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將北京中軸線比喻為一幅畫卷。
這幅“畫卷”里,先農壇的“一畝三分地”,皇家與煙火并存。右手扶犁,左手執(zhí)鞭,明清天子親耕籍田,是農耕立身的華夏民族對農事的尊重。
京杭運河連通南北,在杭州上城區(qū)玉皇山南麓也有一塊田地,90余畝,狀如八卦,名曰“八卦田”,相傳南宋皇帝在此躬耕以示勸農。
要找到這塊田地并不難。穿過繁忙熱鬧的陶瓷市場,一條山路隱約可現(xiàn)。沿著山路拾級而上,從237米的海拔望下,一片蔥郁之間,錢塘江一衣帶水,江波搖動,“黃金作埒,碧玉為疇”的八卦田,跨越八百年的時空,生機勃發(fā)。
一
在中國,但凡與八卦有關的勝跡,多半帶抹神秘色彩。從蘭溪的八卦村,到涪陵的八卦巖,眾說紛紜,莫不如是。
八卦田田土不大,按照九宮八卦的形狀,外圈圍水,內圈種稼,四季色彩各異,從而形成八卦圖像。在卦心當中,是個兩米見高的圓形土墩,呈現(xiàn)著陰陽相間的太極圖案,遠處幾樹桂花遠隔人塵,粲然而放。
八卦田的過去,至少在明代,幾位古人一通嘴仗,歷史的真相倒是越埋越深。有人說,這里是天子祭祀昊天上帝的郊壇;另一派則堅稱,八卦田是南宋勸課農桑的“籍田”。
到了民國,滄海桑田,何止八卦田最初的起源無考,就連田里新增的墳頭,也叫人摸不清頭腦。在民國杭州地圖上,玉皇山麓八卦田的中心,很明顯標注了一座墳墓。對于這座墳墓流傳過很多種說法,野史盛傳是海寧陳閣老墳,晚清學者則考證為南宋六位皇帝的陵墓。這事爭到最后,甚至驚動了郁達夫,一生酷愛西湖山水的他,還為此寫了一篇專文解答。
其實,無論郊壇和籍田,在南宋的史志圖籍中都有記載。《咸淳臨安志》里記載,郊壇在南宋皇城“嘉會門外南四里、龍華寺西”,龍華寺址,就是后來杭州第二(富春江)水泥廠廠址所在,它正好位于八卦田東。而籍田的位置遠在嘉會門外的玉津園,那是南宋皇帝檢閱將校兵丁練武操演的地方,按今人考證,在鐵路南星橋貨運站一帶。
史志記載,加上考古發(fā)現(xiàn),八卦田的前世今生,在今天愈發(fā)明確。
二
對杭州人來說,八卦田有個流傳更廣的故事。
時間要回溯到870多年前,紹興十六年(公元1146年),宋高宗趙構歷經多年狼狽,終于在江南站穩(wěn)腳跟。四年前,以“莫須有”的罪名處死岳飛后,虛弱的南宋王朝簽訂了紹興和議,眼前這個中年男人終于獲得了喘息的機會。
從戰(zhàn)爭中抽眼,在滿目山河破碎之中,恢復生產成了眼下的重點。在民間傳說中,趙構相中了八卦田,挑選好黃道吉日,皇帝要親自籍田躬耕。
籍田禮當天,天未亮,約兩千人的儀仗隊護擁著宋高宗從皇宮浩浩蕩蕩出發(fā),而文武百官早已在西門外候駕。從鳳凰山腳到江干閘口一段,是當時杭州的繁華之地,林林總總的官營私營的糧行、鹽鋪、綢莊、藥材行、客棧、酒肆、茶樓之外,來自建德、桐廬、平湖的食鹽、絲綢、山貨、木材如山般堆積在閘口碼頭。
一路的排場引得市民蜂擁,來到玉皇山邊,鼓樂聲起,穿戴完成,在太常卿的帶領下,趙構接過籍田令奉上的御用耒耜,皇帝正式下地。
