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我還是好喜歡這塊冰啊。”
羽生結弦決定告別競技賽場。
在今天下午召開的記者會上,他宣布自己今后將成為一名職業(yè)花樣滑冰運動員。“我將和過去的我進行一個比較,今后我將繼續(xù)努力下去。”
·7月19日,羽生結弦在記者會上。圖片來源:朝日新聞。
這個消息讓人有些意外——就在7月初,他還在日本滑冰協(xié)會網站上留言說:“本賽季我仍然會竭盡全力,爭取實現更高的目標。”
但也沒那么意外——畢竟,他曾在一次采訪中坦言:“(我)現在是職業(yè)生涯末期了,在蠟燭即將熄滅的時候總是會格外明亮……”
《日刊體育》此前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羽生結弦的新夢想是組建冰上表演團隊。
“絕對要贏”
羽生結弦的人生,就是一部熱血動漫。
1994年12月,他在日本仙臺市出生。父親是一位數學老師,之所以給他取名為“羽生結弦”,原因有二:一是契合星座射手座;二是家人希望他“能夠像繃在弓上的弓弦一樣,平靜而充滿斗志”。
斗志,后來成了羽生結弦人生的關鍵詞。
2歲那年,他被診斷患有哮喘,身體孱弱,時常生病。4歲時,為鍛煉身體并克服哮喘,他和姐姐一起在家附近的冰場滑冰。日復一日在冰上馳騁,他由此愛上滑冰。
·4歲的羽生結弦和姐姐一起滑冰。
小學4年級,羽生結弦第一次參加全國比賽,獲得冠軍。
當時他11歲,留著和偶像俄羅斯傳奇選手普魯申科同款發(fā)型,用這位“冰上皇帝”獲獎時的姿勢舉起了獎杯,面對鏡頭說:“我的目標是拿到奧運會金牌。”說這話時,他有些羞澀,但目光堅定。
2010年,他第一次站在了“世界”賽場上,參加了世界青少年花樣滑冰錦標賽。一個小插曲是,賽前他由于過于激動,流了鼻血。
當時,他選擇的曲目是電影紅磨坊中的名曲《Bolero》,一曲下來,最終獲得第12名。面對記者,他說:“世界上超過99%的人還不知道我的名字,因此哪怕能讓知道我的人增加1%,我都會為此奮斗。”
這種斗志貫穿了他的職業(yè)生涯。
他曾將奧運金牌設置為手機桌面,整天念叨“想拿金牌”;也曾在隨身帶的筆記本首頁上寫下四個大字:“絕對要贏!”
他訓練場的墻壁上,懸掛著寫有每年奧運會和世錦賽冠軍名字的木牌。每次看到牌子上出現自己以外的人時,他都會感到不甘心。疲憊時,他就看著牌子默默激勵自己:下一次,一定要“復仇”。
天賦+努力+斗志,造就了他后來的故事——
2012年,他獲得全日本花樣滑冰錦標賽冠軍,此后連續(xù)4年衛(wèi)冕冠軍;
2014年,索契冬奧會,他獲得花滑男單金牌,同年獲得世錦賽男單冠軍;
2018年,平昌冬奧會,他成功衛(wèi)冕花滑男單冠軍,結束了歐美對花滑項目長達100多年的統(tǒng)治,也是冬奧會66年來第一個蟬聯(lián)男單冠軍的花滑選手。
多年后再回首,他如此評價小時候的自己:
“要論精神的話,我覺得那時候的自己是最強、最閃耀的。那時,我覺得我比誰練得都多,是能夠抱著‘我比誰都厲害’的想法完成練習的。這種想法在參加奧運會時就變得最為重要。”
“一生懸命”
2011年3月日本大地震,羽生結弦拎著自己的冰鞋從冰場逃出,和父母、姐姐擠在仙臺中學的體育館里避難。
“什么都做不了,每天就躺在地板上看體育館的房頂。睡不著,睡著了夢里也在搖晃,余震一直在持續(xù),所以分不清是做夢還是現實。”
即便在那段日子里,他也沒有放棄訓練,通過不斷參加商演,獲得蹭冰場訓練的機會。5個月間,他奔走日本各地參加了近60場商演,每一場都將演出所得捐給了災區(qū)。
競技賽場上,沒有誰的成功是完全因為幸運女神的眷顧。
為了贏,羽生結弦每天進行著堪稱“自殺式”的高強度訓練。一般選手每天練20-30次四周跳,他一天會跳60次。即使因傷病無法上冰時,他也會對照著練習錄像,一遍遍進行“想象練習”,通過模擬來調整腦中的姿態(tài)與神情。
在他看來,努力會說謊,但努力不會白費。
“我認為羽生結弦是天才,但他和別人所說的天才有點不一樣。他會比別人付出多一倍的努力,他會為了將天賦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出來而努力。這種努力的方式,才是他真正天才的地方。”他昔日的老師阿部奈奈美說。
