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做好事”,
雷鋒還為我們留下什么?
作者:劉舒揚
雷鋒離開我們60年了。
1962年8月15日一早,在外執(zhí)行任務的雷鋒和戰(zhàn)友喬安山駕駛“嘎斯51”型汽車趕回遼寧撫順營區(qū),以迎接秋季更繁重的運輸任務。
經過一段較窄的人行道時,雷鋒在車下指揮,喬安山繼續(xù)駕駛,意外發(fā)生了——
車輪擠到一排柱子中的一根,這根折斷的、小碗口粗的柱子被鐵絲帶著橫飛出去,重重地打在雷鋒太陽穴上。12點05分,雷鋒停止了呼吸。
雷鋒在撫順生活了兩年零4個月。除了家鄉(xiāng)湖南望城,撫順是他停留最久的地方,是他實現(xiàn)理想的地方,也是他最終犧牲的地方。
《環(huán)球人物》記者對雷鋒人生和精神的尋訪,就從撫順開始。
“離雷鋒最近的地方”
首先要見的人是喬安山。
60年前的那個中午,雷鋒犧牲的消息傳來,喬安山“一下子站不住了”,“怎么可能呢?”
組織上認定是意外事故,“但是我心里壓塊石頭?。?rdquo;81歲的喬安山回憶至此,嘴唇顫抖著,眼睛濕潤了。這是他沉重的包袱。
1963年3月5日,毛澤東“向雷鋒同志學習”的題詞在《人民日報》《解放軍報》刊登后,全國上下掀起了學雷鋒熱潮,喬安山只想躲起來。
3年后轉業(yè),他選擇了遼寧最北部的鐵嶺,把自己“放逐”出去。
那年元旦,喬安山結婚,沒辦婚禮,只站在雷鋒墓前深深地鞠了一躬:“報告班長,我結婚了。”
1972年,他搬進新居,第一天就在正對房門的墻上掛好雷鋒的照片,“我要讓班長看著我轉業(yè)后的生活,我還得像在部隊那樣做好,不愧對班長”。
直到1996年,電影《離開雷鋒的日子》上映,轟動全國。喬安山含淚對編劇說:“謝謝你們,我感覺班長好像回到我身邊一樣。”
第二年,他入了黨。又過了一年,他帶著妻子回到撫順這個滿是回憶的地方。從那時起,喬安山踏上了宣傳雷鋒精神的道路,和雷鋒永遠地聯(lián)系在一起。
·電影《離開雷鋒的日子》劇照。雷鋒犧牲后,喬安山(中,劉佩琦飾)悲慟萬分。
喬安山在家時,常常坐在雷鋒塑像旁的一把椅子上,“因為這里是離雷鋒最近的地方”。
他們相識于1959年的遼寧遼陽弓長嶺鐵礦。雷鋒原是鞍鋼的推土機手,主動報名來遼陽建設焦化廠。在大雨里一起搶救了幾千袋水泥后,“父輩都給地主打工”的兩人慢慢熟悉起來。
后來他們一起參軍,分到一個連,在一個班,甚至同開一輛車。“我沒有文化,學寫字、學算術、學毛著、學開車,雷鋒總幫助我。”
·81歲的喬安山最喜歡坐在家中緊挨雷鋒塑像的地方,和“雷鋒”說說心里話。
如今,喬安山四處義務巡講雷鋒故事和雷鋒精神。他說:“終于有了這么一個機會,可以讓我為班長做些有意義的事。”
不少人開出優(yōu)渥的條件,請他去經濟更發(fā)達的地方生活,他一概拒絕:“我哪也不想去,這兒離雷鋒紀念館近,雷鋒大哥葬在那里,我有心里話,要說也方便,見面也方便。”
老兩口一起支持社區(qū)志愿者,宣傳接種新冠疫苗,帶著兒子和孫女學雷鋒,日子忙碌而充實。“這個月,我的重孫輩出生,就要管雷鋒大哥叫太爺爺啦!”
