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風“杜蘇芮”殘余環(huán)流裹挾著豐沛的水汽,直撲京津冀地區(qū)。7月29日至8月2日,北京遭遇了有儀器測量記錄140年來最大降雨,降雨總量達42.83億立方米,大約相當于306個西湖的水從天而降。
一場驚心動魄的防汛救災(zāi)硬仗在北京打響了。
7月31日上午,北安河消防救援站接到警情,3名群眾在附近的市場內(nèi)被洪水圍困。北安河消防救援站下屬西小營小型站站長馮振帶著救援車組緊急出發(fā),路上與副班長蘇晨陽打了個照面。
兩人相視一笑,馮振便沖進了暴雨中。蘇晨陽怎么也沒有想到,馮振此去竟是永別。
“趕緊收繩!”
7月31日10點,北京市海淀區(qū)氣象臺繼續(xù)發(fā)布暴雨紅色預(yù)警提示,山區(qū)及淺山區(qū)出現(xiàn)強降水誘發(fā)的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質(zhì)災(zāi)害等次生災(zāi)害風險較大。
北安河消防救援站所處的海淀區(qū)西北角,正是淺山區(qū)和平原的交接地帶,在暴雨中首當其沖。
猛烈的雨點擊打著車身,發(fā)出噼里啪啦的響聲。水深處,一些小型車輛已經(jīng)漂浮起來,消防車也得艱難跋涉。馮振帶領(lǐng)救援車組行駛到半途,遇到了另一名受困群眾呼救。其緊緊抱著、作為支撐的道路圍欄,底部已經(jīng)松動,附近地面也出現(xiàn)塌方,情勢危急。馮振在報告指揮中心并得到命令后,立即和隊友下車施救。
就在兩人身系繩索靠近受困群眾時,水勢突然猛漲,水深從腳踝處漲到了大腿根。隊友被沖倒在地,馮振一邊大喊車上的人“趕緊收繩”,一邊使勁把隊友往外推。隊友被拉到車旁,再回身時,水中已沒有馮振的身影……
馮振被洪水沖走的消息,蘇晨陽第一時間就通過消防救援站的聯(lián)絡(luò)電臺知道了??伤麃聿患埃膊辉敢庀胧裁?ldquo;生離死別”——警情仍接二連三地出現(xiàn),他緊急接替馮振,帶領(lǐng)西小營小型站救援車組繼續(xù)戰(zhàn)斗。12點47分,新消息傳來:在下游約1公里處找到了馮振,隊友們正帶他趕往醫(yī)院。蘇晨陽松了一口氣,仿佛看到了一絲希望:“馮班長不會有事。”
到了晚上8點多,隊長從醫(yī)院給蘇晨陽打來電話,通知他整理馮振的照片、視頻等材料。“馮班長真的不在了?!”蘇晨陽淚如雨下:“怎么會?怎么會?”
接下來的幾天,蘇晨陽堅持正常工作,可是不真實感一直伴隨著他。他甚至不敢去醫(yī)院。“那幾天確實很忙,可是忙得連去趟醫(yī)院的時間都沒有嗎?好像也不是。我更多的是沒有勇氣,馮班長也好,他的家屬也好,我都沒有勇氣去面對。”
如果沒有這次意外,馮振本該在8月12日休假,回家探親。
8月4日,馮振的姐姐們來到消防救援站,看看弟弟生前戰(zhàn)斗過的地方。“你們是好樣的!”聽到姐姐們帶著哭腔的呼喊,自發(fā)列隊歡迎的隊員們也都哭了起來。蘇晨陽泣不成聲。那一刻,他意識到馮振真的走了。“就算再怎么不愿意,也要面對現(xiàn)實了。”
兄長
北安河消防救援站有一張“笑臉墻”,最右側(cè)是蘇晨陽和馮振的合影。馮振站得筆直、笑容燦爛,小他7歲的蘇晨陽則調(diào)皮地歪著頭,把頭靠在了馮振的肩膀上。
在北安河消防救援站里的“笑臉墻”上,消防員馮振烈士(右)與隊友蘇晨陽的合影很醒目。(本刊記者 侯欣穎 / 攝 )
如今回憶起馮振,蘇晨陽想起的總是這樣的笑臉。對他們這些年輕隊員來說,馮振就像大哥哥一樣。“他很細心、很敏銳,能照顧到每一個人。只要他在,我基本上不用操心自己的生活。”
蘇晨陽講起一件小事:他還是新兵時,有一次過了飯點才去吃飯,沒領(lǐng)到食堂的酸奶。吃著吃著,眼前多了一盒酸奶,他一抬頭,正是笑瞇瞇的馮振給他的。