這是南宋立國以來的第一次籍田禮,宋高宗自然十分重視,渡江以來他難得意氣風發(fā),那種踩在松軟土地上的感覺,是他從未有過的感受。
三步一犁,推著木犁,趙構多走了幾步。在老百姓眼里,這塊田地從此打上了皇家的烙印,連帶著此前搖搖欲墜的趙家江山,也在杭州開啟了一段新的故事。
八卦田,倒像是杭州的發(fā)端。
三
其實,八卦田最早和八卦并沒有關系。
宋亡以后,宮殿御苑付之一炬,郊壇也在一片狼藉中破敗荒蕪,曾經的輝煌漸漸淡出視線和記憶。八卦田成了市民們的開荒地,油菜麥浪,一地金黃。
到了明嘉靖時,這個歷史聞名的“修道皇帝”帶起了社會上的宗教風。曾經的南宋郊壇遺址上,浙江官員們建起了一座嶄新的“太極亭”,在明代文人筆下,八卦田逐漸有了陰陽分布的八卦爻像。
摸透了皇帝命脈的道士們也洶洶而來,在玉皇山上辟建起高規(guī)格的道觀。他們極意渲染八卦景象,甚至情愿出錢派人維護,八卦田又成了玉皇山的一大盛景。
而從唐代開始,八卦田旁的玉皇山就成了佛道寺院的集中地。一千三百多年前,玉龍道觀建成,傳說里從呂洞賓到白玉蟾,再到全真七子之一的丘處機,都曾在此傳道。
從福星觀下俯視在八卦田邊勞作的百姓,或許也是這段經歷,丘處機毅然帶著弟子18人跋涉萬里,一句“清心寡欲,敬天愛民”,在大雪山里消弭了成吉思汗的嗜殺之心,也保住了八卦田邊無數(shù)百姓的生命與勞動成果。
玉皇山上還有個七星缸。七星缸是七只大鐵缸,由雍正皇帝的能臣李衛(wèi)鑄造,按北斗七星之像排列,就放置在山頂?shù)母P怯^里。那幾年里杭城屢遭大火,嚴重的一次從鹽橋直燒到菜市橋,縱橫十余里,六萬多戶人家,盡成灰燼。李衛(wèi)鑄缸,是看重玉皇山離位屬“火”、山勢如龍,七星釘飛龍,意圖鎮(zhèn)住杭州城內頻發(fā)的火災。盡管這是迷信托詞,但說來也巧,此后杭州城的火災逐漸趨緩。
從丘處機到李衛(wèi),這么看來,八卦田倒像是杭州的福地。
四
近代以來,玉皇山腳成了不少人進入杭州的落腳地,八卦田成了他們討生活的去處。
八卦田曾歸屬三個生產隊,每到播種時節(jié),各村的隊長們都會約定,誰家插麥,誰家種菜。及至清明,麥子青、油菜黃,青黃相間透出無比的規(guī)律之美。直到1982年春末,當最后一輪麥子歸倉之后,八卦田上的那抹田園之色就此褪去。隔年山腳的玉皇大隊撥款十五萬元,宣布重整八卦田,將整塊田按八卦標準圖形改建,原本不怎么“八卦”的八卦田進行了一次“微整”。
2007年,杭州將八卦田精心整治后作為景區(qū)開放。這次工程面積約10萬平方米,八卦田里不僅種上了小喬木與灌木,還種了8種不同的莊稼,一年四季,8種莊稼呈現(xiàn)出不同的顏色。
“春水滿四澤,豆麥爭嫣青。油芥接天碧,云英綴地紫。秋月環(huán)八卦,粟稻鑲澄黃。綠茶并椒紅,菊開遍田白。”如今的八卦田基本重現(xiàn)“南宋九谷”風貌,是一個連門票都不需要的遺址公園。
春天花在開,秋天月會圓,宋氏南渡,臨安風華。而后歷經八百年滄桑,多少亭臺樓閣早已化為塵土,而八卦田仍不紊如卦。
它在杭州,它是歷史的,也是現(xiàn)代的,更是未來的。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