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金磚

戈爾巴喬夫去世,生前接受《環(huán)球人物》專訪時曾這樣說……

2022-08-31 15:06:37 來源:環(huán)球人物網-環(huán)球人物微信 作者:楊政
大號 中號 小號

離職后,

他始終沒有從人們

的視線中消失過。

作者:楊政

編輯:陳佳莉

據今日俄羅斯通訊社30日報道,蘇聯(lián)最后一任領導人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當天因病去世,終年91歲。

據報道,莫斯科中央臨床醫(yī)院對外表示,“米哈伊爾·謝爾蓋耶維奇·戈爾巴喬夫在一場嚴重而漫長的疾病后去世。”

報道稱,戈爾巴喬夫今年3月滿91歲,尚且沒有關于這位政治家去世前健康狀況的詳細信息。今年夏天早些時候,關于這位原蘇聯(lián)領導人的健康狀況急劇惡化的傳言逐漸浮出水面,然而,戈爾巴喬夫基金會出面辟謠。有消息稱,他于2021年10月因新冠疫情而被隔離在醫(yī)院。

另據塔斯社援引俄羅斯總統(tǒng)新聞秘書佩斯科夫消息,當?shù)貢r間31日,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對戈爾巴喬夫去世表示深切哀悼,并將于31日早上向其親友致唁電。

據悉,戈爾巴喬夫將被安葬在莫斯科新圣女公墓,緊鄰其夫人賴莎所下葬的墓地。

《環(huán)球人物》記者2006年曾專訪戈爾巴喬夫。以下為報道摘錄:


在別墅休假

作為蘇聯(lián)第一位同時也是最后一位總統(tǒng),戈爾巴喬夫的晚年生活可謂豐富:著書立傳,上電視拍廣告,接受媒體采訪,評論內外時政。可以說,自從離職后,他始終沒有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過。

戈爾巴喬夫的日子真的如表面上那么風光? 

記者通過“戈爾巴喬夫基金會”得到了專訪他的機會。戈爾巴喬夫基金會位于莫斯科市列寧格勒大街39號。采訪約在下午2點,記者驅車準時趕到?;饡南嚓P人士告訴記者,戈爾巴喬夫正在莫斯科郊區(qū)的別墅休假,為接受記者的采訪,他特意中斷休假,趕回了莫斯科。

當一名工作人員把記者請進戈爾巴喬夫辦公室旁的接待室的時候,他已經端坐在那里,身著西裝,沒有扎領帶。寒暄之后,他緊握著記者的手說:“我們好像見過面,是嗎?”記者告訴他:“我先后在莫斯科工作了10年。其間,我多次見過您,但面對面地和您交談,這還是第一次。”他回應說,很愿意接受中國記者的采訪。


“那樣不會有好結果”

戈爾巴喬夫說:“我給中國朋友的忠告是:不要搞什么‘民主化’, 那樣不會有好結果!千萬不要讓局勢混亂,穩(wěn)定是第一位的。”

談到蘇共垮臺,他說:“我深深體會到,改革時期,加強黨對國家和改革進程的領導,是所有問題的重中之重。在這里,我想通過我們的慘痛失誤來提醒中國朋友:如果黨失去對社會和改革的領導,就會出現(xiàn)混亂,那將是非常危險的。”

“我們在沒有做好準備的情況下 ,使蘇聯(lián)社會大開放。在殘酷的國際競爭下, 國內工業(yè)受到了致命打擊。極少數(shù)人一夜暴富,斂財數(shù)額之巨僅次于美國的大亨,而赤貧的人數(shù)卻遠遠超過了蘇聯(lián)時期。在這個方面,中國處理得很好。中國沿海省份和地區(qū)發(fā)展速度快,中西部相對發(fā)展較慢,中國領導人現(xiàn)在號召開發(fā)西部和東北地區(qū)的決策完全正確。”


·年輕時的戈爾巴喬夫。


回憶訪華細節(jié)

在采訪中,戈爾巴喬夫回憶起了當年他對中國的訪問。

1989年5月,鄧小平與到訪的蘇共中央總書記、蘇聯(lián)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戈爾巴喬夫舉行了歷史性會晤,使中蘇關系實現(xiàn)了正常化。

國務院原副總理錢其琛同志在其所著的《外交十記》中寫道:“作為歷史人物,戈爾巴喬夫的功過,自有后人去評價,但他的北京之行所完成的重大歷史使命,在中蘇關系史上,應當被濃墨重彩地記上一筆。”

談起那次他與鄧小平在北京舉行的歷史性會晤,戈爾巴喬夫記憶猶新:“蘇中兩國領導人的會見是一次罕見的事件!在我們和鄧小平等中國領導人的共同努力下,實現(xiàn)了兩國關系正?;_@是我政治生涯中最重大的事件之一,我們一起使兩國回到友誼和伙伴關系的軌道上。我和鄧小平同志互相伸出友誼之手。會見時,我被他吸引住了,喜歡上了他,他是一位極富魅力的人。記得我們一起合影留念時,鄧小平同志拉著我和賴莎的手,我們感到非常溫暖。我想,他已經85歲了,還那么富有激情、思路清晰、反應敏捷,能自由流暢地就許多問題闡述自己的觀點。至今難忘的是鄧小平所說的:‘結束過去, 開辟未來!’”

