的興趣。
貝瑞德將自己稱為“新北京人”,偶有閑暇時,他也愛逛北京城。“我特別喜歡那些老胡同,可以一睹北京的歷史。我記得上次去北海公園,游走在北海與周圍的小街巷之間,品嘗街邊小吃,這種感覺真棒!同時,北京還有許多像三里屯那樣又酷又新潮的地方,永遠不會讓人覺得乏味!”貝瑞德說。
2022年11月,貝瑞德在??陂_展投資考察期間,一位擔任海南經濟發(fā)展局全球新聞官的“老外”、哈薩克斯坦小伙魯斯蘭贈予他《海南島的黎族》一書。這本書是在20世紀30年代時,一名德國人類學家兩次深入海南島黎族人居住的地區(qū),對黎族的習俗、技藝和社會生活等做了詳細的田野調查后所著。因為原版太難尋覓,魯斯蘭費盡了心思也只找到PDF版本。他精心打印出來,裝訂成冊,在雙方會見時贈予了貝瑞德。魯斯蘭向《環(huán)球人物》記者回憶:“貝瑞德接過書后,仔仔細細地翻看,分外驚喜。”
2023年12月28日,貝瑞德發(fā)文和網友分享了一件小事:他可以用“你好,大眾!”這句簡單的中文喚醒車上的智能管家了。一個多月后,他發(fā)布春節(jié)視頻,中文水平又有了一些進步,他能準確地用中文向網友送上“龍年大吉,萬事興隆”的祝福了。因為被精美的燈籠吸引目光,他還發(fā)現(xiàn)籠和龍“音同義不同”這一玄妙的細節(jié),笑稱:“中文真的太有意思了!”在公開場合,貝瑞德經常說的則是“在中國,為中國”這句中文,表露的是對中國市場消費者的重視。
回看2023年的成績單,大眾汽車集團共向全球用戶交付924萬輛新車,其中在中國市場銷量為323.6萬輛??梢钥闯?,大眾汽車集團最大的單一市場仍然是中國。這份成績單出爐后,貝瑞德在2024年農歷春節(jié)前夕發(fā)布了與同事們的兩張合照并附文:“中國汽車市場大概是全球最具活力,同時也最具挑戰(zhàn)的競技場。”而對于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在2024年的發(fā)展,貝瑞德說:“龍年寓意著吉祥與成功。”
“破冰者”
在與歐洲大陸隔海相望的英倫三島,佩里家族已經持續(xù)向東看了70余年。2018年12月18日,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作為“中英友好的傳承者、中英經貿人文交流的促進者”,英國48家集團俱樂部主席斯蒂芬·佩里獲得中國改革友誼獎章。
“那一天,我想起了我的父親、他的中國和西方朋友以及所有這40年來一起合作過的人。”斯蒂芬·佩里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他的父親杰克·佩里被譽為中英關系的“破冰者”——1953年,應剛剛成立的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邀請,“從沒離開過倫敦東區(qū)”的杰克·佩里和其他18名英國工商界人士一起踏上了前往新中國的道路。他們先花了7天時間抵達香港,又用3天時間從香港到北京,一路上走得十分艱難。“在香港,他們被一些國家的領事、副領事跟蹤。在英國下議院,有些人辱罵我父親,說他是叛徒。美國施加了很大壓力,要求他們停止與中國的往來,停止與中國建立關系。”斯蒂芬·佩里說。
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重建中國的決心令杰克·佩里印象深刻,他敏銳地看到新中國的光明前景以及中英合作的巨大潛力,最終與中方簽署了價值3000萬英鎊的貿易協(xié)議。這也是新中國與西方的首個商業(yè)協(xié)議。
第二年,在杰克·佩里的組織下,48名英國商界人士再次訪問中國。英國48家集團俱樂部的前身——英中貿易48家集團誕生。這一年,斯蒂芬·佩里剛剛6歲。
1993年,斯蒂芬·佩里接過父親的事業(yè),成為英國48家集團俱樂部主席。一年后,杰克·佩里開始撰寫自己的回憶錄《從倫敦小巷到紫禁城》。遺憾的是,回憶錄還沒完成,杰克·佩里便去世了。病中的他囑咐兒子,要幫自己寫完最后一章。“我問父親最后一章要寫什么,他說,最后一章的主題是關于中國的未來。”
2014年,斯蒂芬·佩里為父親這本回憶錄作序時寫道:“他本打算最后一章寫中國的未來。我無法代他來寫,但是我知道他會替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而鼓掌;替中國站在世界之林應有的位置而高興;他也會爭論說社會主義不僅僅是承諾提高生活水平、保護窮人,而應該是存在于國家心中的一種基本哲學,不是單純的改良主義。”
10年過去,如今,斯蒂芬·佩里的兒子小杰克·佩里也繼承了家族的“破冰”傳統(tǒng)——他成立了“青年破冰者”組織并擔任主席,以便能夠最大限度地縮小代際差距,讓有不同視角、不同志趣的年輕人到中國工作,讓一些人真正地了解中國。斯蒂芬·佩里深感欣慰:“我們會和我父親那一代人一樣,盡我們最大的努力,支持中英兩國貿易的發(fā)展。我們的經濟有很強的互補性,我們會繼續(xù)投資中國、深耕中國。”
還有許多企業(yè)家像佩里一家人一樣,數(shù)代人看好中國、投資中國,如泰國正大集團的謝氏家族、馬來西亞嘉里集團的郭氏家族。也有越來越多年輕人和小杰克·佩里一樣,選擇了中國,他們雖然沒有家族企業(yè)這樣深厚的中國淵源,但在中國這片充滿希望的沃土上,同樣創(chuàng)造了一個個奇跡。
2018年10月16日,英國48家集團俱樂部主席斯蒂芬·佩里在人民大會堂。