“解放后我有了家”
雷鋒7歲就成了孤兒,靠親友鄉(xiāng)鄰撫養(yǎng)長大。
1949年8月長沙解放。1950年,雷鋒父親生前好友、安慶鄉(xiāng)鄉(xiāng)長彭德茂送10歲的雷鋒上學讀書。6年后,他又帶著雷鋒走進望城縣委書記張興玉的辦公室。
·1957年秋,雷鋒(前排右一)和望城縣委的領導干部們在一起。
雷鋒成了縣委的一名通信員。
張興玉很喜歡這個小伙子,格外關注他的成長,引導他讀了不少政治理論書籍,給他講八一南昌起義、井岡山斗爭等革命史,還讓雷鋒初次接觸到了毛澤東著作。
在彭德茂和張興玉的培養(yǎng)下,雷鋒懷著一種樸素的報恩情懷,幾乎獻出了自己所有的熱情。1958年6月7日,雷鋒寫下了人生中第一篇日記: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顆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
人的一生要如何度過?雷鋒已經開始了自己的思索。
此時,新中國工業(yè)化建設正如火如荼。9月,鞍鋼到望城招收青年工人,雷鋒報名,還把自己的名字由“雷正興”改為“雷鋒”,意為“到鞍鋼去打沖鋒”。他說,“雷正興”是孤兒的名字,我早已不是孤兒了。
雷鋒在鞍鋼成為一名出色的推土機手,很快引起鞍鋼領導的注意。一年后雷鋒報名參軍時,廠里還舍不得放他。
但入伍是雷鋒一直以來的心愿。
1960年1月8日,他在“歡迎新戰(zhàn)友入伍大會”上代表新兵發(fā)言,給在場領導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特別是咱們政委韓萬金,說這個小戰(zhàn)士講得真好,很有政治水平。”喬安山回憶,時任副政委劉家樂特別叮囑,這個小戰(zhàn)士將來不管分到哪個連隊,一定要重點培養(yǎng)一下。
1961年5月14日,雷鋒被提拔為四班副班長。戰(zhàn)友龐春學還記得,當時為了鍛煉雷鋒,特地把四班原班長張興吉調到三班,雷鋒為代理班長,3個月后正式升任班長。
更突出的事情是雷鋒入黨。雷鋒入伍僅10個月后,11月8日,運輸連支部黨員大會就通過了雷鋒的入黨申請。
“原則上入伍當年不能入黨,因為考驗時間短。雷鋒屬于破格。他切身體會到當家做主人的巨變,懷著一腔熱情保衛(wèi)國家。雖說當兵時間短,但已經達到黨員標準。”龐春學說。
雷鋒在重點栽培下飛速成長。1961年11月26日,雷鋒在日記中寫道:
“我學習了《毛選》一、二、三、四卷以后,感受最深的是,懂得了怎樣做人,為誰活著……我要以黃繼光、董存瑞、方志敏等同志為榜樣,做一個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永遠忠于黨、忠于人民革命事業(yè)的人。”
在軍營的廣闊天地中,他終于成長為人民的勤務員、真正的共產主義者雷鋒。
“總能做出出色的工作業(yè)績”
雷鋒在望城時多次被評為工作模范,是望城縣培養(yǎng)的第一位拖拉機手。
在鞍鋼總廠一年零2個月時間里,他3次被評為先進生產者、5次被評為紅旗手、18次被評為標兵,榮獲鞍山市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稱號。
入伍后,他又多次榮立二等功、三等功,安全行駛4000多公里,是工程兵團運輸連出色的汽車兵。
雷鋒的身高只有1米54,力氣小,手榴彈擲遠課目常不合格。為了增強臂力,他跑去練習單杠、雙杠,胳膊都練腫了,成績也如愿達到“優(yōu)秀”。
·雷鋒正在練習雙杠。
因為會拉手風琴、唱歌,雷鋒剛入伍不久就被抽調去團演出隊,1960年4月回到運輸連時,汽車教學訓練已經開始一個多月了。
他想出理論、圖表、實物相結合的學習方法,整天趴在教練車前琢磨。外出坐公交車時,就站在司機后邊,學習駕駛動作。很快,雷鋒成了同年兵里學開車最晚、放“單飛”(指能單獨駕駛汽車執(zhí)行運輸任務)最早的兵。