2022年,蘇晨陽和馮振分到了一個班。馮振從不發(fā)脾氣,但訓練標準高、要求嚴。蘇晨陽晉銜考核前三天,“一人三盤水帶連接”的考核總是達不到合格線,馮振便“求”幾位成績好的班長來給蘇晨陽開小灶,一個動作一個動作地幫他分析改進,陪他從晚上6點多一直練到10點多。
“他說,練不好就別吃飯了,也別睡覺了。這么多人犧牲了休息時間來幫助你,好意思練不好嗎?”在惡補之下,蘇晨陽的成績終于從22秒提升到18秒,順利通過考核。
馮振在練習操作消防水帶。(受訪者供圖)
今年1月,馮振開始擔任北安河消防救援站下屬西小營小型站的站長,專職消防員申光星成為他最親近的隊員之一。申光星入行晚,比馮振的年紀大,但他更像是被馮振照顧的“弟弟”。“不管是工作上還是生活上,有什么事兒跟他一說,他會馬上幫你解決。比如說覺得哪個操作遇到瓶頸提升不了,他會說,走,咱們現(xiàn)在就去練。”
申光星記得,有一年夏天,馮振帶隊員們練習操法。天氣炎熱,大家又穿著厚重的戰(zhàn)斗服,背著全套裝備,訓練結(jié)束時都累得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只有馮振在高喊:“剛做完劇烈運動別立刻坐著!脫掉戰(zhàn)斗服活動活動再休息!”一邊喊一邊抱來礦泉水挨個分給隊員。
再想起這個場景,申光星眼眶紅了:“他把水拿過來的時候,自己的戰(zhàn)斗服都沒來得及脫,臉上的汗就像水一樣往下淌。接受他的照顧和關(guān)愛,好像已經(jīng)成了我們的一種習慣。我當時怎么就沒主動去給他拿一瓶水呢?”他低下頭,哽咽了。
馮振(右一)和隊友在北安河消防救援站前列隊。(受訪者供圖)
“有個形容說,班長就像‘軍中之母’,我覺得是非常貼切的。”北安河消防救援站副站長汪雪松明顯感到,在馮振帶的班組里,隊員間的感情“非常濃烈”。
“他是一個善于觀察的人,隊員情緒不高的時候,他會主動找隊員聊天。”汪雪松說,許多新來的隊員才十七八歲,對于人生路該怎么走感到迷茫,馮振會花大量時間與他們談心,對他們進行開解與引導(dǎo)。每次休假回來,他總會帶家里的特產(chǎn)分給隊員們。
13年
2009年,17歲的馮振離開家鄉(xiāng)山東,前往昆明市公安消防支隊高新中隊服役。自此,馮振的人生與消防救援緊密相連。他累計參加滅火救援行動3500余次,營救遇險群眾150余人,先后榮立個人三等功2次,獲得嘉獎4次,多次獲評“崗位練兵先進個人”。
許多細節(jié)都能看出馮振對消防事業(yè)的熱愛:他的微信頭像背景是五星紅旗,微信名叫“逆行”;他的朋友圈分享的內(nèi)容幾乎全與消防有關(guān),7月20日的最后一條朋友圈,是國家招錄消防員的信息;每次調(diào)任、評選需要遞交申請材料時,他都要寫上“繼續(xù)為消防事業(yè)奉獻自己的一切!”
“消防員干滿12年就可以回地方工作,在我身邊的消防員里,他是為數(shù)不多選擇接著干的人。在他身上,你看不到任何的‘職業(yè)倦怠’,他一直持續(xù)地在提升、精進自己的業(yè)務(wù)能力。”蘇晨陽說,馮振經(jīng)常發(fā)明一些實用工具。比如,消防員在火場結(jié)束滅火工作后要收攏水帶,這時候水帶通常還鼓鼓囊囊地存著水,而消防員滅火之后體力消耗很大,收水帶就十分費力。馮振發(fā)明了一套卷水帶的裝備,通過夾層把殘余的水擠出,既節(jié)省了消防員的體力,又提升了操作效率。
“他喜歡幫助別人的感覺。他跟我聊過,如果可以的話,他想一直當消防員。這個當然不太可能,我們早晚有一天會離開消防隊伍,但他就是想盡自己的最大努力留在這支隊伍里,為人民解決困難。”汪雪松說,每次政治指導(dǎo)員到西小營小型站檢查工作回來,都會要求消防員學習一遍西小營小型站的工作作風和方法。
西小營小型站站長室的墻面上,有一幅8平方米、由A3紙拼貼而成的手繪地圖。這是馮振帶領(lǐng)班組成員,花了近3個月時間考察走訪轄區(qū)后完成的。北安河消防救援站的主要轄區(qū)是海淀區(qū)蘇家坨鎮(zhèn),但地圖上也畫出了臨近的溫泉鎮(zhèn)、上莊鎮(zhèn)和昌平區(qū)陽坊鎮(zhèn)的部分地區(qū)。圖中標記了村落、單位、街道、河流,還標注著消防車能否通過等信息。申光星說,轄區(qū)里的每條街道馮振都走過,這張手繪地圖是他一步一步丈量出來的。
