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金磚

揭秘“諸葛碗”

2022-04-29 09:41:24 來源:太原日報
大號 中號 小號


“諸葛碗”(太原市博物館藏) 

“諸葛碗”又稱“孔明碗”,是宋、明時期常見的一種碗,始見于北宋龍泉窯刻花器。此件陳列于太原市博物館明清瓷器展廳的“諸葛碗”,造型為斂口、弧腹、圈足,碗底與碗心呈雙層夾空,底面有孔,與空腹相通,由晉祠博物館上世紀(jì)五六十年代自北京文物商店購得。

“諸葛碗”因何而得名?

有個傳說:三國時期,劉備與東吳大戰(zhàn)失敗后,將兒子托付給諸葛亮。諸葛亮謹遵諾言,嘔心瀝血輔佐劉禪。第五次北伐時,諸葛亮的身體已經(jīng)非常不好,但他仍堅持隨車前行。司馬懿聽聞諸葛亮身體狀況不佳,遂派探子前去打聽虛實。探子報回的消息是,諸葛亮食欲非常好,每次都能吃滿滿一碗飯。原來,諸葛亮早就識破司馬懿的詭計,為迷惑對方,諸葛亮進食使用的是雙層碗,從外觀看,碗大小正常,暗中卻有夾層。其實,“諸葛碗”與諸葛亮沒有任何關(guān)系,在諸葛亮身后800年的宋代才出現(xiàn)。因為此碗底面有孔,人們便美稱其為“孔明碗”。孔明先生姓諸葛名亮,自然又叫”諸葛碗“了。做這樣一只碗比起做普通的碗,既費工又費料,出于什么目的要這樣做?眾說紛紜,有專家認為,“諸葛碗”就是一件日用品,主要用于食物保溫,有“溫碗”的作用。將開水從外碗底的孔注入碗中間夾層,再用一個特制的木塞塞住,就可以保持碗內(nèi)食物的溫度;食用特別滾燙的食物時,夾層碗、腹部空心的瓷碗則可以化解燙手難題。不過這個猜測也引發(fā)一些質(zhì)疑,因為“諸葛碗”本身盛東西就少,也燙不到哪里去。還有一種說法,“諸葛碗”的重要使命是祭祀用器,它作為供奉器而存在,在祭祀時,少量的供物也可呈現(xiàn)宏大的場面;而又因為夾層燒制時容易爆裂,故在碗底預(yù)留孔洞走氣。

(本文選自太原市文物局編著《聽得見的博物館》)

責(zé)任編輯:蔡曉慧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關(guān)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