“雷鋒不管干什么,都克服一切困難,創(chuàng)造出一流工作業(yè)績。”龐春學說。
連里有名的“耗油大王”13號車也是被雷鋒“制服”的:凡是能拆能卸的零件,他都維修保養(yǎng)了個遍,還進一步從駕駛技術上總結了一套節(jié)油方法論,讓“油老虎”蛻變?yōu)?ldquo;節(jié)油標兵車”。
·雷鋒正在保養(yǎng)汽車零件。
一些生活細節(jié)能表明雷鋒對生活的巨大熱情。
早在望城時,就有人對他“很會安排生活,很愛美”“露出的衣領白白的”印象深刻。雷鋒當工人時時髦的倒三角劉海,和他入伍后腰間系著的精心打理過的武裝帶,至今還在喬安山腦海中躍動——“人人都愛美嘛,班長也是。他是一個生動的年輕人。”他笑著說。
“他能那么理解一個孩子的心”
1960年10月10日,撫順市建設街小學(今雷鋒小學)二年級學生孫桂琴在校外輔導員聘任儀式上見到了雷鋒。個不高,臉紅紅,雄赳赳氣昂昂走來的雷鋒一下就讓她印象深刻:“他見到小朋友的那種高興,那種發(fā)自內心的愛,就讓你喜歡他。”
有一次孫桂琴上學快要遲到,顧不得系紅領巾,在校門口剛好遇到雷鋒。雷鋒接過紅領巾,給她戴上,然后拍著她的肩膀說,以后上學前要把紅領巾系好,要愛惜紅領巾,因為那是紅旗的一角,也是咱們少先隊員的標志。
在采訪中,孫桂琴數度落淚,“他能那么理解一個孩子的心”是她重復最多的一句話。
孫桂琴與雷鋒有一張著名的合影《五好戰(zhàn)士和紅領巾》,發(fā)表在1962年第6期《解放軍畫報》上。
那天她在閱覽室看書。雷鋒來了,20多名孩子瞬間把他圍住,身材瘦弱的孫桂琴一下子就被擠到旁邊,好幾個激動的孩子把書包往孫桂琴身上一掛就跑,生怕讓別人搶了合照的位置。孫桂琴“沒舍得走”,就那么站著。雷鋒看到后起身,把她身上的書包一個一個拿下來,拉著她到自己身邊一起拍照。
“真沒想到,雷鋒叔叔能那么理解一個孩子的心愿!”孫桂琴紅了眼眶:“我個子矮,雷鋒叔叔說‘我來想辦法’,出去找了兩塊磚給我墊上,從沒想過把我換下去。我這一生走過來,這些往事就像刀刻一樣,刻在我的心里。”
孫桂琴拿出一張從未公開過的照片。這張照片與《五好戰(zhàn)士和紅領巾》是同一個拍攝場景,不同的是,照片上的雷鋒笑著面向身旁的孫桂琴。她告訴記者,雷鋒說的是:“小桂琴,這下你高興了吧?”
·1962年第6期《解放軍畫報》刊登的照片《五好戰(zhàn)士和紅領巾》,雷鋒左手邊第一個學生為孫桂琴。
·雷鋒看著孫桂琴,對她說:“小桂琴,這下你高興了吧?”
1968年,16歲的孫桂琴也當上了校外輔導員,至今已經擔任了151所小學的校外輔導員,在全國義務為孩子們講雷鋒的故事。在這個過程中,她收獲了很多感動。
·69歲的孫桂琴現(xiàn)在是沈陽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副主任。
2019年的一天,孫桂琴接到個神秘電話,邀請她去附近的商場見面。走到商場門口時,一群身穿白襯衣、胸前戴著紅領巾的白發(fā)老人一下子排成了“方塊隊”。
“一名女同志抱著一大束鮮花,一名男同志捧著一條紅領巾,向我走來,敬了個少先隊禮。”孫桂琴立刻想起來,46年前,自己為這些還是小學生的老人們講過雷鋒的故事。
老人們說,今天想請孫老師再為我們和我們的孫輩講一次雷鋒的故事。那天講完后,有個小男孩跑上前對她說:“孫奶奶,我想抱抱您,抱抱您我就覺得我離雷鋒叔叔近了一些。”
有人問孫桂琴:校外輔導員要做到什么時候?孫桂琴說,即使到了耄耋之年,我也會讓我胸前的紅領巾和我的白發(fā)一起飄揚。
總監(jiān)制: 呂 鴻
監(jiān) 制: 張建魁
主 編: 許陳靜
編 審: 蘇 睿
(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加微信“HQRW2H”了解細則。歡迎大家提供新聞線索,可發(fā)至郵箱tougao@hqrw.com.cn。)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