但隨之而來的,是不可避免的傷病。
2014年11月,他在賽前熱身時不慎受傷。在隨后4分30秒的表演中,他8次起跳,5次摔倒,每一次旋轉跳離地面都令人揪心。完成表演后,他被攙離冰場,幾乎攤到在教練身上。那一次,他被診斷為頭部挫傷、下頜挫傷、腹部挫傷、左大腿挫傷、右腳踝扭傷。
·羽生結弦頭綁繃帶上場。
同年年末,他進行了開腹手術;2016年,他左腳背關節(jié)韌帶損傷;2017年,他在練習勾手四周跳時跌倒,導致右腳踝外側韌帶損傷,之后愣是吃了一個多月的止痛藥,并在三個月后的平昌冬奧會上奪金。
·扭到腳踝的羽生結弦。
2021年11月,距離北京冬奧會只剩3個月,羽生結弦先是右腳踝韌帶損傷,后是因壓力患上食道炎,不得不離開訓練場一個月。
直到12月,他才在全日錦標賽中重返賽場,拿到直通北京冬奧會的入場券。
成為花滑界的高齡選手后,羽生結弦依舊在挑戰(zhàn)更高難度,但有時結果并不盡如人意。
在一次采訪中,他曾沮喪地說:“每次跳,每次摔倒在冰上,有時候摔多了,我甚至會想,我也許什么時候就這么腦震蕩,就這么死掉也說不定。”
眾人對他的高期望也漸漸成了一種壓力。有時,繃不住了,他就把自己關在浴室里哭。
“一生懸命”——在日本,這個短語意為“一生用全部力量去做一件事”——羽生結弦曾用這個詞形容花滑之于自己的意義。
春天,來吧
2002年,鹽湖城冬奧會,亞古丁與普魯申科兩位傳奇名將都在賽場上留下了經典作品。8歲的羽生結弦羨慕地說:“真想成為第一個獲得奧運冠軍的日本(花滑)選手啊,真想啊。”
12年后,索契冬奧會,還不到20歲的羽生結弦真的完成了這個夢想。
到了2018年,羽生結弦又成功衛(wèi)冕。
賽后,他笑著說:“我的所有動力都是完成4A。應該做的都已經做到,想要得到的東西也都已經得到了,接下來,我只想要完成小時候的那個目標。”
此后,提起羽生結弦,就繞不開4A。
比起超越對手,他更想超越自己。“奧運冠軍什么的、世界冠軍什么的,都沒有關系。我絲毫沒有失去動力,我還想要變得更強大。新的敵人就是我自己。”
“有了4A,我才能如此生氣勃勃地活著,(4A)是我作為競技花滑選手賭上人生的最后夢想。”
在北京冬奧會上,他再一次挑戰(zhàn)4A。然而,國際滑冰聯(lián)合會表示:“根據裁判的詳細評分,該跳的旋轉度不足,因此未獲認證。”
第三次站上冬奧會舞臺的羽生結弦,最終獲得第4名,無緣領獎臺。
2月14日,羽生結弦召開了新聞發(fā)布會。
發(fā)布會前,人們紛紛猜測他是否要宣布退役。在花滑男單的歷史上,除了普魯申科,其他頂尖選手最多參加三屆奧運,并且最后一屆往往抱憾而終。
當被問及是否會參加下一屆冬奧會,羽生結弦的回答是:我不清楚。我甚至不知道下屆冬奧會在哪(舉辦)。
不管賽場內外,羽生結弦都和花滑緊緊綁定。就連報大學志愿,他也選了人類科學部,因為想從科學、數據上去分析自己的跳躍、動作要用什么角度、多大的力量、速度最合理。
然而當時,對于自己與花滑的故事將如何繼續(xù),羽生結弦已經給不出一個確切的回答。
·2月14日,羽生結弦在新聞發(fā)布會上。圖片來源:新華社。
2月20日,在北京冬奧會花滑表演滑中,羽生結弦選用的曲目是《春天,來吧》。這部舊作對他格外有意義。
“《春來》旋律響起的時候,我意識到自己還是喜歡花滑的。曾經在情緒最低落的時候,甚至快開始厭惡冰的時候,就在這種無可救藥的時候,拯救我的是這樣的鋼琴演奏。”
那次表演中,他再現了自己經典的吻冰禮。
“不僅僅是作為季節(jié)而言的春天,在人生道路上,歷經艱險的時候便是等待春天之時。”
那天,在即將走出首都體育館時,羽生結弦突然獨自跑回了冰場,親吻了冰面。他說:“雖然比賽有苦澀的部分,可我還是好喜歡這塊冰啊。”(許曄 陳娟)
總監(jiān)制: 呂 鴻
監(jiān) 制: 張建魁
主 編: 許陳靜
編 審: 蘇 睿
(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加微信“HQRW2H”了解細則。歡迎大家提供新聞線索,可發(fā)至郵箱tougao@hqrw.com.cn。)
原創(chuàng)精選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