戈爾巴喬夫對記者說,對中國、對世界來說,鄧小平都是一位偉大的歷史人物,是20世紀的一位偉人,一位世界級的政治家——“‘文革’后,鄧小平把中國帶入了正確的發(fā)展軌道,讓人們創(chuàng)造性地工作,極大地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鄧小平作為杰出的改革者將名垂青史,他所創(chuàng)造的經濟改革經驗在全球具有廣泛的學習和借鑒意義。”戈爾巴喬夫還高度評價了鄧小平關于建立國際新秩序的理論。他說:“這主要包括:反對任何國家稱霸,反對向其他國家發(fā)號施令。鄧小平的這一思想至今仍有現(xiàn)實意義。我知道,中國新一代領導人也強調這些觀點,這說明鄧小平的思想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連續(xù)性。”


在辭職書上簽字

告別時,記者將一盒茉莉花茶贈給了戈爾巴喬夫。他表示感謝后,自言自語地低聲說:“賴莎·馬克西瑪芙娜( 戈爾巴喬夫已故的妻子) 喜歡喝茉莉花茶。”記者注意到,此時,戈爾巴喬夫臉上掠過了一絲憂傷。


·戈爾巴喬夫和妻子賴莎。

可以說,戈爾巴喬夫的憂傷自1991年就開始了。那年12月,葉利欽在權力斗爭中獲勝,戈氏下臺已成定局。一天,戈爾巴喬夫、葉利欽和雅科夫列夫三人坐在戈氏的辦公室里討論蘇聯(lián)總統(tǒng)下臺的條件。他們最后商定:1992年1月7日—8日,戈爾巴喬夫騰出辦公室、公用住宅和別墅。戈爾巴喬夫表示同意。葉利欽答應給戈爾巴喬夫發(fā)放退休金,并提供一輛吉爾牌轎車等。戈爾巴喬夫請求葉利欽保證免除他對所發(fā)生一切的法律責任。后來,戈爾巴喬夫就在辭職書上簽了字。


·戈爾巴喬夫(左)和葉利欽。

幾天后,戈爾巴喬夫在克里姆林宮的辦公室里整理資料,清理保險柜。這時,他接到了夫人賴莎從別墅打來的電話,說葉利欽的衛(wèi)隊長科爾扎科夫帶領一幫人, 要求立即打開房門,清點物品,并在24小時內搬出公用別墅。1991年12月26日,即在戈爾巴喬夫宣布辭職的第二天,按原計劃,他作為總統(tǒng),還有最后一次外事活動,會見一個日本代表團。早晨8點50分,戈爾巴喬夫乘車去克里姆林宮。途中,他在車里接到助手打來的電話,說葉利欽等三人正坐在總統(tǒng)辦公室里喝酒,建議他最好不要到克里姆林宮來。戈爾巴喬夫請助手再給他找一個房間,以便如約同日本客人會見。最后,戈爾巴喬夫在三樓工作人員的房間里會見了日本客人,然后永遠離開了克里姆林宮。


·1991年12月25日,戈爾巴喬夫宣布辭職、蘇聯(lián)解體。老百姓通過電視在家中見證了這一切。


至今得不到多數(shù)國民諒解

戈爾巴喬夫離開克里姆林宮之后,立即著手籌建“戈爾巴喬夫國際社會經濟政治理論研究基金會”。葉利欽把原莫斯科財政學院的一幢樓房劃給戈爾巴喬夫基金會使用?;饡词袌鰞r格租用此房。

1998年,俄羅斯發(fā)生金融危機,戈爾巴喬夫存款的銀行倒閉,他破產了。為了解決基金會資金嚴重不足的問題,戈爾巴喬夫連續(xù)接拍了包括“必勝客”比薩餅連鎖店、美國蘋果電腦在內的一系列電視廣告片。此外,他還經常到世界各地演講,每次酬勞都在數(shù)萬美元以上。

著書立傳是戈爾巴喬夫收入的另一個重要來源。他已經出版了十余本書籍, 其中包括反思蘇聯(lián)解體的《八月事變的原因與后果》《不幸的改革者》等。等到他的基金會有了一些積蓄,就從舊址搬到了莫斯科市列寧格勒大街39號,這是一幢5層樓房,設計現(xiàn)代,十分惹眼。


·2012年,戈爾巴喬夫在其新書《孤獨相伴》的簽售會現(xiàn)場。

戈爾巴喬夫至今得不到多數(shù)俄羅斯國民的諒解,俄羅斯社會上對他的指責不絕于耳。大多數(shù)俄羅斯人仍然把他視為蘇聯(lián)解體、蘇共垮臺的罪魁禍首。

1996年,他參選俄羅斯總統(tǒng),只獲得不足1% 的選票。在一次競選活動中,他被一名憤怒的選民重重地扇了一記耳光。

2005年10月的一天,他在莫斯科參加一個圓桌會議時,被一名與會者潑了一臉水。2006年2月底,俄羅斯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超過50% 的俄民眾認為,戈爾巴喬夫作為蘇聯(lián)領導人“過大于功”;持相反觀點的受訪者不過11%;僅有14% 的人對他表示好感,反感者則為28%。

如今,戈爾巴喬夫去世,功過是非自留給后人評說……

總監(jiān)制: 呂    鴻

監(jiān)    制: 張建魁

主    編: 許陳靜

編    審: 凌   云

(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加微信“HQRW2H”了解細則。歡迎大家提供新聞線索,可發(fā)至郵箱tougao@hqrw.com.cn。)

責任編輯:邱小宸
聲明: 版權作品,未經《環(huán)球人物》書面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我要糾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