馮振手繪的轄區(qū)地圖。(本刊記者 侯欣穎 / 攝)
申光星已想不起來這兩年執(zhí)行過哪些比較危險的任務(wù)——或許不是真的沒有危險,而是因為有馮振沖在最前面帶隊。“只要馮班長在前面,我們就感到很安全。”他說,按照規(guī)定,大家每天至少要檢查裝備兩次,但每次出警的路上,馮振都會不厭其煩地再提醒一遍,“把個人防護裝備都檢查好”。
總會有驚心動魄的時刻。專職消防員安康記得,有一次,一棟三層高的木質(zhì)結(jié)構(gòu)建筑著火,馮振和他分別帶隊實施主攻和側(cè)攻。從火場撤離不到3分鐘,建筑頂層的樓板就塌了下來,直接砸穿了中間的兩層樓板墜落到地面上。他和馮振繼續(xù)實施后面的滅火工作,回去的路上,才回過神來,感到后怕。但這樣的情緒,馮振很少展露在隊員面前。“我們認識8年了,才會偶爾聊一聊‘后怕’。他知道自己是班長,如果他愁眉苦臉的,會影響隊員的士氣。”
棒棒糖
在西小營小型站,原本性格內(nèi)向、沉默寡言的申光星漸漸養(yǎng)成了一個習慣:觀察新人??吹秸l面露難色或是情緒不佳,他就會上去主動找對方聊天,問問對方遇到了什么困難——馮振就是這樣陪伴他度過新人期的。
深受影響的還有安康。2019年,安康和馮振在另一個消防救援站共事,兩人都是班長。與馮振不同,安康為人嚴厲,隊員們訓練不達標時,他說話語氣會比較生硬。
“馮班長看到之后就私下找我,告訴我首先要在生活上關(guān)心隊員,這樣他們才會更加積極向上地訓練。一個班十五六個人,每個人都要關(guān)心到,是得下功夫的。他幾乎沒有什么私人時間,每天都要找隊員談心。”在馮振的影響下,安康也逐漸轉(zhuǎn)變了風格:“按照他的建議做了之后,確實發(fā)現(xiàn)大家的感情更好了,訓練效果也更好了。”
從懵懂青澀的新兵到成熟干練的副班長,蘇晨陽幾乎是一路跟著馮振成長起來的。兩人“搭班子”后,他最自豪的一次救援也是跟馮振一起。那是一個雨夜,7名群眾因為迷路被困在了陽臺山。沒有路,也沒有明確的坐標,5名消防員和1名向?qū)髁私?個小時,終于在凌晨1點找到了被困群眾。“有老人也有孩子,找到他們時,我們和他們都很驚喜,那份激動我到現(xiàn)在都記得。”蘇晨陽說。
那天,隊伍回到消防救援站已差不多凌晨3點。蘇晨陽記得,馮振讓大家去吃點東西補充體力,自己則待在操場上,把沾了污泥的器材裝備一一擦洗干凈,再放回消防車上。“他要保證裝備的完整好用,如果警鈴此時響了,車輛可以帶著裝備立即出發(fā)。”不知不覺中,蘇晨陽的習慣也越來越像馮振:盡量在第一時間把裝備恢復(fù)原樣;和氣地對待新隊員,分擔他們的煩惱……現(xiàn)在,蘇晨陽覺得身上的責任又重了一分:“只有親身經(jīng)歷過,才會知道那時候的水流多么湍急,多么可怕。在馮班長選擇下水的那一刻,他就已經(jīng)舍生忘死了。他未竟的事業(yè)和夢想,我要替他完成,北安河消防救援站的全體隊員們要替他完成。”
汪雪松覺得,消防員隊伍就是一支沖鋒在前、赴湯蹈火的隊伍,當人民群眾遇到危難,這支隊伍可以犧牲一切。“馮班長是我們的模范,我們要沿著他的足跡繼續(xù)走下去。”
8月2日,應(yīng)急管理部批準馮振為烈士,國家消防救援局為馮振追記一等功。得知馮振的事跡后,許多北京市民前來捐款捐物。“錢和東西不能收,最后只收了一桶棒棒糖。馮班長17歲就出來當消防員了,還是個孩子呢,愛吃糖。”安康說。
《環(huán)球人物》記者結(jié)束采訪時,已到了北安河消防救援站的午飯時間。那桶五彩斑斕的棒棒糖就擺在食堂餐桌上,這是馮振留給隊友的甜。糖會吃完,但馮振的赤誠,將永遠留在這里。
群眾在馮振犧牲后送來的鮮花與棒棒糖。(本刊記者 侯欣穎 / 攝)