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種,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九個節(jié)氣,也是夏季的第三個節(jié)氣。
從字義來看,“芒種”一詞,現(xiàn)存文字記載最早見于《周禮》:“澤草所生,種之芒種”。對此,東漢學者鄭玄解釋為“澤草之所生,其地可種芒種,芒種,稻麥也”。即是說,澤草叢生的地方可以種植稻、麥這類有芒的作物。
而從氣候來看,芒種時節(jié)正好處于仲夏開端,其時氣溫顯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氣濕度大,適宜晚稻等谷類作物生長。在種植麥子的北方,田野里開始彌漫等待收割的新麥的清香。而在稻作地區(qū)的南方,稻田里也將布滿片片怡人的新綠。
可以說,芒種節(jié)氣自打一開始,就與農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而其鮮明的氣候特征,也讓它成為了田地播種、下地采收最繁忙的時節(jié)。
關于芒種時節(jié)的忙碌,古人在詩中有不少記述。
陸游在《時雨》中所寫的“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家家麥飯美,處處菱歌長”,描述的便是此時田野四處飄蕩著悠揚的菱歌,家家戶戶忙著插秧的繁忙圖景。而范成大在《梅雨五絕》中言:“乙酉甲申雷雨驚,乘除卻賀芒種晴。插秧先插蚤秈稻,少忍數(shù)旬蒸米成。”也生動表現(xiàn)了芒種時節(jié)因天氣影響農事而產生的心理活動。
此外,民間也流傳著許多有關芒種的農諺俗語,如“芒種忙、忙著種”“芒種忙,麥上場”等等,都是對芒種時節(jié)農事活動忙碌場景的樸實描述。
如今,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過去芒種時節(jié)急迫的插秧、搶收場面已漸漸少了,因暴雨天氣影響收、晾工作而產生的“芒種怕雷公”等俗語也不再那么受用,人們的芒種過得更為從容。
然而盡管如此,芒種節(jié)氣對農事耕種的指導意義依舊沒變,這源于古人生活經驗的樸素智慧,至今還蔭蔽著后人。
綜合來源:新華社、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