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大記》里記述的“孫思邈”

2022-04-15 07:39:54來源:銅川日報作者:王趙民

《雍大記》共三十六卷,明嘉靖元年(1522年)刊刻,早于嘉靖五年(1526年)張璉纂修的《耀州志》,為時任明代陜西提學(xué)副使、著名文學(xué)家何景明(1483—1521年)纂修,記載了包括今天的陜西、甘肅二省、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及青海省東南部的人、地、事,匯聚了大量的文史資料,被譽為我國古代首部具有全部陜西通志的地方志書。因這一帶古稱雍州,故名《雍大記》。該志書考察與證史、紀實與評論相結(jié)合,具有極高的歷史文獻價值,被譽為志書之典范。

據(jù)《尚書》記載,當時分天下為九州島,雍州為其一,指秦嶺以北的陜西中部、北部和甘肅西部的地域,領(lǐng)西安、鳳翔、漢中、延安、慶陽、平?jīng)?、鞏昌及臨洮等八個府,管轄地域東至華陰,與河南、山西交界;南至資陽,與湖廣、四川交界;北至河套;西至肅州。耀州、同官歸西安府管轄,宜君歸延安府管轄。

春節(jié)期間,筆者詳細閱讀該書,發(fā)現(xiàn)有記述銅川市的史料達21處,且極為珍貴。其中有“耀州、同官縣、宜君縣、五臺山、武王山、文王山、女回山、玉華山”等山川名勝和“傅玄、令狐德棻、孫思邈、柳公權(quán)”等文化名人,還收錄了杜甫《宜君縣玉華宮詩》、盛南仲《會王微之同游玉華宮記》、張岷《游玉華山記》及王當《重建耀州治記》等詩文。其中,“孫思邈”一詞的內(nèi)容是:

孫思邈,華原人,即今耀州。通百家說,善言老子莊周。洛州總管獨孤信見其年少,異之,曰:圣童也,顧器大難為用爾!及長,居太白山。隋文帝輔政,以國子博士召,不拜。密語人曰:后五十年,有圣人出,吾且助。唐太宗初,召詣京師,年已老,而視聽聰瞭,帝嘆曰:此有道者!欲官之,不受,思邈于陰陽、推步、醫(yī)藥無不善,孟詵、盧照鄰以師事之。照鄰有惡疾,不可為,感而問曰:高醫(yī)遇疾,奈何?答曰:天有四時五行,寒暑迭居,和為雨,怒為風(fēng),凝為霜雪,張為虹霓,天常數(shù)也。人有四肢五臟,一覺一寐,吐納往來,流為榮衛(wèi),章為氣色,發(fā)為音聲,人常數(shù)也。陽用其形,陰用其精,天人之所同也。失則蒸生熱,否生寒,結(jié)為瘤墜,陷為癰疽,奔為喘之乏,竭則焦槁,發(fā)乎面,動乎形。天地亦然:五緯縮羸,孛慧飛流,其為診也。寒暑不時,其蒸否也;石立土踴,是為瘤贅;山崩川陷,是為癰疽;奔風(fēng)暴雨,是為喘乏;川瀆竭涸,是其焦槁。高醫(yī)導(dǎo)以藥石,救以砭劑;圣人和以至德,輔以人事。故體有可愈之疾,天有可抳之災(zāi)。照鄰曰:人事奈何?曰:心為之君,君尚恭,故欲小。詩曰:“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小之謂也。膽為之將,以果決為務(wù),故欲大。詩曰:“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大之謂也。仁者靜。地之象,故欲方。傳曰“不為利回,不為義疚”,方之謂也。知者動,天之象,故欲圓。易曰“見機而作,不俟終日”,圓之謂也。復(fù)問養(yǎng)性之要,答曰:天有盈虛,人有屯危,不自慎,不能濟也。故養(yǎng)必先知自慎也。慎以畏為本,士無畏則簡仁義,農(nóng)無畏則惰家穡,工無畏則慢規(guī)矩,商無畏則貨不殖,子無畏則忘孝,父無畏則廢慈,臣無畏則勛不立,君無畏則亂不治。是以太上畏道,其次畏天,其次畏物,其次畏人,其次畏身。愛于身者不拘于人,慎于小者不拘于大,戒于近者不拘于遠。如此則人事畢矣。卒,年百余歲。

此文較之《舊唐書·孫思邈傳》稍簡略些,突出了孫思邈回答詩人盧照鄰就診病、做人的提問,并道出了自己的修身之道,言之切切,令人折服。

文中提到的獨孤信(502-557年),鮮卑族人,北周云中(今山西大同)人,西魏北周府兵八柱國大將軍之一,曾隨北魏孝武帝元修西入潼關(guān),投靠關(guān)中的宇文泰,是關(guān)隴貴族集團重要成員。其長女為周明帝宇文毓皇后,第四女為唐高祖李淵之母,第七女為隋文帝楊堅皇后。據(jù)著名老中醫(yī)甘祖望考證,獨孤信稱少年孫思邈為圣童“十分得體”,說明孫思邈生于公元541年,享年為141歲,與“隋文帝輔政,……稱疾不起”“周宣帝時,……隱居太白山”吻合。無論是畢生貢獻,還是長壽之謎,孫思邈都書寫了醫(yī)學(xué)史上的奇跡,不愧為名揚海內(nèi)外的一代藥王。

責(zé)任編輯:蔡曉慧
列表
文章排行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huán)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quán)所有:環(huán)球人物網(wǎng)

關(guān)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