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金磚

古人的勞動

2022-04-29 09:41:24 來源:海南農(nóng)墾報 作者:孫麗麗
大號 中號 小號

其實,在我國古代也有勞動節(jié),每年的農(nóng)歷二月二是古人的勞動節(jié)。“二月初二龍?zhí)ь^,天子耕地臣趕牛,正宮娘娘來送飯,當朝大臣把種丟,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豐登太平秋。”皇帝親自率文武百官耕種,這在《帝王世紀》中有記載。

詩歌起源于勞動,“斷竹,續(xù)竹,飛土,逐肉”,四個短句,極其簡括地描述了原始狩獵勞動的全部過程。相傳是黃帝時代產(chǎn)生的一首民間歌曲,載于《吳越春秋》的《彈歌》。用砍伐的竹子來制作彈弓,將彈弓裝上土丸,進行射擊,擊中了一只只獵物,人們歡樂地追逐著,滿載而歸。詩歌表現(xiàn)了勞動人民的智慧。

《詩經(jīng)》中有大量農(nóng)事詩,描繪勞動生產(chǎn)的場景,如《噫嘻》“噫嘻成王,既昭假爾,率時農(nóng)夫,播厥百谷。駿發(fā)爾私,終三十里。亦服爾耕,十千維耦。”《綿》“捄之陾陾,度之薨薨,筑之登登,削屢馮馮,百堵皆興,鼛鼓弗勝。”仔細閱讀這些詩章會發(fā)現(xiàn),勞動于詩經(jīng)時代的人們,就像呼吸一樣不可或缺,人們清楚地意識到勞動給身體和心理上帶來的歡愉和滿足感。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白居易的《觀刈麥》寫了麥收時節(jié),農(nóng)人們更加忙碌,暖風吹著熟透的小麥,婦女和孩子給正在割麥的青壯年送飯送水,分秒必爭搶收麥子。作此詩時,白居易正任縣尉,暗含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南宋范成大的《四時田園雜興》云:“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男人們白天下田除草,婦女們在白天干完別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線,再織成布。此詩讀來意趣橫生,讓田園生活充滿詩情畫意。

生命因勞動而美麗精彩。自唐代開始,二月二被正式定為“耕事節(jié)”或“勞農(nóng)節(jié)”,此時大地解凍,天氣轉暖,皇帝率百官象征性地參加勞動,農(nóng)民們在農(nóng)具上綁上紅綢布下地播種。人們在勞動中感受到了快樂,勞動帶來了甜美的果實。

責任編輯:蔡曉慧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