“創(chuàng)業(yè)找馬赫”
阿富汗小伙馬赫(原名瓦希德·艾哈邁德扎)就是其中之一。2008年,北京奧運會舉世矚目,馬赫只有13歲,第一次來到北京。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名阿富汗運動員獲得了獎牌,這是阿富汗代表團在奧運參賽史上的第一枚獎牌。從北京回到阿富汗時,馬赫看到,整個阿富汗都因為這枚意義非凡的獎牌而歡欣鼓舞。馬赫告訴《環(huán)球人物》記者:“從那時起,我就覺得北京是一個面向世界的舞臺。”
2014年,18歲的馬赫再一次收拾行囊,毫不猶豫來到北京,進入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習,“可能是我對中國的好印象在潛意識里幫助我快速做出了這個決定”。不過,在專業(yè)的選擇上,馬赫經過了一番深思熟慮。“我本來喜歡建筑設計專業(yè),但我轉念一想,既然來到中國,不學經濟就對不起這個機會。畢竟,了解了中國經濟,很大程度上就是了解了世界經濟。”
馬赫讀大二時,幾個中國朋友邀請他一起組隊參加全國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大賽和“互聯(lián)網+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賽”。馬赫那時對創(chuàng)業(yè)還毫無概念,一心想著畢業(yè)后找一個和投資相關的工作,做個“打工人”就好。結果,籌備比賽期間,馬赫隨隊去了成都一所高校。學校里有一個超大的體育場,許多參賽的學生聚集在這里。“我差不多看到了上百個項目,每個項目都有自己的展位,規(guī)模大到讓我有一種中國所有大學生都在創(chuàng)業(yè)的感覺。”而在這些項目當中,馬赫與朋友的項目脫穎而出,獲得了銀牌。這大大激發(fā)了馬赫的創(chuàng)業(yè)熱情,打開了他的創(chuàng)業(yè)之門。
2022年11月,馬赫(右二)在北京與外籍創(chuàng)業(yè)者溝通。
2020年,馬赫意識到,不少在中國的外國朋友有一個相似的訴求——他們希望能在中國找到機會。馬赫立刻有了一個想法:“既然人才有訴求,企業(yè)也有訴求,那我不妨將他們的訴求結合在一起,做一個國際性的人才社群平臺。”馬赫把這個想法告訴了自己的朋友,得到的反饋是:“馬赫!既然你對這方面比較了解,為什么不去參加海外人才創(chuàng)業(yè)大會呢?”
在朋友的鼓勵下,2020年9月,25歲的馬赫參加了第八屆海外人才創(chuàng)業(yè)大會(現(xiàn)今國際人才創(chuàng)業(yè)大會),獲得了創(chuàng)新獎。令他驚喜的是,他還拿到了10萬元的企業(yè)開辦費,認識了很多投資人。
同年10月,北京市朝陽區(qū)啟動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qū)(以下簡稱北京自貿區(qū))CBD國際人才港建設,著力打造綜合性人才發(fā)展服務平臺。有了創(chuàng)意、投資和政府支持,馬赫的公司順利地進入注冊程序,成為北京自貿區(qū)首批注冊的外資企業(yè)之一。接著,馬赫發(fā)起了“機會實驗室”活動,創(chuàng)建了一個由500多名校友和200名外國企業(yè)家組成的社群,幫助20多名外籍創(chuàng)業(yè)者在北京找到了發(fā)展機會。北京國際創(chuàng)業(yè)圈子開始流傳著一句話:“創(chuàng)業(yè)找馬赫。”
馬赫也因此榮獲了“朝陽區(qū)鳳凰青年大使”稱號,“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我認識到,在中國,只要有好的想法,有明確的定位,善于把它項目化,那么整個創(chuàng)業(yè)圈的生態(tài)都會給你賦能,幫你去實現(xiàn)它。在中國,想法是可以變?yōu)楝F(xiàn)實的”。
這10年,馬赫見到了更加全面的中國:在廣州,他看到城市的現(xiàn)代性與功能性;在南京,他被城市傳統(tǒng)的另一面所驚艷;在惠州等更多城市,他看到了飛速發(fā)展的一個個創(chuàng)業(yè)產業(yè)園。“我見到有許多像我一樣的外國人,都是從畢業(yè)后就一直留在這里,10年、20年……甚至更久。而我在中國的這10年,感覺被包容、被支持、被鼓勵,所以我覺得我應該繼續(xù)留在這里,應該在中國發(fā)展。”
有多少外國人選擇留在中國?根據(jù)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居住在我國大陸31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并接受普查登記的外籍人員有84.5697萬人。而在2010年的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中,這個數(shù)字是59.3832萬。也就是說,10年來,有超過25萬名新朋友遠道而來,他們像戴利奧、貝瑞德、斯蒂芬·佩里、馬赫等人一樣,在不同的時間節(jié)點,因為讀書、就業(yè)、定居等不同的事由與中國相遇。他們的到來,本身就是世界為什么看好中國的答案。
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